论文摘要
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对公共政策创新具有很强的依赖。中国的社会转型正进入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是社会转型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政府必须克服管理主义的局限,采借服务主义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改善中国的公共行政体系。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公共权威,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领域的问题,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参与的全程化,公平: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效率:由内部效率到外部效率。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表现多样。一方面政府应该作为,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政府迟迟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到位;另一方面是从公共政策的实践角度看,主要有地方保护主义、公共政策的部门利益倾向和社会利益群体的寻租行为。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原因众多。理论方面,政府管制俘获理论和隐蔽议程理论对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作出了理论分析。现实原因有政府角色错位,社会转型期法制的软约束,公共政策供求关系失衡,公共政策议程确定、制定、执行、评估中的公共性偏离。走出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措施有进行行政文化的创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建设责任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政策公共性提供物质保障。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根本路径是政府转型与第三部门的兴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一) 对社会转型的研究1、西方学者对社会转型的看法2、中国学者对社会转型的看法(二) 对公共政策的研究1、国外对公共政策内涵的研究2、国内对公共政策内涵、过程及其实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三) 对公共性、公共政策(政府)公共性的研究1、国外对公共性、公共政策(政府)公共性的研究2、国内公共政策研究中对公共利益、公共性的研究(四) 对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研究1、国外对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研究2、国内对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研究(五)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短评价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一) 公共领域、公共利益与“公共人”假设1、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与合作2、公共利益的主要实现主体:政府3、对现代公共管理中政府人的定位:“公共人”假设(二)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分析1、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公共权威2、公共政策的客体是公共领域的问题3、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4、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参与的全程化5、公平: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6、效率:由内部效率到外部效率三、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主要表现(一) 地方保护主义1、地方保护主义的内涵分析2、地方保护主义的近期保护程度分析3、地方保护主义的近期主要表现(二) 公共政策的部门利益倾向1、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2、政府各部门乱收费和乱罚款3、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转移资金4、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不当利益(三) 社会利益群体与寻租1、市场经济与利益分化2、我国当前的社会利益群体状况分析3、租与寻租行为分析四、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成因分析(一) 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理论分析1、政府管制俘获理论2、隐蔽议程理论(二) 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现实分析1、政府角色错位2、社会转型期法制的“软约束”3、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供求关系失衡4、公共政策议程确定、制定、执行、评估中的公共性偏离五、克服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具体措施与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根本路径选择(一) 克服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具体措施1、进行行政文化的创新2、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3、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建设责任政府4、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政策公共性提供物质保障(二) 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根本路径:政府转型与第三部门的兴起1、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职能保障2、电子政府: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技术保障3、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公共性回归的组织保障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下公平与效率问题综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03)
标签:公共政策公共性论文; 偏离论文; 回归论文;
论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偏离与回归 ——管理主义的局限与服务主义对公共行政的改善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