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劳动力空间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迄今国内外围绕这个论题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有个或明或暗的假定条件,即假定流动劳动力之间没有任何差异。现实世界并非如此,现实世界中,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是个普遍现象,流动劳动力之间不仅存在性别、年龄、体力与智力等差异,而且存在文化程度、劳动技能乃至观念等差异,后者无疑会引出流动劳动力的制度约束以致区域流动模式的差异,进而通过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化影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目的,就在于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条件,就劳动力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这样一种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构建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的空间均衡模型,系统地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以便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内生关系入手,可望就有关的政府政策措施提出若干评判。理论分析构成本文的基础部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以及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三个变量之间内生关系的模型。由于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模型修正了以往关于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的空间均衡条件,并由此引出地区收入差距论题。借助于这个模型,本文对以下几个变量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首先是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晚争市场以及人力资本的外部性,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所引致的集聚向心力大于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当运输成本不断下降时,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可率先获得集聚的动力,产业向某个地区集聚起来,这时集聚地区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形成核心—外围的稳定均衡。随着运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也可引发产业集聚效应;其次是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对不同均衡状态的福利分析表明,核心地区收入水平高于外围地区,核心与外围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当运输成本下降时,产业布局由最初的均匀对称分布向完全集聚演变,这种空间均衡状态的变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基本保持一致。而在完全集聚的核心—外围结构中,核心地区由于可享有多样化的工业消费品以及低运输成本,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外围地区,核心与外围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最后分析了异质劳动力的流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如果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区域流动,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将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同时这种局部集聚将扩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限制高技能劳动力区域流动,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仅能导致较低水平的产业集聚,但是可以缓解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利用中国的省域数据主要考察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所引致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分解成两种易于检验的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具体地说就是检验劳动力迁移是否受地区市场容量的影响、地区异质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否由该地区市场容量所决定,地区市场容量可通过市场潜力指数反映。其次,通过纵向考察我国近年来工业集聚以及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对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进行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劳动力流动受到地区市场潜力以及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存量的双重影响,市场潜力指数越大、高技能劳动力存量越大的地区,劳动力迁入的概率越高,从而证实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存在前向关联效应;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的后向关联效应也得到证实,而且这种效应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市场潜力指数越大、需求越高的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也越高。与低技能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地区市场潜力的关联效应更强;我国工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逐步扩大之势,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产业集聚程度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变化的前景作出判断,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户异质性会影响绿色非正式制度效力吗?——来自湖北省799个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债务异质性与企业税收激进度——基于治理机制的探索[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03)
- [3].异质性模式下现代服务业成长机制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 商学研究 2019(06)
- [4].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参与主体异质性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7)
- [5].媒体舆论与中国居民房价预期异质性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05)
- [6].跨学科视角下政府数据开放的知识异质性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03)
- [7].重组单克隆抗体电荷异质性和工艺调控[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05)
- [8].基于异质性行为契合的合作创新作用机制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10)
- [9].关系嵌入视角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9)
- [10].直观认识与符号认识:异质性哲学引论[J]. 江海学刊 2019(02)
- [11].异质性劳动力与生产集中的经验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36)
- [12].社区异质性与中国民众村居委选举参与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3].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 2016(04)
- [14].网络异质性、知识异质性与新创企业创新[J]. 情报科学 2015(04)
- [15].融资异质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 商 2015(19)
- [16].“异质性”导读·霍香结[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9(04)
- [17].拉萨河里有没有乌龟——异质性与霍香结[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9(04)
- [18].提供多样性活动材料 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差异发展”专题系列之五[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08)
- [19].异质性风险、所有权性质和自主创新[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16(03)
- [20].“异质性”维度在两种重复理论中的体现——从希利斯·米勒的《小说和重复》谈起[J]. 文学理论前沿 2016(01)
- [21].日语形容词修饰语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解释的优选规则[J]. 语言学研究 2017(01)
- [22].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绩效越好吗?——基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异质性角度的经验证据[J]. 智富时代 2017(03)
- [23].60岁大伯“产”下12斤重肿瘤[J]. 健康博览 2017(04)
- [24].尊重文学生态的多样性——“江苏文学的异质性书写”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辑要(一)[J]. 雨花 2017(10)
- [25].与世界从容相处——龙仁青和他的作品[J]. 时代文学 2017(07)
- [26].文学创作须异质化——“江苏文学的异质性书写”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辑要(二)[J]. 雨花 2017(10)
- [27].启蒙与话语:理性选择背后的异质性因素[J]. 青年文学家 2017(18)
- [28].期待“充满异质性和爆炸力的文学”[J]. 芙蓉 2017(03)
- [29].创意产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机制——基于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 2017(02)
- [30].著作权法裁判的核心:作者,而非作品[J]. 清华知识产权评论 2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