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职务犯罪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务犯罪,法治,职权
职务犯罪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雯[1](2019)在《试析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职务犯罪就是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提出有利于预防职务犯罪的有力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1期)
陈梅[2](2018)在《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恶势力"保护伞"使黑恶势力犯罪得不到及时打击甚至长时间持续存在。当前,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呈现出基层化、隐蔽化、性质模糊的特点,其犯罪方式相对较为固定。造成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原因,既有犯罪人主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的心理分析理论、补偿理论、从众心理等,可以较好地解释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而运用紧张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等理论工具,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寻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预防"保护伞"职务犯罪应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改进公职人员的评价系统,提升公职人员的价值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增强监督实效。(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牛守强[3](2018)在《探究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曾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专门针对职务犯罪的教育以及宣传活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近些年职务犯罪的数量一直到处于增长的状态,而且相关的涉案金额较为巨大,另一个方面,是放眼于未来,对从事相关职务以及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思想宣传教育,以确保我国在智能犯罪方面的犯罪率能够有所下降,针对职务犯罪而言,其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31期)
陈威仪[4](2018)在《职务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防范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问题是伴随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其治理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当前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过于口头化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性建议,忽略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打击职务犯罪的重要作用,新建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通过从微观视角分析构成职务犯罪公职人员犯罪心理的要件,从而构建出一个从内到外的,结合预防监督打击于一体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是应该纳入实务部门考虑范围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1期)
刘垒[5](2018)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之后通过划拨、出让等方式保障城市建设的用地需要。但是,在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过程中,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监督缺位等原因,使此领域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区,严重侵害了基层群众的根本权益。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情况大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此领域已经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相关人员也已经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危人群。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具有工作紧、任务重、金额大等特点,其一旦出现职务犯罪情况,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例如,部分地区在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的过程中,发生了农民集体上访、暴力对抗拆迁等群体性事件,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职务犯罪问题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此中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极易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如何遏制此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探析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犯罪方式、易发环节,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职务犯罪进行预防和监督,从而实现遏制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领域中职务犯罪频发的态势,以保证土地征收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职务犯罪的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职务犯罪的相关概念予以阐述,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程序进行了分析,为接下来探寻该领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危害性作出相关铺垫。第二章节是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领域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阐述。通过论述,详细分析了该领域易出现职务犯罪的相关环节及犯罪方式,并说明该领域中出现的职务犯罪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性。第叁章节是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领域出现的职务犯罪的层层分析,由内向里,由主观向客观,推导出当前该领域职务犯罪呈现严峻态势的原因,从而为接下来防范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第四章节是惩防建构部分,通过增强相关人员法制意识、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健全监督预防体系,从而提高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领域中职务犯罪的预防和监督效果,实现遏制该领域职务犯罪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彭悦[6](2018)在《论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增加,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但另一方面,建设工程领域的流动资金巨大,不少人难以抵抗金钱的诱惑,使该领域成为职务犯罪高发、频发的领域。本文的第一章解释了建设工程以及职务犯罪的概念。建设工程领域比熟知的范围更为广泛,除去房地产建设工程,更包括其他各类工程。而职务犯罪是一个刑法学者提出来的通用概念。建设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则是建立在这两个概念之上的。本文的第二章分析了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特征。在职务犯罪中,建设工程领域是高发领域,要想针对此作出预防,需要做到预防、控制和预警叁个方面。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具有表现形式多为权钱交易、犯罪数额不断增加、犯罪主体趋于多元、作案手段多样化及隐蔽化、行贿受贿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特点。建设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直接危及政治稳定,危害着行政现代化进程,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这一领域的职务犯罪的危害尤为突出。本文的第叁章探索了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范围,与成因。从时间顺序来看,建设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发生于规划审批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及设计变更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之所以在此领域职务犯罪频发,是因为建设工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有法不依、有法难依,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政治觉悟低下。本文的第四章针对这一领域的职务犯罪提出了防范建议。具体是:1.对建设工程进行制度创新,一方面改革最低价中标法,另一方面培育有形建筑市场;2.强化外部监督,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督制度、建立信用系统;3.改善内部监督,从行政机关内部加强权力制约、规范企业行为、加强道德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8-04-01)
吴姗姗[7](2017)在《探究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社会矛盾显现,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已成为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癌细胞",更是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本文对职务犯罪发生的成因和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36期)
朱一民[8](2017)在《涉农职务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在强大的反腐高压态势下,职务犯罪行为得到了较好的遏制,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依旧有部分公职人员在私欲心理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不悔改、不收手,影响极其恶劣。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地区,职务犯罪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较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了上访等群体性问题。笔者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检察院2012年至2016年职务犯罪办案数据为样本,以涉农职务犯罪的定义为切入点,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后果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基层涉农职务犯罪七个方面的特点;针对上述特点进而从财经制度、选拔任用制度、监督制度、犯罪成本、涉案主体自身因素、社会大环境影响、法律制度上的漏洞、偶发性机遇性因素等方面分析出涉农职务犯罪的成因;结合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与成因,最后提出通过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制度上的建设、提高犯罪成本、加大对涉农职务打击犯罪力度、延伸检察机关触角等手段去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10-01)
邓勇军[9](2017)在《论村官职务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社会资金、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各项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农村“两委”的职责和权力也越来越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村官”职务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稳定。“小村官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阶段一种特有社会现象。如何遏制“村官”职务犯罪的主体和范围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对清远市调查、处理各类村官犯罪资料的分析,汇总“村官”职务犯罪的形势和特点,总结“村官”职务犯罪理论和实践意义后发现,目前“村官”职务犯罪的形势是严峻的,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对“村官”的性质和地位的不确定性,造成对村官职务犯罪的监管执行不力,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腐朽思想的侵蚀,一些“村官”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村官对职权的滥用等犯罪现象;因此,鉴于“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从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促进法治,加强处罚,建立一个“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罚机制,以遏制村官职务犯罪,以保障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期刊2017-03-21)
贺全[10](2016)在《法官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官职务犯罪是指法官在民事、行政、刑事诉讼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或徇私舞弊实施枉法裁判等影响司法公正,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随着查处司法职务犯罪力度的加强,法官职务犯罪得到了遏制,但现状仍不容乐观:窝案、串案较多,犯罪隐蔽性极强。最令人心寒的是,有些掌握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法官竟沦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使正义无处伸张。这些现象,与法官正义凛然的司法形象是严重冲突的。那么,为何原本高坐在审判席上的法官会步入犯罪深渊?为何打击司法腐败一直在行动却未能禁绝这一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对法官犯罪缺乏清晰的政策导向,罪数处断规则不合理,附加刑运用不充分,适用刑罚轻刑化,都不利于惩治已发生的犯罪;现有经济待遇和职业保障难以满足法官的职业尊荣,或因职业伦理丧失,或被案外因素所迫,成为司法权运行行政化、地方化的受害者或利益博弈中的“受益者”,这些都不利于对可能的犯罪进行预防;行政程序对法官监督乏力,审判程序监督功能异化,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时困难重重,新闻舆论监督尚不规范,使得法官职务行为难受有效监督。痛定思痛,应当从多个方面去努力。首先要改进罪数处断规则,承认刑法399条第4款是立法缺陷,在该规定被废除前严格解释适用。要适度增加资格刑和财产刑的运用。明确宣示对法官职务犯罪查处阶段“零容忍”、惩罚阶段从严从重;其次,完善法官抗干扰机制,促进法官独立,使领导意志无法干涉个案。同时也要通过立法和检察建议等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失去可“交易”之权;再者,要建立与法官职业匹配的薪资与职务保障制度,培养其超然中立、保障人权与保护法益兼顾等现代司法理念;最后,实行财产申报公示,设置法官行为监督委员会,实现由行政化向司法化的追责模式转变。通过立法对检察监督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系统规定,积极拓展案件来源渠道以促进查处工作。在保障媒体知情、调查、曝光等权利的前提下,将审判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下,以舆论督促法官规范司法,预防职务犯罪发生。(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11-01)
职务犯罪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恶势力"保护伞"使黑恶势力犯罪得不到及时打击甚至长时间持续存在。当前,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呈现出基层化、隐蔽化、性质模糊的特点,其犯罪方式相对较为固定。造成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原因,既有犯罪人主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的心理分析理论、补偿理论、从众心理等,可以较好地解释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而运用紧张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等理论工具,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寻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预防"保护伞"职务犯罪应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改进公职人员的评价系统,提升公职人员的价值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务犯罪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嘉雯.试析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法制博览.2019
[2].陈梅.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
[3].牛守强.探究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法制博览.2018
[4].陈威仪.职务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防范对策[J].法制博览.2018
[5].刘垒.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吉林财经大学.2018
[6].彭悦.论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7].吴姗姗.探究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法制博览.2017
[8].朱一民.涉农职务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9].邓勇军.论村官职务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D].广东财经大学.2017
[10].贺全.法官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研究[D].湘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