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评价研究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梳理、吞吐及控制交通的作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而对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研究通常是通过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法来进行,在立交方案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还很欠缺。根据目前国内现状,本文论述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并建立了互通式立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安全评价研究,力求在设计阶段就将交通事故率降到最低。本文首先对国内已建互通式立体交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的因素,分析了标准或规范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现状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评价标准和方法。其次,安全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具备安全的型式和立交间距。在满足交通量转换的条件下,不同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有着不同的安全性,具体体现在匝道的线形上。再次,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评价分析还包括安全的立交出入口评价。合理的出入口设计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出入口的安全评价主要体现在集散车道、辅助车道的安全评价上。最后,变速车道形状、变速车道线形、变速车道长度、分流点曲率半径及回旋线参数等都必须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进行评价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 2.1 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的主观因素
  • 2.2 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的客观因素
  • 2.2.1 立交间距
  • 2.2.2 立交型式
  • 2.2.3 匝道几何线形
  • 2.2.4 匝道的出、入口
  • 2.2.5 变速车道
  • 2.2.6 匝道的视距
  • 2.2.7 匝道设计速度
  • 2.2.8 交通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评价
  • 3.1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2 立交位置、间距及形式
  • 3.2.1 立交位置
  • 3.2.2 立交间距
  • 3.2.3 立交形式
  • 3.3 匝道几何线形
  • 3.3.1 匝道横断面
  • 3.3.2 匝道平面线形
  • 3.3.3 匝道纵面
  • 3.3.4 收费站在匝道上的位置
  • 3.4 立交出、入口
  • 3.4.1 相邻出、入口间距
  • 3.4.2 集散车道
  • 3.4.3 互通式立交分、合流部的辅助车道
  • 3.4.4 相邻互通式立交连接辅助车道
  • 3.4.5 匝道分、合流鼻三角区设计
  • 3.4.6 出、入口协调性
  • 3.5 变速车道
  • 3.5.1 变速车道形式
  • 3.5.2 变速车道长度
  • 3.5.3 变速车道分流鼻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
  • 3.6 立交内视距
  • 3.6.1 匝道视距
  • 3.6.2 分流点视距
  • 3.6.3 合流点视距及通视三角区
  • 3.7 交通工程设施评价
  • 3.7.1 标志
  • 3.7.2 标线及视线诱导标
  • 3.7.3 护栏
  • 3.7.4 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评价实例
  • 4.1 综述
  • 4.2 项目概况
  • 4.3 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间距及立交形式
  • 4.3.1 立交位置
  • 4.3.2 立交间距
  • 4.3.3 立交形式
  • 4.4 匝道的几何形式
  • 4.4.1 匝道横断面布置
  • 4.4.2 匝道平面线形
  • 4.4.3 匝道纵面线形
  • 4.4.4 收费站在匝道上的位置
  • 4.5 立交出、入口
  • 4.5.1 相邻出、入口间距
  • 4.5.2 辅助车道
  • 4.5.3 出入口协调性
  • 4.6 变速车道
  • 4.6.1 加、减速车道长度
  • 4.6.2 分流鼻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
  • 4.7 视距
  • 4.7.1 匝道停车视距
  • 4.7.2 分流点视距
  • 4.7.3 合流点视距及通视三角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运行速度的B型喇叭互通出口匝道的安全分析[J]. 中国建材科技 2019(06)
    • [2].高速公路匝道桥梁施工关键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15)
    • [3].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螺旋匝道(桥)驾驶人心理负荷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03)
    • [4].螺旋匝道(桥)小客车横向行驶特性实测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06)
    • [5].螺旋形匝道结构设计[J]. 湖南交通科技 2017(02)
    • [6].浅议失控车辆自救匝道设计方法[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05)
    • [7].出口匝道衔接辅路交织段运行特征及长度研究[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9(04)
    • [8].城市互通式立交进出口匝道组合类型和间距对组合区平均速度影响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1)
    • [9].上海南北高架中兴路下匝道工程交通规划[J]. 交通与运输 2020(S1)
    • [10].半定向匝道安全隐患改善方案[J]. 交通世界 2016(32)
    • [11].上海北虹路立交首条匝道建成通车[J]. 施工技术 2017(09)
    • [12].高速公路出口匝道速度错觉影响研究[J]. 华东公路 2017(03)
    • [13].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评价技术[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2(05)
    • [14].剪刀叉式接地匝道在城市高架道路中的应用[J]. 中国市政工程 2012(03)
    • [15].互通式立交匝道车速研究[J]. 公路 2011(08)
    • [16].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拥阻机理及对策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9)
    • [17].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地面衔接部功能区的界定[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04)
    • [18].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几何特征及控制方式研究现状及展望[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9(01)
    • [19].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分流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交通技术 2008(06)
    • [20].A型喇叭口立交左转半直连匝道的事故形成机制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20(03)
    • [21].古木峰立交直接式左转匝道运营评价[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2].基于车流波动理论城市快速路匝道间距比例模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6)
    • [23].山地城市道路立交出口匝道安全性分析[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7(01)
    • [24].郑州南三环东延平行匝道布设[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06)
    • [25].成都二环高架出口匝道与辅路对主路出口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04)
    • [26].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时间指标分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6)
    • [27].缓解高架道路下匝道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08)
    • [28].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风险分析与匝道控制算法研究[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0(09)
    • [29].螺旋匝道和螺旋桥的小客车行驶速度特征[J]. 中国公路学报 2019(07)
    • [30].地下道路匝道入口段车辆运行特征[J]. 系统仿真技术 2017(02)

    标签:;  ;  ;  ;  ;  

    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