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壤中微生物、矿物、植物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三者之间共同作用影响着岩石、矿物的形成和土壤的形成。但是,有关于矿物分解细菌在植物上的定殖动态并且联合植物对矿物的风化作用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研究微生物在植物的定殖规律并联合植物对矿物的风化,为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本论文首先研究实验室保藏的具有产IAA和铁载体能力的22株细菌对水稻和小麦种子的促芽生长作用,结果表明约有45%的菌株对水稻表现出促生特性,而只有27.2%的菌株对小麦表现出促生特性,从中筛选出菌株W19作为加基因标记的供试菌株,通过三亲本杂交获得16株gfp标记菌株。通过比较出发菌株W19和标记菌株的产IAA、铁载体能力和矿物分解能力,表明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较大变化。经过PCR验证,确认gfp片段位于菌株W19的染色体上,并非以质粒形式存在。继而选取了菌株19G-3和19G-16作为下一步实验的供试菌株。通过砂培实验研究标记菌株在水稻上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菌株19G-3和19G-16均能够定殖于水稻根面,且菌株19G-16在根面的定殖数量比19G-3大。在0-19天内两株菌的定殖数量均在105cfu·g-1根以上。标记菌株在根基部的定殖数量显著比2-4cm、4-8cm等区段的定殖数量大。随着水稻根的伸长,菌株19G-3和19G-16有向下转移的趋势。菌株19G-3和19G-16在水稻根内和茎内的定殖数量维持在102-103cfu·g-1根,说明在一定的时期内菌株能够在水稻根内和茎内定殖。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供试菌株对黑云母和钾长石的风化作用,结果表明,在黑云母存在的条件下,供试菌株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根、地上部的长度和干重,表现出明显的促生特性。而在钾长石存在的条件下,用1/5钾营养液处理中的水稻根部、地上部的长度和干重比对照显著增加。在黑云母和钾长石存在的条件下,用1/5钾营养液处理的水稻,其根部和地上部的硅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在加有矿物处理中,供试菌株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对硅、钾元素的吸收。通过体视显微镜对水稻侧根根毛的观察,发现接菌处理的水稻侧根根毛比对照长而且浓密,说明菌株能刺激根毛的发生和伸长。对水稻根表面的次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接菌处理下钾长石和黑云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风化,其中接菌处理中黑云母有蛭石化的现象。对水稻根表面的矿物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附着在矿物表面的部分晶体颗粒Fe、Na的相对含量很高,并与矿物表面元素比较后,推测可能形成了新的次生矿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矿物分解细菌Bacillus sp.L11对钾长石的风化作用[J]. 微生物学报 2013(11)
- [2].不同风化程度钾长石表面矿物分解细菌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