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黎煦
导师: 姚先国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产权博弈,劳动力市场变迁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产权从来就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在各种产权形式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国家产权。在这种权利结构下,劳动关系由国家通过企业行政与劳动者构成,企业只不过是行政体系中的一个中介机构,每一个劳动者只是行政体系中的一个组成要素,二者都不具备独立的产权身份,劳动关系本身异化为行政隶属关系。 由于国有产权的外部性非常大,因而产权效率很低。但是,一种无效率的产权结构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竞争将使交易费用更小的产权结构替代以前无效率的产权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前那种产权结构的制度安排已经达到了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国家在这一制度中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收益呈下降趋势,这种成本和收益的高比例使国家有动力进行劳动力产权的重新界定。 劳动力产权的重新界定以及对行为的考核要花费成本,因此理论上比较有效的产权结构往往不一定被社会采纳。除了要考虑产权的经济功能外,产权结构的现实安排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政府对所有制的偏好;二是一个社会群体对这种产权结构安排的接受程度;三是原有产权结构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可能作出的反应。因此,产权制度安排本质上是不同主体博弈的结果。当一个特定均衡实现以后,所有的博弈者又会对新的均衡作出理性的反映。随着产权界定成本不断增减,不同主体谈判力量的改变,制度演变就是一个博弈均衡的更新过程。 全文包括四部分,共7章。第1部分是第1章导论;第2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这部分建立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部分包括第4章和第5章,这部分运用前两章建立的理论框架,具体分析我国劳动力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变迁的历程;第4部分包括第6章和第7章,主要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政策分析和结论。 第1章:导论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在经济转轨时期演化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本文运用产权理论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变迁。
论文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基本概念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2.2 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批判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基本框架
1.5 理论创新与待改进之处
1.5.1 可能的理论创新
1.5.2 有待改进之处
2 劳动力产权的内涵与界定
2.1 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
2.1.1 劳动力产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1.2 劳动力产权反映两重关系
2.1.3 劳动力产权是一个权利束
2.2 西方企业理论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
2.2.1 科斯定理:劳动力产权研究的起点
2.2.2 产权:一个不完全的契约
2.2.3 交易费用理论对劳动力产权的认识
2.2.4 代理理论:劳动力所有者行为的研究
2.3 劳动力产权的内涵
2.3.1 产权研究的两种范式比较
2.3.2 劳动力产权的内涵
2.4 劳动力产权的特征
2.4.1 劳动力产权的自然属性:不可分离性
2.4.2 劳动力产权的社会属性:可分离性
2.4.3 劳动力产权的特征
2.5 劳动力产权的二重界定
2.5.1 国家行为与个人产权
2.5.2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产权博弈
3 劳动力产权残缺与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变迁
3.1 劳动力产权残缺的历史考察
3.1.1 古典企业中劳动力产权的残缺:马克思的观点
3.1.2 古典企业中劳动力产权残缺的再认识
3.2 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产权的残缺
3.2.1 产权残缺的现代企业理论解释
3.2.2 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产权的残缺
3.3 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方式
3.3.1 制度变迁的动因
3.3.2 制度变迁的方式
3.3.3 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冲突
3.4 劳动力产权残缺与制度变迁
3.4.1 劳动力产权残缺与“帕累托改进”的制度变迁
3.4.2 劳动力产权残缺与“非帕累托改变”的制度变迁
3.4.3 “非帕累托改变”制度变迁的产权博弈分析
4 国有产权支配下我国劳动力的计划配置
4.1 劳动力计划配制的主要特征
4.1.1 劳动力计划配制的两种错误认识
4.1.2 计划就业体制的主要特征
4.2 国有企业雇佣关系的契约性质
4.2.1 人力资本契约关系的规制结构
4.2.2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契约关系的规制结构
4.3 单边契约关系的效率分析
4.3.1 单边契约关系中的劳动供给行为
4.3.2 单边契约关系中的劳动需求行为
4.4.劳动力计划配制的原因
4.4.1 国家效用与劳动力计划配置
4.4.2 意识形态原因
5 我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路径选择与内在动力
5.1 国有产权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条件
5.1.1 国有产权改革的动因
5.1.2 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条件
5.2 我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路径选择
5.2.1 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流动
5.2.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城镇就业体制改革
5.3 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说明
5.3.2 理论模型
5.3.3 计量结果分析
5.3.4 结论
5.4 我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内在动力
5.4.1 合作博弈的基本分析框架
5.4.2 博弈主体的目标效用函数
5.4.3 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博弈
6 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与城乡统筹就业
6.1 劳动力市场整合的微观基础
6.1.1 城镇职工计划权利的置换与改革
6.1.2 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下的农民工权利
6.1.3 劳动力需求变动趋势
6.1.4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就业
6.2 地方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
6.2.1 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
6.2.2 地方政府何时放弃国有企业产权
6.2.3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营企业发展
6.2.4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6.3 城乡统筹就业:以浙江为例
6.3.1 浙江统筹就业概况
6.3.2 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统筹就业
6.3.3 政府职能转变与统筹就业的制度建设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05
参考文献
- [1].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D]. 赵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 [2].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分析[D]. 张慧.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 [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D]. 张昭时.浙江大学2009
- [4].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 邱红.吉林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 李佐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 郭东杰.浙江大学2004
- [3].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 孙晓军.福建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