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要成功地实现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首先离不开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对它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解释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之展开深入研究的理论成果却十分少见。鉴此,本论文将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学理视野,以深入研究和发掘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为理论祈向,以促进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新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中国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为实践目标诉求,试图在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解释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门专门研究在中国如何实现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论文由绪论和正文部分共十章三十节内容构成,约23万字。绪论主要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选题缘由及其研究述评。重点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研究思路、存在的问题、研究困境以及研究出路等等。第2章主要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问题。在科学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上,从事实判断的角度重点论述了探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元哲学层次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其中文本与意义之间的理解张力、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实践张力则分别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基本问题的两个重要理论向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其它所有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向度而展开的。第3章主要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在学科性质上,我们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及其规律性的反思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是解读实践与实践解读的逻辑统一;在研究方法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是具体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逻辑统一,表现为调查研究方法、解释学方法、实践思维方法等具体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等方法论之间的多元互动;在判定标准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判定标准不是一个单纯的文本——意义的解释标准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逻辑的判断标准问题,更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实践的检验标准问题,而是“个体理解、群体认同与社会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第4章主要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领域及其比较视域。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党的领导集体按照历史审美论的要求即符合美的规律,按照历史本身发展的自然逻辑,在宏伟的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将马克思主义文本语言转换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语言的历史过程,美学领域、历史领域和语言领域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说,也是在不断借鉴前人或同时代其它个人或学派解释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故而,对不同历史主体在同一或不同历史时期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及教训、同一历史主体在不同历史时期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及教训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也事实上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第5章至第8章主要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生成过程及其理论成就,认为党的领导集体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总体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实现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以及相继形成了几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范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革命型解释范式、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型解释范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综合创新型解释范式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性整合型解释范式,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最大的理论贡献。第9章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基本规律、理论原则和理论特色,重点分析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10章则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历史地位及其未来走势,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开辟了它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化时代找到了新的生长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1章 绪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选题缘由及其研究述评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思路1.1.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性缺席的根本原因1.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关联1.1.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具体思路1.2 研究现状与述评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1.3 研究困境与出路1.3.1 研究困境的生成原因1.3.2 研究困境的主要体现1.3.3 摆脱研究困境的出路第2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问题2.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合法性2.1.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概念界定2.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确立的依据2.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对象2.2.1 “理解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2.2.2 “作为科学理解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2.2.3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理解?”2.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基本问题2.3.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基本问题的概念界定2.3.2 文本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根据2.3.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基本问题的理论维度第3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3.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性质3.1.1 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的概念言说及学术论争3.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科学界定3.1.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定位3.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方法3.2.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方法的概念界定3.2.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确立依据3.2.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价值3.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判定标准3.3.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判定标准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向度3.3.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判定标准及其理论维度第4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领域及其比较视域4.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美学领域4.1.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审美学语境4.1.2 审美学语境下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美学向度4.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历史领域4.2.1 历史与历史领域的概念诠释4.2.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向度4.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语言领域4.3.1 语言以及语言领域的本体论诠释4.3.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语言向度4.4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比较视域4.4.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中比较视域的概念界定4.4.2 中国马克思主义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之比较4.4.3 中国马克思主义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之比较4.4.4 不同历史情境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之比较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成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5.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5.1.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条件5.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条件5.1.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5.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5.2.1 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5.2.2 形成了科学的革命型解释范式5.2.3 实现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5.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6.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6.1.1 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成功经验的历史继承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基础6.1.2 对时代主题以及中国社会实践特点的科学把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6.1.3 邓小平优越的自身条件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体条件6.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6.2.1 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6.2.2 形成了科学的改革型解释范式6.2.3 实现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6.3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7.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7.1.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条件7.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方法论基础7.1.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条件7.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7.2.1 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7.2.2 形成了科学的综合创新型解释范式7.2.3 实现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7.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第8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成就——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8.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8.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8.2.1 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8.2.2 形成了科学的理性整合型解释范式8.2.3 实现了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8.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第9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原则及其理论特色9.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原则9.1.1 “回到马克思”的解释目标诉求与“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9.1.2 “如何回到马克思”及“回到哪个马克思”的现实解释困境与“解放思想”的理论原则9.1.3 “让马克思走入当代”的实践解释目标诉求与“与时俱进”的理论原则9.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理论特色9.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基本规律第10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历史地位及其未来走势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历史地位10.1.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地位之概念诠释10.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地位之历时态透视10.1.3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地位之共时态考量10.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未来走势10.2.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未来发展的逻辑基础10.2.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未来发展的几种趋势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解释范式论文; 学理视野论文; 研究领域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视野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