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是提高艾滋病防治资源利用效率和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阶段是研制各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含定义、公式、测量方法、信息来源、测量频度等)和测量工具;第三阶段是指标的现场试验。在第一阶段工作中,利用Delphi方法进行三轮专家咨询与统计分析,建立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需求评价、组织保障评价、防治活动评价、防治效果评价、经济学评价、满意度和反应性评价6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本研究是针对第二、第三阶段中防治活动评价和经济学评价两类指标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研制及现场试验。目的:本课题将通过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防治活动评价和经济学评价指标的研究,制订该两类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信息来源等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选择现场验证指标信息收集的渠道、方法和成本,探讨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从而找出指标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对该两类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和创新设计,制订防治活动评价和经济学评价两类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随后通过专题研讨和专家咨询,对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开展现场试验,利用制订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对目标机构和目标人群进行调查,验证该两类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通过现场访谈找出指标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最终完成指标的研究。结果:(1)制订了防治活动和经济学评价两类15个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信息来源等测量方法及收集信息的测量工具;(2)通过进一步的专家研讨和意见征询,对该两类指标中的“性病诊疗机构通过执业技术审核的比例和综合防治效果单位成本”2个指标,由于可行性和可得性较差,予以删除;对“当地大众传媒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频度、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比例、当年可随访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追踪随访人次比例、VCT点数、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数及比例、当地孕产妇HIV筛查比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中接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比例、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单位成本、能力建设与管理成本”9个指标,由于其表述与实际工作和政策要求的吻合性有差异而作了修改;由于指标“安全套的社会营销/免费发放数/比例”属于效果类指标,因此进行了调整;同时增加了“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的比例”指标;(3)现场试验中发现该两类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信息来源可靠,且收集成本较低。试验后修改了3个指标的名称,调整了5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结论:本研究修正后的防治活动和经济学评价两类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制订的指标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可操作性较强,信息收集渠道通畅且成本较低。经济学评价指标对考察综合防治工作的效率、资源配置的适宜性和利用的有效性有显著意义,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随着防治工作的进展不断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