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文在对公司治理基本概念的界定、对公司治理经典文献进行回顾梳理之外,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在此部分中,论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市场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即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总结了美国模式的结构特征、制度特征和机制特征,分析了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依据、交易方式、激励原理、实施类型、技术要素等方面对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治理功效及其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美国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分析,总结归纳其对中国的公司治理构建的借鉴意义或启示:首先,加快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的步伐。应通过对关于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关于杠杆收购和要约收购的操作规程与监管制度,不断强化与提高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其次,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激励机制。股票期权计划一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薪酬方式和激励工具,它对于稳定企业骨干队伍、激励经理人着眼企业的长期绩效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着诸多的适用条件与内能在的局限性。因此,公司治理中,以股票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国家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经济体制、公司治理模式和企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灵活采用适用于本公司特点的激励方案。第三,注重内部控制机制与外部控制权市场的互动。内外这两种控制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个方面是论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部分。在此部分中,论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治理功效这一研究主题,将控制权市场和股票期权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范畴结合起来,展开系统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实证分析着重于控制权转移前后和实施股票期权前后上市公司的绩效变化,并注重从国内外最新控制权及激励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原因,揭示出中国上市公司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及其治理功效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论文以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控制权转移前后五年内样本公司综合绩效的变化,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1)在原有的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发育迟缓,且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难以形成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抑制了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2)股份全流通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可能性,控制权市场外在的潜在威胁力量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被收购接管的风险,控股股东有动力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3)本文的实证检验表明,目前我国控制权市场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作用整体上还十分微弱。通过对上市公司持续性综合业绩的分析,发现控制权转移后一年的绩效上升仅仅是因为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形成利润操纵而形成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虽然也有小幅提升,但持续性较差,不能代表上市公司长远利润来源。在发生控制权变更事件后,新的大股东为了实现自己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又沿用原来大股东的模式,通过人事委派或者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高管人员兼任实现自己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即通过增发新股、配股或者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从汪券市场募集来的资金转移到自己手中,以弥补其在重组中的投入,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尚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论文以2006年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前后三年内样本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变化,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功效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之后盈利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说明随着市场的完善、相关法律的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效应已逐渐发挥出来。(2)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发生了显著正向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了,值得注意的是,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每股净资产、每股资本公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并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即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主营业务竞争力、偿债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并没有随着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得到改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以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为主线,将以控制权市场为核心的外部约束机制和以股票期权制度为核心的内部激励机制联结起来,初步建立了一个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分析框架,从理论范式上把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统一起来,对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2、以最新的财务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效率进行长时间窗内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的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分析了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治理效率变化的原因。3、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全流通背景下建立健全中国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及对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提升信贷队伍执行力[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7(09)
- [2].试论企业经营管理激励约束机制[J]. 品牌(下半月) 2015(12)
- [3].认同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兼评《认同经济学:身份认同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薪酬以及幸福感》[J]. 公共管理评论 2016(02)
- [4].浅析交通廉政文化与反腐败工作的关系[J]. 山西青年 2017(05)
- [5].目标成本法在装备激励约束定价模式下的应用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08)
- [6].国企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基本框架的制订与实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07)
- [7].企业激励约束的方法和举措[J]. 中国产经 2018(07)
- [8].激励约束机制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1)
- [9].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约束机制[J]. 中国石化 2017(08)
- [10].论国有外贸企业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8)
- [11].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框架体系(上)[J]. 施工企业管理 2012(01)
- [12].农村信用社激励约束机制探讨[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2(03)
- [13].关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几点认识[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06)
- [14].论科学建立基层人民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J]. 学理论 2011(26)
- [15].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1)
- [16].完善治污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J]. 群众 2018(13)
- [17].论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激励约束制度的完善[J]. 农村经济 2016(04)
- [18].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组织履职效能[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5)
- [19].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发挥人力资源效能[J]. 经济师 2015(03)
- [20].构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激励约束机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5)
- [21].论如何构建中小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J]. 商 2014(01)
- [22].浅谈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7)
- [23].基于X-效率理论的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12(05)
- [24].职能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J]. 施工企业管理 2012(05)
- [25].健全完善国企激励约束机制[J]. 中国石油企业 2011(05)
- [26].责任会计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实现[J]. 经济师 2009(06)
- [27].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10)
- [28].有效的校长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01)
- [29].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最优边界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1)
- [30].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探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