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盼盼谢进董亚琴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区
摘要目的: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地止血,避免上肢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我科60例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用3M自粘绷带正面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对照组30例用常规方法PICC穿刺后在穿刺点上方覆盖2层无菌纱布,用10CM×12CM透明贴膜固,患肢制动、24h换药。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穿刺点上方覆盖无菌小方纱,3M自粘绷带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能够有效地达到止血的目的,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3M自粘绷带PICC局部加压止血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在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维护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由于置管穿刺时针头较粗,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性特点,导致PICC置管数日后仍有穿刺点渗血。因此,我科采用了3M自粘绷带正面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以减低穿刺点出血,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科2009年至2012年行PICC置管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左上肢9例,右上肢51例。
1.2材料PICC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导管。规格为4Fr,管长60cm,管腔直径1ml,无需肝素封管。
1.3方法操作方法实验组:PICC穿刺成功后穿刺点上方覆盖小无菌纱布,用10CM×12C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用3M自粘绷带从穿刺点下5CM向近心端缠绕,压绷带宽度2/3,缠绕至穿刺点上5CM处。嘱患者2h内减少穿刺上肢活动,24h后换药。对照组:PICC穿刺后在穿刺点上方覆盖2层无菌纱布,用10CM×12CM透明贴膜固定,2h内减少穿刺上肢活动,24h后换药。
1.4患者的健康教育(1)置管后局部用自粘绷带加压止血,感觉绷带松紧合适即可。如感到肢体发涨,要告知护士略松开一些;(2)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可擅自撕下贴膜;(3)置管后可做握拳送拳的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4)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分泌物渗出;(5)置管后2小时内减少穿刺上肢活动,带管期间避免提重物及频繁弯曲肘部,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等体育锻炼;(6)避免盆浴、游泳,淋浴时用保鲜膜在置管处缠绕3圈以上,周边用胶带粘牢,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是否进水。
1.5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制动时及活动后渗血情况、24h渗血情况,穿刺上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和舒适度。渗血程度判断标准【1】:0级:24h内敷料有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1级:患者活动时穿刺点渗血,渗湿敷料;2级:患者平卧时穿刺点渗血,渗湿敷料;3级:患者穿刺点渗血不止,沿导管流出。
1.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PICC是从浅静脉进行穿刺,血管距离皮肤较近,而穿刺鞘的直径较大,穿刺时对局部血管损伤大,置管后血液顺着导管直接从穿刺点渗出。传统方法是在穿刺成功后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一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或是直接用透明敷贴直接固定导管,排尽膜内空气。随着患者活动,穿刺点有渗血现象,患者可以看到,常会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且也增加感染的几率及更换贴膜的次数。我科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上方覆盖小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10CM×12CM固定,最后在贴膜外用3M自粘绷带局部加压固定,患肢制动。3M自粘绷带具有无粘性但自我粘缠,加压包扎时力量也可以调节,压迫止血效果好。3M自粘绷带可以通过对其拉长长度及重叠面积大小调节来改变对包扎部位的压力,而且抗张力强,包扎后可产生恒定力,使包扎部位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由于3M自粘绷带压力可调节、透气性强、不影响关节活动、使用方便、美观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利于临床的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辉,石英,任晓芳。肝癌患者PICC穿刺点止血方法讨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