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摩擦系数论文-姚兆辰,丁磊,刘文岭

底摩擦系数论文-姚兆辰,丁磊,刘文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摩擦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底摩擦系数,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调和分析

底摩擦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姚兆辰,丁磊,刘文岭[1](2013)在《底摩擦系数对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对渤海潮波系统进行1年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底摩擦系数对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并选取潮波系统误差较小的结果,进行15天、1月和1年的调和分析,以比较不同调和分析时间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调和常数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开边界条件一定,当底摩擦增大时整体海域振幅值相对减小,无潮点也向潮波传入方向左偏;底摩擦系数为0.002时潮波系统整体模拟结果较好;调和分析的时间不宜少于1月.(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陈耀登,闵锦忠,高玉芳[2](2011)在《涌潮河口底摩擦系数伴随资料同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合理选取涌潮河口的底摩擦系数,基于无结构叁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适用于反演潮汐涌潮河口底摩擦系数随空间和涨、落潮变化的伴随资料同化模型。一系列"孪生"实验均较精确地反演出了给定底摩擦系数。孪生实验表明底摩擦系数的空间分布会影响反演的精度,也表明充足的观测数据资料能够提高反演的准确性。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钱塘江河口伴随同化实验,得到涨、落潮底摩擦系数分别为0.000149和0.001520(相当于曼宁系数为0.012206和0.038987),利用该值模拟出了潮波变形和涌潮形成等现象,验证了前人在钱塘江河口数值模拟时关于底摩擦系数选取经验的合理性,反映了钱塘江河口底摩擦"涨小落大"的实质。(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3期)

张继才,吕咸青[3](2007)在《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底摩擦系数的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新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是假定底摩擦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在海区中选取一些点作为独立底摩擦系数,计算区域中任意点的底摩擦系数都可由这些独立底摩擦系数通过线性插值得到。采用伴随同化方法对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相比,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模拟精度更高。探讨了根据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独立底摩擦系数的做法,所做的孪生实验和实际实验均表明,与均匀选取的结果相比,在独立变量个数减少叁分之一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精度反而得以提高。得到的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分布表明,东海等深水区及地形复杂的区域底摩擦系数比较大。(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孙丽艳,吕咸青[4](2007)在《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伴随法用于渤、黄、东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进行同化,优化海底摩擦系数。文中对底摩擦系数取常数时进行了优化,同时还对底摩擦系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即在计算海区选取一些点给定底摩擦系数,海区中任意一点的底摩擦系数由这些点的底摩擦系数线性播值得到,优化后得到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针对两种不同的线性底摩擦假设分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实验,结果表明由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得到的模拟值比底摩擦系数取常数得到的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07年02期)

孙丽艳[5](2006)在《渤黄东海潮汐底摩擦系数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沿轨调和分析。分别对8个分潮、15个分潮、19个分潮进行了调和分析,并将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将19个分潮的调和分析结果与验潮站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深在200~500米深的海区,高度计的调和分析结果与验潮站数据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还对潮汐的预报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伴随同化方法,本文将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同化到二维非线性潮汐模型中,在边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底摩擦系数,并对渤黄东海M 2分潮进行了数值模拟。文中针对6种不同的底摩擦系数假设(ray、ekm、qbo、slo、slo+ray、slo+qbo)分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实验:1、底摩擦系数为Kristofer等给出的常数;2、底摩擦系数为利用伴随法对实验1中的底摩擦系数进行优化后的常数;3、在计算海区均匀选取120个点作为独立的底摩擦系数,其他任一点的底摩擦系数由这些点通过线性插值得到;4、根据地形的空间分布选取80个点作为独立的底摩擦系数,计算海区任一点的底摩擦系数由这些独立点线性插值得到;5、将每个网格点都作为独立变量给定底摩擦系数。后3个实验利用伴随法对底摩擦系数进行反演,得到了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将得到的模拟值分别与118个验潮站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伴随法优化底摩擦系数能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文中对于独立底摩擦系数个数的选取问题也做了研究,虽然实验4的独立点个数减少了,但得到的结果要优于实验3。主要是因为实验4中独立点是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的,所以在独立点个数减少的情况下,模拟精度却提高了。实验5将每个网格点都看作是独立点,得到的结果是5个实验中最好的。从得到的结果看出,与底摩擦系数取常数相比,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更能适应空间变化的底地形,接近海区的实际情况。与传统做法相比,能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对实验4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6种底摩擦假设得出的同潮图比较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6-06-08)

谷艺,吴自库,吕咸青[6](2005)在《利用伴随同化方法估计渤海潮汐模式的底摩擦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伴随同化方法,根据岸边潮位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反演渤海二维非线性潮汐模型的底摩擦系数。计算结果与潮位站观测资料符合良好。结果表明利用伴随同化方法从岸边潮位观测资料估计潮汐模式的底摩擦系数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继才,吕咸青[7](2005)在《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伴随法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底摩擦系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伴随法反演研究.此方法假定底摩擦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模拟海区中任意一点的底摩擦系数都可由某些固定点的底摩擦系数线性插值得到.将伴随同化方法应用于渤黄东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使用Topex/Poseidon资料针对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假设,做了一系列孪生实验和实际实验.孪生实验成功反演出了给定的底摩擦系数空间分布,验证了此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际实验则探讨了利用此法时不同影响半径的选取,不同的独立底摩擦系数的个数以及不同权重系数的选择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09期)

祝建国[8](2005)在《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的底摩擦系数反数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潮汐潮流数值模拟中,底摩擦系数的选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数值模拟工作中,底摩擦系数被当作一个常数或者在不同的海域取不同的常数。底摩擦系数的处理主要靠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调试;工作量大并且难以取得好的结果。而伴随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底摩擦系数的确定变成依赖于区域内部观测值的数值迭代过程,实现确定底摩擦系数的自动化。 本文将伴随方法应用于渤黄东海的潮波数值模拟,在开边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潮汐调和常数反演渤、黄、东海的底摩擦系数。本文首先利用四种策略作了一系列孪生试验,四种策略依次包括:1.底摩擦系数是常数,2.底摩擦系数由4个独立的底摩擦系数经过线性插值得到,3.1°×1°的范围内取一点作为独立的底摩擦系数,其它网格点的底摩擦系数都由这些独立的底摩擦系数经过线性插值得到,4.底摩擦系数在每个计算网格点的值都各不相同。在这些孪生试验中,依次选取了四类给定的底摩擦系数的分布,包括:1.常数,2.四点线性插值得到的曲面,3.旋转锥面,4.旋转抛物面。 理想实验说明当反演策略与给定分布接近时,理想实验都能将给定的底摩擦系数的分布曲面较好地反演出来;当反演策略与给定分布相同时,理想实验都能将给定的底摩擦系数的分布曲面更好地反演出来。理想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伴随法反演底摩擦系数是合理且有效的。 在孪生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四种策略作了一系列实际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独立的底摩擦系数的增加,模拟结果逐步得到改进,精度随之得以提高。反演策略4有效地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相应的实验结果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渤、黄、东海M_2潮波的基本特征。 实际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远离陆地和岛屿的水域中,较深的水对应较大的底摩擦系数,较浅的水则对应较小的底摩擦系数,这点与传统的结论是一致的;但在陆地或者岛屿附近的水域中,底摩擦系数的空间变化复杂,即使很浅的水却对应较大的底摩擦系数,这点与传统的结论不一致,但却进一步揭示了底摩擦的本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5-04-20)

吕咸青,田纪伟,吴自库[9](2003)在《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伴随法,根据32个验潮站的水位观测资料来优化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所作的一系列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利用伴随方法优化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能够有效地减少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龚崇准,戴功虎[10](1983)在《浅水波浪变形数学模型与淤泥质海岸底摩擦系数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是主要的海岸动力因素之一。港口及海岸工程多位于浅水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确定相应的浅水波要素。根据历史天气图推算所得的常是深水处的波要素或波浪观测点是位于不同的水深处,所以需要进行浅水波浪要素的推算。本文选择的浅水波浪变形数学模型考虑了波浪在浅水区传播过程由于水深变化而引起波浪折射和由于底摩擦波能损耗而引起波高衰减。本模型假设波动为线性简谐波。波浪在浅水区传播过程由于底部摩擦,沿程波能逐渐衰减。因此当波浪在浅水中传播距离较长时要考虑底摩擦波能损耗的影响。本文引用连云港-16米和-5米深浅水同步观测的波浪资料,进行了确定淤泥质海岸底摩擦系数的研究工作。对于采用H~T组合进行计算建议取底摩擦系数f=0.01。(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1983年03期)

底摩擦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合理选取涌潮河口的底摩擦系数,基于无结构叁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适用于反演潮汐涌潮河口底摩擦系数随空间和涨、落潮变化的伴随资料同化模型。一系列"孪生"实验均较精确地反演出了给定底摩擦系数。孪生实验表明底摩擦系数的空间分布会影响反演的精度,也表明充足的观测数据资料能够提高反演的准确性。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钱塘江河口伴随同化实验,得到涨、落潮底摩擦系数分别为0.000149和0.001520(相当于曼宁系数为0.012206和0.038987),利用该值模拟出了潮波变形和涌潮形成等现象,验证了前人在钱塘江河口数值模拟时关于底摩擦系数选取经验的合理性,反映了钱塘江河口底摩擦"涨小落大"的实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摩擦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姚兆辰,丁磊,刘文岭.底摩擦系数对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3

[2].陈耀登,闵锦忠,高玉芳.涌潮河口底摩擦系数伴随资料同化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1

[3].张继才,吕咸青.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底摩擦系数的反演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7

[4].孙丽艳,吕咸青.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

[5].孙丽艳.渤黄东海潮汐底摩擦系数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6].谷艺,吴自库,吕咸青.利用伴随同化方法估计渤海潮汐模式的底摩擦系数[J].海洋湖沼通报.2005

[7].张继才,吕咸青.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伴随法反演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

[8].祝建国.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的底摩擦系数反数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9].吕咸青,田纪伟,吴自库.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J].力学学报.2003

[10].龚崇准,戴功虎.浅水波浪变形数学模型与淤泥质海岸底摩擦系数的确定[J].海洋工程.1983

标签:;  ;  ;  ;  

底摩擦系数论文-姚兆辰,丁磊,刘文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