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所探讨的先秦说体文,是指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以人物语言及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与重在记言的对话体和语录体不同,具有兼及记言记事的叙事特征。在中国古代叙事文本传统中,是最早出现的叙事性文体形态之一,为后来《左传》、《史记》等史传散文中的文学性叙事片段形成的基础,也是后世文言小说的文本渊源。但长期以来,罕有论者从文体结构特征上对先秦散文进行梳理总结。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刘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文体论方法,对其中最早的此类叙事文本进行研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以后的“说体文”,是指说理文的一种,与本文论及的先秦“说体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文章通过追溯“说”字在先秦的本义,并与当前研究者使用的相近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在厘清魏晋“说”体文理论的模糊认识,重新界定魏晋文体分类中与此相关的“说”体文本所指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说”来命名先秦这类叙事记言文体。先秦说体文在文体的形成上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它是在中国古代记事传统与口传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并对此后史传散文中文学叙事性强的部分有较大影响。这类文体在先秦曾大量存在,目前尚存的篇目较为集中的存在于《国语》、《战国策》、马王堆出土文献《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中,诸子之书中也有一些散见篇目。先秦说体文具有“事——言——事”的基本结构特征,其中的人物之“言”已经由被记录的内容演变为整个文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推动事件发展的功能。在内容上,先秦说体文多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为主;在深层意蕴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先秦说体文对后世文学性文本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是叙事与虚构。在叙事中,人物、叙述视角、场景描写、表达技巧以及作为插入文本的人物语言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并形成自身特点;特别是先秦说体文中的虚构,从整个事件到细节中,都已经存在,可视为后世小说虚构的先声。陆机曾认为“说”具有“炜晔而谲诳”的特点,这一总结在用于概括先秦说体文的特征方面也非常合适。先秦说体文所具有的文学性叙事特征及虚构特征,使它成为小说在中国文本传统中最直接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