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鱼腥蓝细菌PCC7120(Anabaena sp.PCC7120)是一种丝状蓝细菌,具有生物固氮功能。当环境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时候,菌丝上每隔10-20个营养细胞就会有一个发育成为异形胞,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异形胞的固氮产物会输送给周围的营养细胞,营养细胞则为异形胞提供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碳源,整条菌丝由此维持在缺氮环境下的生长。细菌酪氨酸激酶(BY-kinasese)和小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LMW-PTP)是催化细菌中酪氨酸可逆磷酸化反应的主要调控蛋白,参与细菌中胞外多糖的输出过程。在本研究中,首次发现在鱼腥蓝细菌中alr2856、alr3059和all4432基因编码了细菌酪氨酸激酶。构建这三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载体,筛选得到双交换突变体,缺氮诱导以后发现单个基因的突变没有引起明显的表型。同时,还对鱼腥蓝细菌PCC7120中的小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的编码基因进行了研究。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A1r5068是一个典型的小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它能催化磷酸化的细菌酪氨酸激酶去磷酸化,点突变Alr5068的催化活性位点导致其磷酸酶活性丧失。在鱼腥蓝细菌体内,Alr5068的超表达菌株Ox5068在缺氮以后能够发育正常的有功能的异形胞,但菌丝易断裂,异形胞脱落导致Ox5068不能生长。Alr5068的点突变超表达菌株OxR15K在缺氮以后,不能形成异形胞多糖层,固氮酶活下降,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在OxR15K菌株中,异形胞多糖合成基因hepA和hepC的转录在缺氮以后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Alr5068参与了异形胞包被多糖层的形成,为研究异形胞特异性多糖的聚合与输出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培养条件对嗜热蓝细菌生长及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20(01)
- [2].海洋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聚球蓝细菌研究综述[J]. 海洋通报 2014(06)
- [3].四川江油渔洞子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巨鲕灰岩中疑似蓝细菌及早三叠世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J]. 古生物学报 2017(01)
- [4].高温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5].两株采自惠州的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嗜热蓝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胞组分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3)
- [6].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应答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6)
- [7].噬藻体感染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8].蓝细菌胞外多糖结构及其功能应用的研究进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1)
- [9].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4)
- [10].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J]. 中国酿造 2013(10)
- [11].触发地球大氧的蓝细菌[J]. 科学大观园 2015(19)
- [12].藻叠层石[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9(16)
- [13].藻类和蓝细菌产生臭味的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方法[J]. 净水技术 2019(03)
- [14].四川广安谢家槽下三叠统夜郎组底部凝块岩中疑似的蓝细菌化石及蓝细菌生物膜[J]. 古生物学报 2018(03)
- [15].东海夏季聚球蓝细菌生态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6)
- [16].蓝细菌神经毒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2(06)
- [17].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地球环境学报 2018(05)
- [18].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条件确定及比较[J]. 中国酿造 2011(12)
- [19].通过多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在5种绿球蓝细菌中识别基因组岛(英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5)
- [20].蓝细菌光驱固碳合成蔗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8)
- [21].20%噻唑锌悬浮剂防治甘蓝细菌性黑斑病试验[J]. 吉林蔬菜 2010(04)
- [22].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曲线分辨的蓝细菌流式荧光光谱分析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 [23].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CO_2间断通气培养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9)
- [24].NaHCO_3对发状念珠蓝细菌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2(01)
- [25].江西玉山祝宅上奥陶统下镇组蓝细菌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01)
- [26].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7].鱼腥蓝细菌PCC7120铁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2(03)
- [28].蓝细菌光驱固碳细胞工厂的合成生物学开发策略[J]. 生命科学 2019(04)
- [29].耐低温螺旋蓝细菌诱变株的诱变及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3)
- [30].蓝细菌——地球上的微型“氧气工厂”[J]. 大自然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