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

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

论文摘要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有必要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然观。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施密特为我们解读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可以说,他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今日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好地应付今日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主体部分首先阐述了自然概念及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存在三个角度,即客观存在物的总和、人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要素。同时,马克思指出了自然的客观性、属人性和历史性。自然概念从古希腊到现在在内涵和外延上经历了从“本性”到“自然事物体的集合”的复杂变化。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四种基本关系:受制约的关系、实践——需要的关系、伦理的关系和美学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人的关系具有优先地位。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生存关系和价值关系。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崇拜阶段、人类中心主义阶段和反人类中心主义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其次,本文着重对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进行了阐释。在认识论视域中,施密特是反对自然辩证法的,同时极力想纠正青年卢卡奇把自然纳入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倾向。所以他提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中介。然而遗憾的是,施密特采取的方法与卢卡奇颇为相似。他既想批判自然辩证法,又想坚定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这就使其陷入了混乱,这实际上是由近代哲学本体论上抽象的二元论导致的。而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视域用实践概念从存在论的高度将二者统一了起来。在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这一问题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二者缺一不可。在认识论中,物质概念比实践概念更具本体性地位,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源于物质的客观性、辩证性,实践的受动性源于客观的规律性。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对自然破坏性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因此必须让位于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超越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对立的基础上找到了结合点,那就是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施密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在对“乌托邦”一词作传统解释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界定为“哲学史上最大的乌托邦主义者”。他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同一性、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的作用、意识形态的消灭、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关系、人的自然本性的完全解放五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乌托邦思想,并用来证明马克思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最后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照下,本文力求从现实层面找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困境的出路,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不仅对于丰富、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必要的,而且对当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自然概念及自然观的核心
  • 一、自然概念的一般内容
  • (一)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基本含义
  • (二) 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
  • (三) 自然的属性
  • 二、自然观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一) 人与自然四种基本的关系形式
  • (二) 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地位
  • (三)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
  • (四)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 第二章 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
  • 一、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实践
  • (一) 实践与对自然的认知
  • (二) 实践与科学真理的检验
  • (三) 实践概念与物质概念的关系
  •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共产主义的"乌托邦"
  •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 (二) 共产主义是美好的"乌托邦"
  • 第三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
  • 一、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
  • 二、自然观的现代意蕴——可持续发展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裂与整合——论施密特《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J]. 北方文学 2016(26)
    • [2].罗杰·施密特[J]. 足球俱乐部 2017(14)
    • [3].施密特创造国安奇迹[J]. 足球俱乐部 2017(17)
    • [4].施密特自然与社会双向中介的解蔽与遮蔽——读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J]. 北方论丛 2019(01)
    • [5].施密特走了[J]. 社会观察 2015(12)
    • [6].施密特——二次访华[J]. 互联网天地 2008(04)
    • [7].“酷老”施密特[J]. 商务旅行 2008(12)
    • [8].论施密特的具体秩序思维[J]. 求是学刊 2017(01)
    • [9].施密特论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双重逻辑[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7)
    • [10].施密特以《你不会死》问鼎2009年德国图书奖[J]. 外国文学动态 2010(01)
    • [11].权威与服从:对施密特理论的检视——读《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J]. 政法论坛 2016(05)
    • [12].施密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J]. 晚晴 2015(12)
    • [13].罗杰·施密特[J]. 足球俱乐部 2014(19)
    • [14].论施密特政府的德国政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5].论阿尔弗雷德·施密特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6].“一支烟”访谈:对话施密特[J]. 中国图书评论 2011(04)
    • [17].施密特巡天星表的现状和展望[J]. 天文学进展 2008(04)
    • [18].卡尔·施密特的法律方法论演进史述评[J]. 法律方法 2014(02)
    • [19].施密特不是“踢掉梯子”的人[J]. 国企 2012(05)
    • [20].“反恐”总理施密特[J]. 法人 2015(12)
    • [21].基于施密特过程的变量筛选及其在森林覆盖率分析中的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2].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当代审视[J].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6)
    • [23].世俗化与中立化——以对施密特论题的批判出发论欧洲历史的世界史意义[J]. 历史法学 2013(02)
    • [24].托宁·施密特 执政童话王国[J]. 决策与信息 2012(03)
    • [25].A.施密特论马克思的非同一性思想[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6].尊崇先锋车 梅塞施密特的航空式微型车[J]. 汽车生活 2011(11)
    • [27].“意外”丢官的国际政要们[J]. 决策与信息 2012(06)
    • [28].阜新永生牵手德国施密特[J]. 专用汽车 2010(02)
    • [29].吸水率和吸水时间对红砂岩施密特硬度的影响[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02)
    • [30].诡异小镇亚特山[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06)

    标签:;  ;  ;  

    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