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机器人工位是白车身焊装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环境下机器人工位的建模、规划与仿真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白车身焊装线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白车身侧围外板总成机器人工位为例,着重研究在虚拟环境下工位的物理建模、焊接工序规划、机器人作业规划和仿真建模等关键内容,并最终基于CAD和eM-Power实现了该机器人工位的建模、规划和仿真。本文首先对机器人工位的物理建模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工位的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案,创建工作台的CAD模型,将所有模型导入仿真平台后,对工位机器人、焊钳和夹具的运动链进行分析,创建了工位的运动模型并定义工位各设备的运动状态,实现工位的物理模型。在完成焊点的特征建模、焊钳的焊点位姿规划和焊点的工艺分组后,研究了机器人工位的焊接工序规划。通过对焊点组的划分简化焊接工序的数学模型,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规划的计算效率。根据算法的适用性,我们选择了贪婪算法解决焊接顺序规划,通过第六章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算法较为合理。本文还进行了机器人放置和运动路径规划研究。结合EM-Power的机器人放置模块,在可视化的环境中通过检验焊钳的奇异位姿来调整机器人的放置位置,并实现机器人的可视化放置;然后给出机器人运动路径规划的两种可行方法:代价函数法和数值符号法,最后基于数值符号法实现了机器人的运动路径规划。最后本文进行了仿真建模的研究。基于对工位时序的分析创建了机器人工位的SOP(Sequence of Operations)文件以进行工位的干涉检验仿真和生产节拍仿真,验证焊接工序规划和机器人作业规划的合理性。本文对白车身侧围外板总成机器人工位进行了虚拟环境下的建模、规划与仿真。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机器人工位设计的难度和周期,提升了工位的生产效率和设计质量,其结果对白车身焊装线的机器人工位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船舶分段多工位协同制造系统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09)
- [2].对模拟和数字测试机多工位测试的防呆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0(09)
- [3].阜新地区烟叶工位式分级的探索与展望[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8)
- [4].治好健忘 提升效率[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18)
- [5].工位大调整[J]. 意林 2020(10)
- [6].面向船舶分段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作业建模技术[J]. 船舶工程 2020(02)
- [7].浅析汽车涂装车间工位室体送排风节能减排设计[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8].三工位集装箱散货装箱设备设计[J]. 起重运输机械 2016(12)
- [9].多工位冲模调试生产问题的分析[J]. 模具工业 2015(06)
- [10].基于齿轮箱产品的生产工位标准化探讨[J]. 铁道技术监督 2015(11)
- [11].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运作模式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8)
- [12].两工位激光打标机设计──一款最新型的激光打标机[J]. 装备制造 2009(06)
- [13].多工位线材反复弯曲试验夹具的设计[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9(12)
- [14].开放式办公物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反思[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0)
- [15].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四工位刀架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10)
- [16].多工位高速真空包装机研发及包装效果评价[J]. 包装工程 2015(05)
- [17].我的上司是位职场奶爸[J]. 37°女人 2019(02)
- [18].工位长管理提升的探讨[J]. 现代班组 2014(07)
- [19].汽车涂装生产线中离线工位的设计要点[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2(06)
- [20].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优化技术研究现状[J]. 精密成形工程 2009(02)
- [21].多工位精密铸件自动打磨系统的研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01)
- [22].精确WIP的盘点方法[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0(05)
- [23].多工位种苗嫁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 南方农机 2020(12)
- [24].一种四工位的自动松夹夹具[J]. 科技资讯 2015(10)
- [25].一种多工位液压夹具的改进设计[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22)
- [26].双边多工位装配线平衡问题[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02)
- [27].浅析单机多工位模具结构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9)
- [28].温湿独立控制的工位空调[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04)
- [29].多工位伺服送料系统干涉曲线的生成及应用[J].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9(05)
- [30].多工位模具调试流程简述[J]. 汽车工业研究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