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栅显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体显示,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仿真,串扰
光栅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曾祥耀[1](2019)在《基于TracePro的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的串扰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racePro仿真软件对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的串扰进行仿真。首先,通过对狭缝光栅的设计原理分析,并基于LED模块的发光像素面积2 mm×2 mm,黑矩阵的面积1 mm×1 mm,设定最佳观看距离为5 m的两视点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计算出光栅的狭缝宽度和挡光宽度都为2.87 mm。其次,利用这些参数,通过TracePro软件建立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运算得到左、右视频的光照度分布图,并通过归一化发现它们的光照度均匀性较差,观看时会导致"眩晕"现象。最后,借助自由立体显示器件串扰的测量方法,根据仿真左、右视频照度分布图的交叉曲线,定性分析了仿真结果,并结合Orign 9.1软件定量对仿真的串扰值进行计算,得出其串扰值为42.4%。这为进一步优化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的设计和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瑜,赵焱,曾祥耀,姚剑敏,叶芸[2](2019)在《垂直/倾斜型交错狭缝光栅对立体显示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统狭缝光栅实现的自由立体显示器,存在着串扰严重、莫尔条纹明显、可视区域较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光损失不平衡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狭缝光栅的倾斜角度、狭缝宽度、狭缝错开距离等光栅关键参数对立体显示莫尔条纹、串扰、可视区域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了交错狭缝光栅设计方案,优化设计了两种狭缝光栅立体显示器件,分别采用了垂直交错狭缝光栅和倾斜交错狭缝光栅。以4视点的自由立体显示器为例,以像素半高度将相邻的两段狭缝错开。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倾角θ为12.2°,错开距离分别为0.053 7mm和0.030 2mm时,垂直/倾斜交错光栅均能有效减少莫尔条纹的发生。对比发现,倾斜交错光栅的串扰仅增加1.57%,但可视区域增加了17.9%,且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光损失率匹配度较高,立体显示效果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07期)
王勤,赵悟翔,刘春玲[3](2019)在《光栅3D显示视疲劳与视功能参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看光栅3D显示的机理和人眼视觉生理存在矛盾,观看时间稍长将引起头痛、眼胀、复视等视疲劳症状,选择恰当的生理指标对视疲劳进行客观评价对其预防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观看光栅3D显示对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通过视觉检查筛选出24名被试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进行30分钟持续观看光栅3D显示2D视频和3D视频的实验。在观看实验前后分别对被试者进行视功能参数—双眼融合范围、AC/A值和CFF值的测量,并完成视疲劳和视觉诱导晕动症主观问卷。实验验证了融合范围、AC/A值和CFF值都随着视疲劳和VIMS的加剧而降低。2D组观看前后融合范围无差异,3D组观看前后融合范围有显着区别,而2D组和3D组的AC/A值和CFF值在观看前后都有显着差异。3D观看前后融合范围、AC/A值、CFF值降低幅度均比2D更大。实验结果表明,3D比2D造成了更严重的视疲劳和VIMS,而晕动症是导致观看光栅3D显示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7期)
谭艾英,尹韶云,夏厚胤,江海波,陈建军[4](2019)在《基于棱镜反射光栅的低串扰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柱透镜自由立体投影显示中像差和视几何引起的串扰和视点数受限问题,基于回归反射,提出了一种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法。通过分析其3D成像的原理,对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进行仿真,发现该方法在水平视宽相同的条件下,视场照度是柱透镜光栅投影的10倍,而其串扰比是柱透镜光栅投影的1/5,且不存在次视区。制作了棱镜反射光栅屏,并搭建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了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武延兵,李新国,董友梅,薛建设,张兴[5](2019)在《狭缝光栅开口率与裸眼3D显示串扰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狭缝光栅开口率和3D串扰之间的关系。先采用固定式的狭缝光栅显示器件进行实验,发现2%~4%光栅开口率的增加导致了0.2%~2%串扰的增加,初步验证了"光栅开口率越高,3D串扰越大"的规律。考虑到2D显示产品的个体性能差异以及在贴合过程中的操作误差都可能对这个结果产生影响,又用TN盒制作成活动式狭缝光栅,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狭缝光栅的开口率,从而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测试出狭缝光栅透过率和3D串扰之间的关系。对于2视点的裸眼3D设备,随着控制电压从4V增大到15V,串扰逐步减小了1.6%,从而最终确认了"开口率越高,3D串扰越大"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05期)
张明华,沈川,朱文亮,韦穗[6](2018)在《面向全息视频显示的深亚波长光栅耦合结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类MIM(Metal-Insulator-Metal)结构,用于全息显示装置,它的关键部分是铝亚波长光栅,该结构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调制反射光相位。众所周知,商业化的LCOS(Liquid Crystal of Silicon)是广泛使用的空间光调制器,但是它通过液晶的光程差实现相位调制的机制不利于器件的进一步缩小以达到全息显示所需要的空间带宽。用亚波长光栅结构代替LCOS顶部电极层,虽然几何相似,但它是物理过程新颖的全息显示装置。当入射光进入金属光栅狭缝,一个典型的零阶衍射和深亚波长F-P共振被诱导。腔边缘的反射相位可以被有效地操作使通过由一个薄的中间电介质层构成的MIM结构,因为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对周围介质的变化很敏感。而且,为了适应未来视频全息显示的需求,我们研究了动态实时调制的可能性通过改变电介质层的介电常量。通常铝不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等离子体材料,但是它资源丰富、便宜而且与CMOS兼容,被广泛使用在空间光调制器中,例如LCOS。同时,众所周知,铝等离子体特性对材料的几何形状很敏感。然而,我们的亚波长光栅耦合结构有效的克服上述这些问题,模拟结果已经证明当铝光栅中铝纳米棒从140 nm变化到190 nm时,相位调制量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被忽略,这对于实际制备提供了鲁棒的可能性,同时研究了不同光栅高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通过CST软件给出,证明仿真电介质媒介参数在液晶折射率变化率范围内(1.4~1.7)相位调制在可见光范围可以达到0到2π,这为真实器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4期)
王莹,黎进[7](2018)在《基于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的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3D显示是显示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3D显示需借助辅助工具,使观看者行动极为不便,随着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裸眼3D显示技术,在众多裸眼3D显示技术中,基于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技术因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3D效果出众而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该3D显示器存在着莫尔条纹、亮度不足、可视区域较小及串扰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基于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领域的专利文献的收集、标引和梳理,分析了该领域申请情况、申请国以及技术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了狭缝光栅的结构和类型的技术发展路线,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顾升学,王琼华[8](2018)在《优势眼在光栅3D显示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优势眼在自由立体显示中的影响。本实验选取25位右视眼大学生和25位左视眼大学生作为观看者,他们都对新技术比较感兴趣,志愿参加体验观看光栅3D显示器并且经过了相应的锻炼。实验中让观看者左右移动自然观看光栅3D显示器播放的立体视频,并实时记录主观感受以及相应位置,同时使用指南针测量记录双眼与显示器平面所成角度,获得的数据用于分析优势眼在光栅3D显示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眼先经过跳变区域的观看者感受到跳变明显,不同优势眼观看者在观看区域内同一位置观看的主观感受以及观看角度存在差异,且越靠近边缘越明显。本文所分析的优势眼对观看者观看立体显示存在的影响为自由立体显示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07期)
刘红[9](2018)在《基于障壁和渐变孔径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成像3D显示技术是一种无需任何助视设备的真3D技术,其在保持一般裸眼3D性能基础上满足用户对更宽可视角度、更远可视距离和亮度、分辨率不降低等要求。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障壁和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即障壁的设计、渐变孔径狭缝光栅的设计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11期)
刘俊[10](2018)在《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研究和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裸眼3D显示技术因为具有两个特点成为3D显示技术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一个特点是它能使立体图像的观看者摆脱辅助设备的约束,另一个是让观看者在较大角度内的多个视点上自由地观看到立体图像。在博物馆、科技馆和房地产楼盘展示等应用场所中采用高清晰的立体图像来代替实物进行展览,能大大减少展览活动的成本。因此将裸眼3D显示技术运用到物品展览领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针对物品展览应用进行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研究。本文完成了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光栅的研究和实现了原型机的制备。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出了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光栅的设计方案,可以消除传统的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器在人眼水平观察倾斜放置时观看到的串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原型机的制备。论文主要内容为:1.本文首先研究与裸眼3D显示技术的相关的双目视差原理,还分析了传统的柱透镜和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器的光学模型,给出了传统的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器的光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2.研究了人眼水平观看倾斜一定角度θ放置的传统的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器观看到的串扰图像现象,并通过对串扰图像分析得到其形成原因,根据串扰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消除串扰的方法。3.根据提出的消除人眼水平观察倾斜放置的传统的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器观看到的串扰图像的方法提出了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光栅的设计方案,并推导出了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倾斜角θ、玻璃基板厚度与最佳观看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狭缝光栅的各个部分的狭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并且用tracepro7.0对提出的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光栅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光栅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并对完成制备的原型机进行了测试,证明了原型机能够实现无串扰的立体图像的显示。4.根据适用于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3D视频片源播放要求设计出了基于FPGA的视频处理电路,用以实现左右格式和上下格式的3D视频片源转换为显示器需要的3D视频格式。并利用FPGA完成图像子像素跟随人眼水平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移动,以通过子像素移动减小人眼位置变化时观看到的图像串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5)
光栅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传统狭缝光栅实现的自由立体显示器,存在着串扰严重、莫尔条纹明显、可视区域较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光损失不平衡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狭缝光栅的倾斜角度、狭缝宽度、狭缝错开距离等光栅关键参数对立体显示莫尔条纹、串扰、可视区域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了交错狭缝光栅设计方案,优化设计了两种狭缝光栅立体显示器件,分别采用了垂直交错狭缝光栅和倾斜交错狭缝光栅。以4视点的自由立体显示器为例,以像素半高度将相邻的两段狭缝错开。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倾角θ为12.2°,错开距离分别为0.053 7mm和0.030 2mm时,垂直/倾斜交错光栅均能有效减少莫尔条纹的发生。对比发现,倾斜交错光栅的串扰仅增加1.57%,但可视区域增加了17.9%,且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光损失率匹配度较高,立体显示效果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栅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1].曾祥耀.基于TracePro的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器件的串扰仿真[J].发光学报.2019
[2].陈瑜,赵焱,曾祥耀,姚剑敏,叶芸.垂直/倾斜型交错狭缝光栅对立体显示效果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9
[3].王勤,赵悟翔,刘春玲.光栅3D显示视疲劳与视功能参数的关系[J].光电子·激光.2019
[4].谭艾英,尹韶云,夏厚胤,江海波,陈建军.基于棱镜反射光栅的低串扰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5].武延兵,李新国,董友梅,薛建设,张兴.狭缝光栅开口率与裸眼3D显示串扰之间的关系[J].液晶与显示.2019
[6].张明华,沈川,朱文亮,韦穗.面向全息视频显示的深亚波长光栅耦合结构(英文)[J].电子器件.2018
[7].王莹,黎进.基于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的专利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8].顾升学,王琼华.优势眼在光栅3D显示中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8
[9].刘红.基于障壁和渐变孔径狭缝光栅的裸眼3D显示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8
[10].刘俊.狭缝光栅式裸眼3D显示沙盘的研究和制备[D].电子科技大学.2018
标签:立体显示; 狭缝光栅自由立体LED显示; 仿真; 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