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年代中罗关系分析两国外交的异同

从60年代中罗关系分析两国外交的异同

论文摘要

20世纪60年代是中罗关系起伏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出现两起两伏。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罗苏矛盾的凸显,加之国际局势不断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先后在1964年左右以及60年代末出现两次高潮,并一度超越普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亲密的特殊关系。但在此期间,随着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罗两国内部政策的转变,两国关系也曾出现低谷。总之,中罗关系在60年代呈现亲疏缓急、冷热交替的现象。研究中罗关系的曲折演变,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一时期两国在外交上的异同点。一方面,作为二战后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罗两国在外交上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其一:两国都追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其二:两国都非常重视同苏联的关系。其三:两国都在60年代扩大了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另一方面,由于两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此在外交战略、目标、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其一:在外交方针上,中国相对稳定,罗马尼亚相对灵活。其二:对待苏联的态度不同,中国强调斗争,罗马尼亚强调共处。其三:在同西方国家交往问题上,罗马尼亚较为迫切,中国更加谨慎。其四:在中罗关系中,中国相对被动,罗马尼亚则更具主动性。其五:中国外交偏重意识形态,罗马尼亚则偏重国家利益。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中罗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当时的国际形势,而且对我们今天更好的制定国家外交的方针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20世纪60年代中罗关系的曲折演变
  • (1) 1960-1962年,中罗关系冷淡,罗马尼亚支持苏联反华立场
  • (2) 1963-1964年,中罗特殊关系形成,两国关系出现第一次高潮
  • (3) 1965年-1967年,中罗关系趋于冷淡,走入低谷
  • (4) 1968-1970年,中罗关系升温,走向第二次高潮
  • 二、从中罗关系分析60年代两国外交的相同点
  • (1) 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 (2) 重视苏联因素
  • (3) 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与西方的交往
  • 三、从中罗关系分析60年代两国外交的差异性
  • (1) 外交方针的差异性
  • (2) 对待苏联的态度明显不同
  • (3) 对待西方的态度有所差别
  • (4) 在中罗关系上,罗马尼亚更具有主动性
  • (5) 双方外交偏重有所不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学家德效骞与早期中罗关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3)
    • [2].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奇瓦亚:2008年是中罗关系大丰收的一年[J]. 中国经济周刊 2008(47)
    • [3].国内外中罗关系史研究述评[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2)
    • [4].罗马尼亚与走向破裂的中苏关系[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06)
    • [5].布加勒斯特会议、莫斯科会议与中罗关系[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1(04)
    • [6].罗马尼亚经验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05)
    • [7].中美解冻过程中的罗马尼亚渠道及其关闭原因[J].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1(01)
    • [8].周恩来最后一次会见外宾[J]. 书摘 2008(06)
    • [9].从“马训班”到“罗训班”:一段三国交织的艺术史(1955—1962)[J]. 文艺研究 2020(07)
    • [10].我们所亲历的齐奥塞斯库那个时代——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访谈录[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2(01)
    • [11].亲历罗马尼亚调解中苏矛盾——访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J]. 国际政治研究 2012(04)

    标签:;  ;  ;  ;  

    从60年代中罗关系分析两国外交的异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