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以中熟大豆品种南豆8号和晚熟品种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套作大豆苗期生长习性、抗倒伏能力、产量及其产量分布的调控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烯效唑干拌种处理能够延缓大豆营养生长期生育进程。烯效唑干拌种处理后的大豆苗期生育进程比对照延迟2~6d。延缓作用从出苗期(VE)就表现出来,且随拌种剂量的增大延缓作用逐渐增大,延缓日数逐渐增加。中熟品种在整个生育期结束都表现出这种延缓作用,而晚熟品种只在营养生长期表现出延缓作用。套作条件能够缩短中熟品种的生育时期和提早生育进程,而烯效唑处理后能够延缓这种作用。晚熟品种无论在净作还是套作条件下,均未表现出生育进程的提前。2.烯效唑干拌种处理调控了大豆苗期生长特性。烯效唑处理均显著降低套作大豆株高,增加茎粗,减少主茎长度,降低子叶节高度,缩短第一节间长,增加叶色值(SPAD),降低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这种调控效果随烯效唑干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以最高剂量的10.0mg/kg的调控效果最强。与净作种植相比,套作种植下的植株会在苗期表现出纤细的形态特点。中熟品种受套作的影响更大,晚熟品种在两种种植方式下的差异较小。烯效唑拌种处理能有效减少套作带来的影响,在套作下的烯效唑效应强于在净作下的效应。3.烯效唑干拌种处理降低了主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主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苗期体现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经烯效唑处理后的套作大豆的主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对照,且拌种剂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纤维素、木质素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纤维素、木质素差异也不显著。4.烯效唑干拌种处理改变了主茎第一节横切面解剖结构。烯效唑处理后的主茎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厚度均增厚,髓的面积也增大,且这种变化程度随烯效唑干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中熟品种的茎皮(皮层和韧皮部)厚度从对照的192.89μm增加至烯效唑处理的276.79~563.55μm,占总面积比例也从29.59%增加到35.42~48.60%,髓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从对照的42.48%降低到烯效唑处理的28.25~40.02%。晚熟品种的茎皮厚度从300.13μm增加到395.39~683.92μm,所占比例从36.16%增加至41.42~49.65%,髓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从对照的39.93%降低到烯效唑处理的24.75~35.07%。净作条件下大豆的主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厚度以及髓面积均高于套作条件下,其茎皮、木质部和髓所占比例分别为35.31%、29.86%和34.83%,而套作下则分别为35.83%、22.84%和41.33%。烯效唑处理在两品种中和两种种植模式下均具有相同的调控效果。5.烯效唑处理能有效地避免倒伏发生。烯效唑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茎粗的比值,主茎弯曲度和田间倒伏级数,6.0mg/kg、8.0mg/kg和10.0mg/kg剂量下的套作大豆完全不发生倒伏。在净作条件下的大豆其株高/茎粗的比值,主茎弯曲度和田间倒伏级数均低于在套作条件下。中熟品种抗倒伏能力弱于晚熟品种,在播种后37天即发生倒伏且倒伏程度大,晚熟品种至播种后44天才发生少量倒伏。两品种均只在套作下发生倒伏,烯效唑处理后均能有效避免或减轻倒伏的发生。6.烯效唑干拌种处理提高大豆产量,改变产量分布。烯效唑处理的大豆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中熟品种以4.0mg/kg处理产量最高,晚熟品种以6.0mg/kg处理产量最高。烯效唑处理的增产机理在于提高了大豆的有效荚数,而不是荚粒数和百粒重。中熟品种受套作影响大,有效荚数减少,烯效唑处理则能提高有效荚数,但套作下有效荚数仍低于净作下,因此净作拌种处理下的产量最高。晚熟品种在套作下有效荚数却有所增加,烯效唑处理也增加有效荚数,因此在套作拌种处理下的产量最高。净作条件下的产量高于套作下的产量。在套作条件下,中熟品种产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早期茎段的主茎上,晚熟品种集中在早期茎段的分枝和晚期茎段主茎上。烯效唑处理能通过提高中熟品种早期茎段主茎产量和提高晚熟品种早期茎段分枝和晚期茎段主茎产量来提高大豆总产量。烯效唑处理的晚熟品种最适合套作条件,具有最高产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大豆苗期病害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7)
- [2].夏大豆苗期田间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 2019(06)
- [3].大豆苗期耐荫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3)
- [4].大豆苗期掐尖处理的效果研究[J]. 种子科技 2016(09)
- [5].烯效唑浸种对大豆苗期抗旱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04)
- [6].大豆苗期耐低磷筛选指标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0)
- [7].大豆苗期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16(05)
- [8].大豆苗期耐低磷筛选指标的研究(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3)
- [9].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20(01)
- [10].不同程度盐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20(03)
- [11].70%锐胜种衣剂防治大豆苗期害虫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3)
- [12].套作大豆苗期茎秆纤维素合成代谢与抗倒性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2)
- [13].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5(07)
- [14].外源褪黑素缓解干旱胁迫对春大豆苗期影响的生理调控效应[J]. 大豆科学 2020(05)
- [15].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评价方法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3)
- [16].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9)
- [17].锰浸种对重迎茬大豆苗期主要光合产物及叶绿体色素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02)
- [18].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J]. 生物技术进展 2011(04)
- [19].大豆苗期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15(28)
- [20].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1)
- [21].大豆苗期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3)
- [22].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农药 2016(12)
- [23].大豆苗期干旱胁迫对糖分吸收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03)
- [24].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7)
- [25].中药-壳聚糖复合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生理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26].大豆苗期叶片形态对烯效唑干拌种的响应[J]. 大豆科学 2009(06)
- [27].大豆苗期掐尖处理的效果研究[J]. 种子科技 2016(10)
- [28].弱光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4(01)
- [29].大豆苗期干物质积累对氮素的响应及耐低氮种质筛选方法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6)
- [30].大豆幼苗复叶发育的观测[J]. 大豆科技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