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背俞穴肺俞、胃俞穴刺络放血为主,针刺膈俞穴及根据辨证选穴以治疗痤疮。运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来评价治疗效果。并主要运用计算机查找与痤疮相关的建国前中医药学文献资料进行多方面的整理和分析。观察通过背俞穴刺络放血方式来治疗痤疮或结合中药治疗,是否能提高有效率使本病症状的改善程度更显著。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为主并配合手工查阅方式,对与痤疮相关的近1000多种建国前中医药古籍文献进行查阅。对建国前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包括该病的名稱、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与方法、内服与外治药方与单味中药及相关穴位的应用。2.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痤疮诊断标准的9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刺络放血对照组(简称对照组A)30例与中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B)30例。针灸的治疗方法为每周两次,8次为一个疗程;中药治疗为每天一剂,连续四周为一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对于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进行复发率的统计。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从古代文献查找与痤疮相关的内容,共查找出1629处。依照医书成书先后比较,并将重复错漏删除,词稍有差异意义相同的内容合并后,本课题共选录286条。2.临床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三组疗效比较,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组(治疗组)临床控显率93.3%,刺络放血组(对照组A)临床控显率73.3%,中药组(对照组B)临床控显率83.3%。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A、B。但三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药结合与刺络放血临床控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结合与中药治疗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刺络放血组与中药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A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B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另外两组对照组。结论1.文献研究的结论本课题通过整理研究与痤疮相关的古代文献,使得其古代文献资料较为简洁明了,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古代文献中对于病因病机的解释大致相同,总结为因劳汗体虚,感召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使皮毛腠理不固,邪客经络入于脏腑,气血不行而脏腑郁热,而致风热犯肺、痰湿蕴结后湿热化为火毒,薰蒸于皮肤发为痤疮。古代文献称为肺风粉刺、粉刺、酒刺、风刺、齇(齄)、粉痣与面粉渣相当于痤疮皮疹中白头、黑头粉刺或炎性丘疹,前者多为风寒郁于皮毛;后者多为风热熏蒸腠理;古代文献称为肺风疮、痤、痤痱、粉花疮、面疱与面疮,相当于脓疱或结节与囊肿,前者多为湿热郁结,腐肉为脓;后者多是湿热与瘀血互结而成痰热瘀毒。瘢痕为气滞血瘀;疾病后期的炎性红斑是余热未清、气滞血瘀之候;皮脂分泌较多属湿热内蕴。因为多数古代医家认为痤疖痈疽之病,患处初起脓未成时宜灸不宜针刺,脓成时需彻底引脓外流;所以极少见到论述针刺治疗痤疮的古代文献。以外治法例如外洗、涂脸外敷最多见,其次是内服中药。因痤疮的名称往往不同朝代和不同医家的说法不一,在搜寻和分析古代文献时,部分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可能不够全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2.临床研究的结论本课题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是中药治疗,最后是刺络放血法。但三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组与单纯刺络放血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有有显著性(P<0.05)。单纯刺络放血组与中药组之间进行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灸治疗痤疮时,最好搭配中药的使用,其治疗效果最显著。针药结合可提高临床控显率,使本病症状的改善程度更显著。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本病可起到泻、清、通及消的作用;这是皮肤出现病症时,邪由内向外出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本研究首次提出以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是属于“泄热解毒,清肺调营”的治疗大法。初步表明背俞穴刺络放血具有显著改善青春期痤疮临床症状的疗效。背俞穴刺络放血应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方能提高疗效,这一新的结论对今后指导针药结合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说明了内外兼治其治疗效果最显著。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背俞穴针罐疗法的推广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03)
- [2].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五脏背俞穴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2)
- [3].有“艾”更健康(三十七)——用艾灸防治脂肪肝(中)[J]. 长寿 2017(03)
- [4].基于经典理论背俞穴针罐疗法的临床思路浅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0)
- [5].背俞穴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03)
- [6].背俞穴排罐加梅花针叩刺治疗慢性湿疹29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09)
- [7].浅谈杨贤海教授的选穴经验及背俞穴直刺手法[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7)
- [8].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26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8)
- [9].针刺五脏背俞穴的临床体会[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01)
- [10].运动结合五脏背俞穴按压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影响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2)
- [11].背俞穴刺血临证验案4则[J]. 河北中医 2019(07)
- [12].温针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03)
- [13].温针背俞穴加耳穴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状态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1(10)
- [14].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10(07)
- [15].背俞穴拔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5)
- [16].针刺背俞穴配合电针减肥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校医 2015(11)
- [17].推拿背俞穴临床应用之体会[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4)
- [18].背俞穴按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后患者腹胀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19(05)
- [19].背俞穴针罐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4)
- [20].针刺背俞穴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6(10)
- [21].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亚健康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10)
- [22].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8)
- [2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背俞穴阳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05)
- [24].艾灸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6例[J]. 中国针灸 2013(09)
- [25].背俞穴针罐疗法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理论依据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9)
- [26].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0)
- [27].背俞穴走罐治疗胁痛13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09(08)
- [28].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酒渣鼻红斑期1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01)
- [29].背俞穴平衡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6)
- [3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背俞穴穴位组方规律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