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小红霍明谦
山西省晋中地区荣复军人精神医院
摘要:精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确有深刻体会,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及治疗体系,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结合精神病的原因,病机进行辩证论治,是我国古代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法则。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诊断中医辨证
近年来笔者对62例精神病人采用中西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病的机理实质,以及精神病的远期疗效,特将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人来源:本组62例系本院自2009年——2012年精神科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病例,临床病相中有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知、情、意三者互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和现实环境相脱离,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
1.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占46.77%)、女:33例(占53.2%)本组年龄分布24—38岁,其中24—32岁者43例(占69.3%),33—35岁者16例(占25.8%),36—38岁者3例(占4.83%)。
2.西医诊断分析:本组62例中:
(1)情感性精神障碍29例(占46.7%);(2)精神分裂症24例(占38.88%);(3)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2例(占3.2%);(4)癔病3例(占4.8%);(5)癫痫2例(占3.2%);(6)其他2例(占3.2%)3.阳性家族史,本组62例中有遗传病例者8例(占12.9%)。
二.病因:祖国医学对精神病的病因与其他疾病的看法是一样的,即把病人作为一种整体,人能否患精神病,是由机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进行斗争的结果。如果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内的“正气”就会出现阴阳、脏腑的失调,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病症。反之“正气”不足,邪不可干,则不会发病(精神病也如此)。
1.七情过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伤常可致病,特别是精神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人的情感与五脏有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之说。《金櫃要略》有“妇人脏躁”,及“奔豚病”,“皆惊恐得之”。《证治要诀》有“癫狂”由七情所郁,《石室秘箓》有呆乃郁抑不舒,愤怒而成者有之等论述。
2.六淫:指风、寒、暑、湿、躁、火六类自然因素,六淫的致病作用,《内经》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躁火”的记载。《诸病源侯论》有“狂病者,由风邪入并于阳所为也”。《千金方》有“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癫”。《景岳全书》有“凡狂多因于火……”等之说。
3.内外因及其他因素:头颅外伤、饥饿、劳倦、中毒,“遗传胎病”,躯体疾病等也能引起精神异常。如葛洪的《肘后方》有“食茛菪令人狂”的论述。
三.病理病机:
1.痰迷心窃,有关痰与癫狂的关系,早在《内经》就有治疗狂症宜下其痰的记载。明确提出:痰作为癫狂的病理病机,脾液不行,“痰迷心窃则成风”的论述。《丹溪心法》有“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的记载。
2.火热过亢《内经,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论理,强调癫狂是由火热而引起等道理。主张医治癫狂,必须予以泻火。在泻火方面又分为泻肝火,泻心火以及泻肾火等。
3.气血失调:气血失调于精神病的关系,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如“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夜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入血室,小柴胡汤主之”。清代王清任提出气血凝滞,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与脏腑气血不接,如同做梦一样。治用癫狂梦醒汤。活血化瘀,理气解郁立法,现在用于实践,临床用以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取得一定疗效。
4.心血不足:气血的变化与七情内伤密切相关气血虚与精神病的关系早有论述,临床实践遇“心血不足”病人中医辨证为心血亏,心脾两虚者与精神病密切相关。
四.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清热泻火法:
此法最早见于《内经》,主要用于治疗狂症。其辨证的依据是认为一切狂症皆由火热过亢所致,因此用大剂量寒凉药物清热泻火。对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症状的各种精神病,即古代“狂”症,特别是伴有脉弦红,苔黄、尿黄少、口干唇燥等有阳明实热征象者。选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四黄栀子汤加减。注意:苦寒损伤脾胃,兴奋躁动日久,津液随亏,阴虚火旺之症者,用清热药物的同时可加用养阴滋阴药物。
2.祛痰开窍法:
治本则出现在宋代《太平圣惠方》至金元时代明清以后,已成为治疗精神病的大法,一直流传至今。治本的依据是认为“癫狂”是由“痰迷心窍”所致,因此用吐下药物或祛痰药物,以荡涤玩痰。选方用药:1十味温汤加减2二陈汤加减等,分温和及峻猛两类药物3攻祛玩痰,如三圣散,龙虎丸之类,以上法则显效率45—80%。注意:辨别寒热虚实,故在治疗期间,应周密观察,严格排除其他并发症,狂症病人经过大吐大泻,应注意失水,电解质紊乱,虚脱等。
3.活血化瘀法:
“血瘀”与精神病的关系最早在《内经》有记载,至汉代张仲景更明确的提出用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活血化瘀治疗精神病,一般对,神经官能症,产后精神障碍,癔症等显效率44—85%,从症状分析,本质则用于情绪不稳,行为紊乱,兴奋躁动,妄想,幻觉的病例效果较好:1桃仁承气汤加减2柴胡汤加减3调气破瘀加减。
4.壮阳兴奋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孤独退缩,思维贫乏,木僵,懒散嗜睡,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数微细,阴性症状,选方用药:1温阳兴奋汤加减2地黄饮子加减3补肾生智汤加减。注意本法对热过亢的患者忌用。
5.养血安神法: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记载,此法则认为虚症癫狂,心气不足,心脾两虚所致,阴虚内热,热病伤阴,头晕,眼花,五心烦热,口干盗汗,失眠,耳鸣,多见于更年期的精神病人等,根据“虚则补之”原则,给予补齐养血药物。选方用药:1八珍汤加减2十全大补丸等,注意极虚者少用不用。
6.单方验法:
在我国古代至今民间流传许多治疗精神病的单验方,有一定疗效,应重视收集。
7.针灸治精神病:
我国针灸治疗精神病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灵枢》就有记载,用针灸治疗各种精神病,有许多穴位,另外还有头针,耳针,现在又有新的发展,穴位封闭,电针等。
8.心理学:
祖国医学早为重视,早有记载,在病情缓解后,进行心理疗法,收效显著,特别是创伤后应急障碍。
疗效分析:
本组62例经中西医辨证论之后有57例(占91.9%),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其余5例(占8.1%),种种原因不能合作,使病情延长,不够理想,这样结合减低用药量,改变多种药物联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疗效,病程缩短,,在临床实践中深有感受。
讨论:
中医的辨证论治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易懂难精,特别是精神病的辨证,各种侧重不同。如有重脏腑辨证,有重病因(六淫七情)辨证。因此,在同一疾病,不同的人和因其辨证可能不一,立法,处方,用药也各异。
中医中药一方一药,在条件差的地方工作,只能是善于体现他的药理作用,对传统的中医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如何发展,立法处方应求精炼他,大方为小方,治疗精神病的草药繁多,如欲一一加以效症筛迭出最有效药物,就必须善于总结。
中西药并用好处多:1改变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2改革西医大剂量用药3降低或杜绝药物副作用出现4见一症插一药5远期疗效明显。
总之,精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结合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是我国古代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法则。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核心,这样做对精神病的防治大有作为,给精神病患者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实践证明对精神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