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防治的试验研究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防治的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尤以“三氮”污染最为严重。国内外报道了很多治理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技术和方法,生物反硝化法以其高效低耗的特点,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重点。但是传统生物修复仍存在出水二次污染,含水介质易堵塞,N2O气体污染环境等问题。已知地下水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往往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碳源富余、氨氮浓度升高等二次污染的问题,本文研究以核桃壳为固相有机碳源载体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的产生原因及防控手段,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针对生物修复中出现的亚硝氮积累问题,采用摇瓶试验,分析分别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以及磷源的影响,探究影响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亚硝氮积累的因素。结果表明:碳源和磷源都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亚硝酸盐还原菌,此时将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现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磷元素后其反硝化速率分别为未添加时的1.16倍和1.23倍。然后,利用两个串联的有机玻璃柱,分别模拟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阶段和出水衰减阶段,采用核桃壳作为固相碳源载体,分析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出水中二次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规律,综合分析氮素在整个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情况。研究发现,出水CODMn值在15 mg/L-30 mg/L之间时为最理想的状态,在保证硝酸盐氮去除率的同时,后续亚硝酸盐氮可自然衰减到安全浓度以下,氨氮虽未达到标准但是呈下降趋势。最后,综合分析摇瓶试验和柱试验数据,探寻以核桃壳为固相有机碳源载体时,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预测方式和控制手段。讨论得出,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反硝化段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和硝酸盐氮浓度来预测二次污染的产生和污染程度。其次,当生物修复出水碳源浓度过高时,可以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来控制;出水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反硝化区出水碳氮比在1左右时可让其自然衰减,而碳氮比小于0.5时则要考虑适宜的碳源控制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氮素的迁移转化
  • 1.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及危害
  • 1.2.1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现状
  • 1.2.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来源
  • 1.2.3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 1.3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及修复
  • 1.3.1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对策
  • 1.3.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修复技术
  • 1.3.3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 1.3.4 生物修复技术的二次污染问题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准备试验
  • 2.2.2 A组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分析
  • 2.2.3 B组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分析
  • 2.2.4 两种不同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体系比较分析
  • 2.2.5 磷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 2.2.6 影响氨氮浓度的因素讨论
  • 2.3 小结
  • 第3章 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的产生及自然衰减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柱试验运行环境
  • 3.2.2 亚硝酸盐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及修复后的变化分析
  • 3.2.3 碳源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及修复后的变化分析
  • 3.2.4 氨氮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及修复后的变化分析
  • 3.2.5 氮素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及修复后的转化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防治探讨
  • 4.1 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预测方式探讨
  • 4.2 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的二次污染控制手段探讨
  • 4.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继续工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7(05)
    • [2].海洋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微生物的应用[J]. 科技与企业 2015(09)
    • [3].中日生物修复国际合作项目启动[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05)
    • [4].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J]. 环境与发展 2020(04)
    • [5].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05)
    • [6].运用生物修复法治理万山土壤汞污染的研究[J]. 广州化工 2013(22)
    • [7].原油的生物修复策略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8(02)
    • [8].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广东化工 2014(06)
    • [9].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实践及其发展前景[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07)
    • [10].浅谈珠江三角洲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J]. 珠江现代建设 2011(06)
    • [11].抗汞细菌及其生物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02)
    • [12].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生物修复系统[J]. 生态学杂志 2012(07)
    • [13].白腐真菌对受喹啉污染模拟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07)
    • [14].溢油生物修复进展所面临的挑战[J]. 化工管理 2018(14)
    • [15].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对不同生物修复方式的响应[J]. 陇东学院学报 2017(01)
    • [16].海岸线溢油污染的生物修复[J]. 海洋科学 2009(04)
    • [17].矿山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及发展趋势[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05)
    • [18].生物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实施[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0)
    • [19].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1)
    • [20].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治疗下颌角区骨缺损实验研究[J]. 转化医学杂志 2018(03)
    • [21].电动生物修复湖泊底泥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9)
    • [22].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临床观察试验总结[J]. 中国医疗前沿 2008(06)
    • [23].乙醇对含水层中燃油芳香烃内在生物修复的潜在风险[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11)
    • [24].温和预氧化提高后续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J]. 环境科学 2019(11)
    • [25].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水质的生物修复[J]. 渔业研究 2018(04)
    • [26].石油对环境污染及治理办法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3(20)
    • [27].铜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3)
    • [28].镉污染稻谷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0(02)
    • [29].渤海表面沉积物中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J]. 环境化学 2019(01)
    • [30].不产氧光合细菌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5)

    标签:;  ;  ;  ;  ;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防治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