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聚类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模式研究

区域聚类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东中西地区社会经济背景差异,着眼于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条件和各地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前提下如何建立符合各地条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文中将建立保险的条件、政府责任、保险模式等问题归纳到对我国地区差异的判别与评估。考虑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传统意义的东中西划分难以真实反映各地农村的经济条件,采取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产业布局、收入能力、生命结构等参数对我国地区差异做进一步的划分,得到包括东部6省市的第一类别,东中西19省市的第二类别和西部6省份的第三类别,以此作为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起点。对三大类别地区的农村居民缴费基础和缴费能力进行评估,结合对中西部地区第一手的微观调研收据,说明包含最广的第二类别地区在建设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同时利用人口学、精算学的技术基于第五次入口普查年鉴生成三大类别的农村国民生命表和未来农村人口预测,以供养比的比较强调建设农村养老保险的紧迫性。对推进地区进行了一定参保率下的覆盖率测算,验证了2020年实现广覆盖的可能性。文章利用精算学的技术对精算仿真、缴费参数、领取参数、预期寿命、月除数进行了分析,全面考虑了当年缴费、缴费期死亡退保、领取期死亡退保、年金给付情况,对重点推进的第二类别地区进行了基金仿真测算,为我国未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文章提出有限财政概念,以政府的明确性补贴来带动参保的迅速提高,预先积累起足够的基金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危机。并提出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到基金运行中,探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资本化,实现基金的良性积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对加快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完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研究能够为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本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演变与评估
  • 2.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
  • 2.2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动的评价
  • 2.3 我国原先农村养老保险推进差异的分析
  • 3 我国农村三大类别区域的差异性评估
  • 3.1 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特征
  • 3.2 基于聚类分析对我国农村的再划分
  • 3.3 三大类别地区的人口预测与供养比分析
  • 4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分层次建设的基础研究
  • 4.1 我国第一类别地区创新养老保险的实践
  • 4.2 微观区域农村养老保险需求的调研分析
  • 4.3 建设养老保险的可行性与思路
  • 5 养老保险运行的仿真测算与机制设计
  • 5.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进研究
  • 5.2 对于推进地区的测算分析
  • 5.3 未来农村养老保险的机制设计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聚类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