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和防火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和防火

一、聚氨酯材料的阻燃与防火(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博,张广鑫,梁西良,王旭,李胜[1](2021)在《阻燃涂料中阻燃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阻燃涂料是一种功能性材料,当火灾发生时可以起到装饰和保护基材的作用。阻燃涂料一般由基料和阻燃剂两部分组成。对近些年来阻燃涂料的发展以及应用于阻燃涂料的阻燃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阻燃剂主要包括:卤素阻燃剂、磷氮阻燃剂、膨胀阻燃剂、生物质阻燃剂和石墨烯阻燃剂。对阻燃涂料在环氧树脂、聚氨酯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另外对新型生物质阻燃剂、石墨烯阻燃剂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阻燃涂料及阻燃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叙述。

马哲文[2](2021)在《仿生含硫聚合物基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其植酸杂化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具备低密度、抗压、耐腐蚀、防水、吸音、隔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节能建材、化工、轻工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和最主要的聚氨酯市场之一。然而,PU的多孔结构及有机组成使其极易燃烧,极限氧指数(LOI)约18 vol%,且燃烧热值高,引燃后火焰传播速度快,烟释放量大,严重限制了PU在各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展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研究减轻它对人们生命财产的火灾威胁显得尤为重要。至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提高PU的阻燃性能,并确保它自身具有的如隔热保温等优异特性不受影响。本课题制备了多种具有良好阻燃能力、抑烟降毒且防水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探究了阻燃涂料的结构、组成及组分对PU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涂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达到最佳的阻燃效果。(1)受蜗牛和蛙类动物黏附行为的启发,本课题通过采用丙烯酸羟乙酯(HEA)和乙烯磺酸钠(VS)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类具有微纳米相分离结构的仿生含硫共聚物poly(VS-co-HEA)。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了共聚物特有的类似树蛙足垫的相分离结构。该共聚物具备与PU相匹配的机械性能,并由于界面氢键作用以及与底材间的联锁结构其表现出了对包括PU在内的多种易燃基体的高附着力。由于涂层自身优异的成炭能力,涂覆改性后PU的阻燃性能显着提高。例如,共聚物涂层厚度达到600μm后相应coated PUs的LOI达到35.5 vol%,热释放降低并具有良好的自熄灭性,在UL-94垂直燃烧测试中可通过V-0等级。与此同时,涂层展现出良好的防水性能,并在结合中空玻璃微珠使用后很好地保留PU的保温性能。(2)为了改善涂料的阻燃效率,减少所需涂层厚度,本课题通过干法球磨六方氮化硼(BN)和尿素制备了氨基化少层BN,随后与低熔点玻璃粉(GP)一同混入poly(VS-co-HEA)溶液中制备杂化阻燃涂料。热重分析(TGA)和微型量热分析(MCC)表明,BN与GP能有效提高杂化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能。在涂层厚度为200μm时,可使coated PUs通过UL-94的V-0等级,LOI高达35.8 vol%,并大大削弱其热释放和烟毒气释放。残炭分析表明,BN和GP依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在高温下发挥“阻隔效应”,抑制热质传递,提高了炭质层的完整性与致密性。此外,由于涂层厚度降低,coated PUs能很好地保留其原有隔热保温性能。(3)以植酸(PA)、poly(VS-co-HEA)、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和六方氮化硼(BN)为原料,在PU表面构建了“三明治”结构阻燃涂层。由于生物质阻燃剂PA的参与,复合涂料的阻燃效率在之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涂层更高的残炭率以及更低的热释放。伴随BN含量的增加,coated PUs的可燃性降低,其LOI高达58.0 vol%,能达到UL-94标准的V-0等级,同时,CO的释放量也大大减少,燃烧后炭层结构更加稳定。然而,由于高导热的BN存在,coated PUs整体的保温能力略有下降。此外,高温环境下,涂层电阻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数量级降低,从而具备早期火灾预警性能,并在持续灼烧过程中仍能很好地保持报警涂层的低阻特性,达到连续报警的效果。本文成功地研制了一类新型含硫共聚物阻燃涂料及两种杂化涂料,这些涂料赋予PU优异的阻燃性能并保留其良好的保温性能。本研究为开发防火聚氨酯泡沫塑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有望在保温材料产业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何灵欣[3](2021)在《水性聚氨酯/二维黑磷复合材料设计及其阻燃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WPU)这一性能优异、无毒、环保的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同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一样,水性聚氨酯主链同样主要是由碳、氢、氧元素构成。这一组成结构导致了水性聚氨酯具有高度可燃性,限制了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因此,在不明显影响水性聚氨酯各项物理化学性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阻燃功能化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比传统材料高出数个数量级,作为添加型增强材料与被增强相的界面接触面积非常大,这也意味着只需要添加非常少的量即可对整个复合体系产生宏观质变的影响。例如在聚合物中加入不到5 wt%的纳米材料可以显着改善聚合物的导电率、热导率、光学性质、机械性能、介电性能和热稳定性等。所以,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能极大地拓展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黑磷(blackphosphorus,BP)得益于其二维纳米结构、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潜力作为高分子材料的纳米添加剂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同时相较于其他二维纳米片,二维黑磷自身全部由“磷”元素组成,而磷元素是一种高效的阻燃元素。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二维黑磷可以增强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火灾安全性。不过要想实现二维黑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制备二维黑磷;再是解决无机纳米片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的问题;作为纳米阻燃剂还要考量在高温燃烧条件下黑磷会发生热分解而失去层状结构,无法发挥片层阻隔作用;最后是探索在满足阻燃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本论文首先探索了电解液种类、电解液浓度和电剥离电压对电化学法剥离二维黑磷产物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合适的电剥离条件。其次为了改善阳极电剥离法制备的二维黑磷氧化程度较高的问题,用阴极电剥离法采用聚合物阳离子电解液来剥离改性黑磷。再而为了解决二维黑磷在聚合物燃烧时会氧化降解无法全程发挥片层阻隔作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双电极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 BP-Ti3C2杂化物添加到水性聚氨酯中,在降低热释放的同时大幅改善了烟气毒性。另外,我们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有较高稳定性且导电性能好的Ti3C2@PANI(polyaniline,PANI)杂化物,通过构建隔离结构制备了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磁屏蔽BP-WPU/Ti3C2@PANI导电复合材料。最后,我们利用水热法和冷冻干燥制备RGO-MXene气凝胶,然后通过浸润法获得了轻质的BP-WPU/RGO-MXene复合材料,其具有密度小、电磁屏蔽性能好、隔热和阻燃性能好等优点,可以满足一些高端场景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如何简便、高效的获取二维黑磷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电化学法剥离黑磷,研究了不同电解液、不同电解液浓度和不同剥离电压对产物的影响。综合测试数据分析得出,选用无氧化性的强电解质,在阴离子尺寸与黑磷层间距相互匹配的情况下,采用高浓度低电压的方式能以较高的产率获得较低氧化程度的二维黑磷。(2)针对采用阳极电剥离法制备二维黑磷氧化程度较高和由于二维黑磷表面成惰性与水性聚氨酯界面相容性较差的问题,我们采用阴极电化学剥离法,选用阳离子型聚合物电解质,同时对黑磷进行了剥离和表面改性。得益于阴极周围还原性氛围,所获得的黑磷纳米片氧化程度显着降低。同时,黑磷表面所附着的高分子长链不仅可以阻碍黑磷纳米片在溶液中重堆积,同时还能与水性聚氨酯的主链形成氢键作用,改善了二维黑磷与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3)针对二维黑磷在聚合物燃烧过程中会氧化降解无法全程发挥片层阻隔作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双电极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 BP-Ti3C2杂化物。不同于黑磷在500℃时几乎完全降解,Ti3C2纳米片在含氧条件下受热生成炭纳米片和具有催化作用的锐钛矿型TiO2,可以在聚合物燃烧的全过程提供片层阻隔作用且锐钛矿型TiO2还能起到抑烟减毒的作用,这与黑磷在水性聚氨酯燃烧过程中主要发挥气相阻燃作用形成了互补效应。(4)为了拓宽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我们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Ti3C2纳米片上生长了 PANI纳米线,成功决解了 Ti3C2纳米片在空气环境下易氧化变质的问题。然后用乙醇分散法使Ti3C2@PANI均匀分布在含有黑磷纳米片的水性聚氨酯颗粒上,经过热压得到了具有隔离结构的阻燃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相比于纯WPU,具有隔离结构的WPU复合材料在火灾安全性上得以显着提高,同时其内部串联贯通的三维网络赋予了其良好的导电性,使得复合材料因此具备了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5)为了满足某些重点领域如航空航天、飞机制备和汽车工业对电磁屏蔽材料形如轻质、机械性能好、隔热和火灾安全性高的要求。我们在制备得到RGO-MXene气凝胶的基础之上通过浸润法将含有BP的WPU附着在其骨架上,干燥后得到了 FBP-WPU/RGO-MXene复合材料。由于结合了有机无机材料各自的优势,复合材料密度仅为WPU的十分之一,抗压缩强度相较于RGO-MXene气凝胶提升了 328.3%,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值为WPU的25.6%和28.9%,同时还兼具良好的隔热防火能力。这一设计思路被证明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唐工凡[4](2021)在《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膨胀型阻燃涂料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火安全性能,从根本上遏制火灾的蔓延,减少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传统膨胀型阻燃涂料仍存在吸水性强,相容性、分散性差等缺点,在服役过程中受紫外线照射、湿热循环等多方面环境老化因素综合作用,不仅影响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还会使其阻燃性能显着下降,成为潜在安全隐患,限制着其使用范围和服役寿命。本文首先以聚磷酸铵、尿素、环糊精、水性聚氨酯树脂和聚丙烯酰胺作为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在此配方上依次通过硅油疏水改性、铝钛复合偶联剂表面改性等方法以期增强涂料的疏水性,并且引入白炭黑、加入纳米氧化锌作阻燃协效剂和紫外吸收剂,以提高涂料的抗老化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抗老化膨胀型阻燃涂料(Z-IFRC),并依据国标规定涂覆方法涂刷于木质胶合板,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Z-IFRC-W。其次对Z-IFRC-W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试(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环境),最后对老化后的Z-IFRC-W分别进行了CONE测试、SEM测试、TG分析、热解动力学分析、XRD分析、抗压强度测试及水接触角测试,研究老化环境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传统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上,掺入0.5 wt%的硅油,0.8 wt%的白炭黑,2.0 wt%的纳米氧化锌以及选用型号125的铝钛复合偶联剂,由此配方制备的膨胀型阻燃涂料阻燃性能最佳。通过CONE测试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老化、氙灯老化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后,Z-IFRC-W的p HRR分别增加了101%、88%和102%,未添加纳米氧化锌的复合材料(IFRC-W)的p HRR分别增加了125%、92%和112%。两种复合材料的产烟量、CO2释放量和耗氧量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证实复合材料的火安全性能下降。通过SEM测试观察到老化后的复合材料炭层致密程度和完整性逐渐下降,但Z-IFRC-W微观结构完整性优于IFRC-W,证明纳米氧化锌可提高阻燃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通过TG分析发现,紫外线老化与氙灯老化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逐渐下降,表观活化能E减少证明热分解速率加快,同时XRD图谱表明材料的无定形物质含量也有所下降。通过测试燃烧后复合材料的抗压应变力得知,在形变量为30mm时,经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的复合材料的Z-IFRC-W最大应变力分别降低了76%、51%和59%,IFRC-W的最大应变力分别降低了73%、59%和65%。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可知,经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后的Z-IFRC-W水接触角分别降低了31%、32%和42%,IFRC-W的水接触角分别降低了36%、38%和44%。综上所述,本文制备的抗老化阻燃复合材料Z-IFRC-W比IFRC-W具有更高的火安全性,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减少了老化后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的损失。对复合材料在三种老化环境中进行相同时长的老化测试,对比三种老化环境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其影响强弱程度排序结果为:紫外线老化影响程度>高低温湿热交变环境影响程度>氙灯老化影响程度,该老化规律对于后续研发耐候高效的IFRC并进一步提升阻燃材料的火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许一婷,王华进,王子超,曾碧榕,袁丛辉,卢伟,Jean-Francois Gerard,戴李宗[5](2021)在《阻燃剂多尺度结构设计与绿色火安全材料研发》文中提出通用聚合物具有易燃性,遇火迅速燃烧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绿色火安全材料的研发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课题之一.运用多元素杂化改性、超分子自组装等前沿新方法、新技术,从不同尺度对无卤阻燃剂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对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改性,构筑绿色火安全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及其合作单位在防火阻燃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水平上的P/N阻燃体系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基多元素阻燃体系设计、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表面有机功能化阻燃剂体系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环氧树脂、聚氨酯发泡材料、防火涂料的应用研究,并提出防火阻燃材料的发展趋势.

黄裕斌[6](2020)在《MXene基纳米复合涂层阻燃聚氨酯硬泡的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氨酯硬泡(RPUF)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隔热保温材料,但其易燃和有毒烟气释放特性却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其多孔泡沫结构使得传统的无卤阻燃方式难以实现高效阻燃,同时也会对其优异的固有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基于RPUF的防火要求,设计制备多种阻燃涂层用于增强RPUF的阻燃性能,意在构建高效阻燃、抑烟减毒、绿色环保且综合性能优异的涂层阻燃RPUF(Coated RPUF)体系。研究阻燃涂层的组成、结构等与Coated RPUF的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优化阻燃涂层设计,揭示其性能改善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膨胀型阻燃(IFR)体系出发,合成一种无卤磷氮系光固化阻燃单体并制备了IFR涂层,将其涂敷于RPUF表面得到了Coated RPUF复合材料。综合燃烧试验表明25μm厚度的IFR涂层Coated RPUF具有高效的阻燃性,表现出快速的自熄行为。研究发现IFR涂层成炭能力高,燃烧时能够在RPUF表面快速形成致密的膨胀炭层,该膨胀炭层具有较强的抗热氧化能力,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隔氧作用。此外,相比于纯RPUF,Coated RPUF的压缩性能有所提升,保温性能得以保持。(2)考虑到IFR涂层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热和有毒烟气的“负效应”,引入了功能化MXene二维纳米材料,通过共交联制备了纳米复合IFR涂层(IFR/MXene)。当MXene添加量为1.0%时,Coated RPUF的自熄时间变短,同时热释放和烟气产量显着下降。研究发现燃烧过程中MXene在表面堆积形成堵塞网络,对膨胀炭层起到增强作用,同时也发挥了MXene的“阻隔效应”和“催化抑烟”作用,有效地降低了IFR涂层的“负效应”,表现出更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3)基于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以及IFR涂层极易被点燃的问题,我们提出了MXene纳米复合水凝胶涂层阻燃RPUF。引入聚丙烯酰胺(PAAm)和聚多巴胺(PDA)制备了PAAm-MXene-PDA水凝胶涂层,研究发现Coated RPUF的点燃时间从5 s提升至30s,这将极大延缓了Coated RPUF的火焰蔓延。水凝胶涂层能够通过水蒸发有效地吸收热量,同时PDA表现出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成炭性能,多重的阻燃机制使得Coated RPUF表现出优异的阻燃和抑烟性能。此外,复合水凝胶涂层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粘附性能使得Coated RPUF更好地抵抗外力损伤。

唐波[7](2020)在《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丙烯酸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柔韧性,形成的丙烯酸涂膜具有强度高、对基层收缩和变形开裂适应性强、良好的低温弯折性能等特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功能单一的涂料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在防水涂料中加入阻燃剂来赋予涂料阻燃的功能。现在一般的阻燃剂容易吸水,不适用于防水材料中,因此需要对阻燃剂进行改性,在保障阻燃性的同时提高耐水性。本研究以丙烯酸乳液为成膜基体,采用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P),三嗪成炭剂(CFA)和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等多种阻燃剂制备阻燃型水性丙烯酸防水涂料,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三聚氰胺磷酸盐(MPP)和三嗪成炭剂(CFA)阻燃体系,并将它们加入到涂料体系中,研究MPP/CFA体系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P和CFA具有协同阻燃作用,不添加阻燃剂的涂料是易燃物,极限氧指数是22%,当MPP和CFA在涂料中的加入量分别为1 wt.%和4 wt.%时,涂料的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5%,燃烧测试中火焰高度达到150 mm的时间从46 s延长到150 s。并且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80%,断裂伸长率>140%,吸水率<20%,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通过XPS分析残炭的组成及元素含量发现,引入MPP/CFA体系的阻燃型防水涂料含有更多的P和N元素,通过分析说明阻燃剂在气相和固相中同时起到阻燃作用。另外,在MPP/CFA体系中加入GO作为炭源,锥形量热测试表明,当MPP、CFA和GO的加入量分别为1wt.%,4 wt.%和 0.005 wt.%时,涂料的 pHRR 从 343.54 kW/m2 下降到了 292.43 kW/m2,tHRR从35 s延后到了 50 s。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吸水率从11.3%下降到9.1%。(2)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季戊四醇磷酸酯进行化学改性得到KH550-PEPA,将KH550-PEPA加入到丙烯酸涂料中,结果表明:加入5 wt.%KH550-PEPA的阻燃型防水涂料的拉伸强度由改性前的0.3 MPa提高至1.1 MPa,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吸水率从8.8%下降至7%。质量变化率从8.8%下降至6.8%,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提高。将KH550-PEPA和MPP复配加入到涂料中,当KH550-PEPA和MPP的加入量分别为4wt.%和1wt.%时,涂料的吸水率下降至6%。(3)利用离子交换反应,将三聚磷酸钠(STTP)和三聚氰胺(MEL)合成一种新型的磷氮系阻燃剂三聚氰胺三聚磷酸盐(STTP-MEL),将其加入到丙烯酸涂料中,结果表明:10%STTP-MEL提高丙烯酸涂料的LOI从22%到27%,涂料的总热释放量下降38.4%,总烟释放量下降27.7%,并且改善了涂料残炭形貌,提高了残炭量;对涂料的阻燃机理分析表明STTP-MEL同时从气相和固相起阻燃作用。并且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10%STTP-MEL使涂料的吸水率从11.8%下降到了 7.4%,质量变化率为3%。

李人哲,钟源,窦阿波,郭演义[8](2020)在《轨道车辆用聚氨酯胶黏剂防火测试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梳理了欧盟和国内轨道车辆的防火测试标准要求,并根据聚氨酯胶黏剂防火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粘接适用部位,明确了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检测制样方法、等级要求和同一种产品的替代关系,解决了一直以来由于对测试标准的解读不统一而导致的质量验收过程的困难。

王华伟[9](2020)在《钴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热塑性聚氨酯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热塑性聚氨酯(TPU)是兼具塑性和弹性体性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已广泛用于交通设备、航空航天、汽车配件和电线电缆等领域。但是,TPU极易燃烧,并伴有大量的熔滴和有毒浓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阻燃处理,实现抑烟和抗熔滴。数十年来,各类阻燃剂已用于TPU的阻燃。其中,聚磷酸铵(APP)在聚醚型TPU阻燃效果较好;但是,APP的高使用量严重破坏其机械性能,因而,协效阻燃势在必行。目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已用于环氧树脂(EP)、聚苯乙烯(PS)、聚乳酸(PLA)等材料阻燃;然而,将MOF用于TPU/APP体系中进行阻燃探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溶剂法,制备一种钴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两种沸石类咪唑骨架-67材料衍生物,与聚磷酸铵协效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在达到TPU阻燃标准的同时降低了 APP添加量。并对三种MOF及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TPU/APP/MO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两步法合成制备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o-MOF),将Co-MOF与APP协效阻燃TPU。结果表明:Co-MOF成功制备;当1.5 wt.%Co-MOF与4.5wt.%APP协效阻燃TPU时,复合材料达到UL-94 V-0级且熔滴大量减少,其LOI值提高到28.2%,并且燃烧中的热释放速率(PHRR)降到257 kW/m2。SEM结果发现,Co-MOF在APP与TPU基体之间起到相容剂作用,从而提高T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2)通过沉积和自生长法,制备沸石类咪唑骨架-67@氧化石墨烯材料(ZIF-67@GO),然后与APP按一定质量比混合添加入到TPU中。研究表明:ZIF-67成功生长到GO表面,使得GO处于单层或多层剥离状态。当ZIF-67@GO和APP添加量分别为0.5和6.5 wt.%时,TPU复合材料燃烧实现无熔滴,达到UL-94V-0等级,LOI提高到27.4%,并且TPU复合体系烟释放速率(pSPR)从0.113m2/s降低到0.058m2/s,具有良好的抑烟性能。(3)通过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与六氯环三磷腈(HCCP)发生取代反应,制备聚(环三磷腈-co-4,4’-二羟基二苯砜)(PZS),然后将其包覆ZIF-67,得到 PZS@ZIF-67;将 PZS@ZIF-67 添加到 TPU/APP 体系,得到TPU复合材料。测试表明:PZS@ZIF-67与APP的质量比为2:5时,复合材料达到UL-94V-0级,LOI高达30.1%,体系热释放速率以及有毒烟气释放量都大幅度下降,分别为281KW/m2和5.4m2。

姜浩浩[10](2020)在《微胶囊化聚磷酸铵阻燃改性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1.11%。在建筑行业开展节能研究十分必要,而高性能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开发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聚氨酯硬泡(RPUF)作为重要的建筑保温材料,具有密度低、保温性能好、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但是,RPUF存在极易燃烧以及释放大量有毒烟气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阻燃改性。聚磷酸铵(APP)作为一种磷-氮系阻燃剂具有无卤、高效等优点,特别适合聚氨酯硬泡阻燃。但是,APP存在与聚氨酯泡沫基体相容性欠佳、耐水性差等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易团聚、易迁移等问题,严重恶化阻燃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保温、耐环境以及力学性能。基于此,本论文以微胶囊化技术为切入点,选用不同囊材对APP进行包裹,制备聚氨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PUAPP)、三聚氰胺-甲醛微胶囊化聚磷酸铵(MFAPP)、硅凝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Si APP)以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GMAAPP),有效改善APP的耐水性差、与基体的相容性差以及易吸湿等不足。将制备的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及其复配体系用于聚氨酯硬泡阻燃,系统研究其对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阻燃性能、物理性能、耐水性能、燃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将聚氨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PUAPP)引入聚氨酯硬泡体系,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复合材料(RPUF/PUAPP)。研究表明,在未浸泡情况下RPUF的极限氧指数(LOI)为18.8 vol%,随着其在水中浸泡时间的增加,LOI也逐渐下降至18.0 vol%且UL-94测试始终为无级别(NR)。加入30份的APP和PUAPP时,RPUF/APP30和RPUF/PUAPP30的LOI分别为23.3 vol%和22.3 vol%,UL-94测试均为V-0级别。当浸泡15天后,RPUF/APP30的LOI为21.7 vol%,其UL-94已经为无级别,表面有颗粒析出。而RPUF/PUAPP30无明显下降,UL-94仍然达到V-0级别,表面光滑且无颗粒析出,说明RPUF/PUAPP30的阻燃性能、相容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RPUF/APP30。物理性能测试表明,RPUF/PUAPP30的保温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RPUF/APP30复合材料。(2)将三聚氰胺-甲醛微胶囊化聚磷酸铵(MFAPP)引入聚氨酯硬泡体系,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复合材料(RPUF/MFAPP)。添加30份的MFAPP,RPUF/MFAPP30的LOI为21.3 vol%,UL-94为V-0级。在水中浸泡15天后,其极限氧指数变化不大,UL-94仍达到V-1级别。RPUF/MFAPP30的导热系数为0.0400 W/m·k,抗压强度为0.295 MPa。同时发现,RPUF/MFAPP30最大热分解温度相对于RPUF/APP30有明显提高且炭层结构更加完整、致密,从而保证RPUF/MFAP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火灾安全性。TG-FTIR分析表明,MFAPP的加入可明显抑制RPUF/MFAPP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有毒以及可燃性气体的释放。在此基础上,提出RPUF/MFAPP复合材料的气相-凝聚相联合作用的阻燃机制。(3)将硅凝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Si APP)引入聚氨酯硬泡体系,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复合材料(RPUF/Si APP)。RPUF/Si APP30的LOI为22.8 vol%,UL-94测试为V-0级。当浸泡15天后,RPUF/Si APP30的LOI略有下降为21.8 vol%,UL-94仍达到V-1级,无颗粒析出现象,明显优于RPUF/APP30复合材料。物理测试发现,RPUF/Si APP30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398 W/m·k,抗压强度为0.292 MPa。热重及炭渣分析测试表明,RPUF/Si APP30的残炭率、T-5wt%、最大热分解温度相比于RPUF/APP30都有明显提高,炭层的致密性更好,石墨化程度更高,这说明RPUF/Si APP30在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4)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GMAAPP)和聚氨酯微胶囊化石墨(PUEG)复配引入聚氨酯硬泡体系,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制备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微胶囊化石墨复合材料(RPUF/GMAAPP/PUEG)。RPUF/GMAAPP30的LOI为22.3 vol%,UL-94为V-0级,导热系数为0.0412W/m·k,抗压强度为0.273 MPa,但泡孔孔径大小不一。RPUF/PUEG30的LOI为25.3 vol%,UL-94也达到了V-0级,导热系数为0.0391 W/m·k,抗压强度为0.276 MPa,泡孔孔径较为均匀。RPUF/GMAAPP20/PUEG10复合材料的LOI为24.6 vol%,UL-94也可达到V-0级,导热系数为0.0395 W/m·k,抗压强度为0.292MPa,孔径均匀且变小。热重及炭渣分析发现,RPUF/GMAAPP20/PUEG10的热稳定性更好,炭渣结构更加完整和致密,火灾安全性更高。

二、聚氨酯材料的阻燃与防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材料的阻燃与防火(论文提纲范文)

(1)阻燃涂料中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阻燃涂料常用的阻燃剂
    1.1 传统的卤素阻燃剂
    1.2 磷氮阻燃剂
    1.3 膨胀阻燃剂
    1.4 生物质阻燃剂
    1.5 石墨烯阻燃剂
    1.6 其他阻燃剂
2 展望

(2)仿生含硫聚合物基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其植酸杂化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合物燃烧机理
    1.3 聚合物阻燃机理
    1.4 阻燃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1.4.1 添加阻燃剂法
        1.4.2 反应性阻燃法
        1.4.3 表面阻燃涂层法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提出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2.1 含硫聚合物阻燃涂层的设计、合成及其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1.5.2.2 氮化硼/含硫聚合物杂化阻燃涂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1.5.2.3 植酸/含硫聚合物杂化阻燃涂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1.5.2.4 氧化石墨烯/含硫聚合物杂化阻燃涂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1.5.3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2 含硫聚合物阻燃涂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Poly(VS-co-HEA)的制备
        2.2.2.1 Poly(VS-co-HEA)共聚物的合成
        2.2.2.2 Poly(VS-co-HEA)薄膜的制备
        2.2.3 分析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oly(VS-co-HEA)结构及形貌表征
        2.3.2 Poly(VS-co-HEA)的性能研究
        2.3.2.1 力学性能
        2.3.2.2 热性能(DSC)
        2.3.2.3 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
        2.3.2.4 黏结性能
        2.3.2.5 疏水性
    2.4 本章小结
3 Poly(VS-co-HEA)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Poly(VS-co-HEA)聚氨酯硬泡(FRPU)的制备
        3.2.3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RPU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3.3.2 FRPU的阻燃性能
        3.3.2.1 阻燃涂层组成对FRPU阻燃性能的影响
        3.3.2.2 阻燃涂层厚度对FRPU阻燃性能的影响
        3.3.3 FRPU的阻燃机理
        3.3.4 FRPU的隔热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氮化硼/玻璃粉/Poly(VS-co-HEA)杂化涂层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4.2.2.1 氨基化少层氮化硼(BN)的制备
        4.2.2.2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4.2.3 分析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氨基化氮化硼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4.3.2 阻燃涂层的热稳定性研究
        4.3.3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
        4.3.4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机理
        4.3.5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隔热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PVH/植酸@GO/CNTs@BN/Poly(VS-co-HEA)杂化涂层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阻燃聚氨酯泡沫的制备
        5.2.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5.2.2.2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5.2.3 分析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阻燃聚氨酯硬泡表面形貌分析
        5.3.2 阻燃涂层的热稳定性研究
        5.3.3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
        5.3.4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机理
        5.3.5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隔热性能
        5.3.6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早期火灾预警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水性聚氨酯/二维黑磷复合材料设计及其阻燃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二维材料的兴起
    1.2 二维黑磷的研究进展
        1.2.1 黑磷的发现及其制备方法
        1.2.2 黑磷的结构与性质
        1.2.3 二维黑磷的制备方法
        1.2.4 黑磷的应用领域
    1.3 聚氨酯材料的概述与应用
        1.3.1 聚氨酯材料的简介
        1.3.2 聚氨酯材料的种类
        1.3.3 聚氨酯材料的合成
        1.3.4 聚氨酯材料的应用
    1.4 二维纳米片/聚合物复合材料
        1.4.1 二维纳米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1.4.2 二维纳米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1.4.3 二维纳米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4 二维黑磷和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化学法制备磷烯的条件探索及其在水性聚氨酯中阻燃应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块体黑磷制备
        2.2.3 电化学法制备二维黑磷
        2.2.4 二维黑磷/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仪器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黑磷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2.3.2 不同硫酸电解液浓度对电剥离黑磷产物的影响
        2.3.3 不同剥离电压及(NH_4)_2HPO_4电解液浓度对电剥离产物的影响
        2.3.4 磷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阴极电化学法同步剥离改性黑磷及其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和阻燃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黑磷的阴极剥离与功能化
        3.2.3 水性聚氨酯/表面修饰黑磷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仪器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黑磷的阴极剥离与表面改性
        3.3.2 PEI-BP的表征
        3.3.3 BP-PEI在WPU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表征
        3.3.4 WPU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3.3.5 WPU及其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
        3.3.6 WPU及其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电极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磷烯-碳化钛杂化物增强水性聚氨酯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MXenes(Ti_3C_2)的制备
        4.2.3 双电解法制备BP-Ti_3C_2杂化物
        4.2.4 WPU/BP-Ti_3C_2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仪器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P-Ti_3C_2的表征
        4.3.2 WPU/BP-Ti_3C_2复合材料分散性的表征
        4.3.3 WPU/BP-Ti_3C_2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4.3.4 WPU/BP-Ti_3C_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4.3.5 WPU和WPU/BP-Ti_3C_2复合材料的火灾安全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碳化钛-聚苯胺杂化物用于构建隔离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
        5.2.2 电化学剥离改性的二维黑磷(FBP)
        5.2.3 电化学法制备i_3C_2@PANI
        5.2.4 BP-WPU/Ti_3C_2@PANI阻燃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5.2.5 仪器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i_3C_2@PANI的表征
        5.3.2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隔离结构的表征
        5.3.3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3.4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5.3.5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热导率、导电率和电磁屏蔽性能
        5.3.6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火灾安全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浸润法制备自支撑三维结构的石墨烯-碳化钛/水性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
        6.2.2 氧化石墨烯—碳化钛气凝胶制备
        6.2.3 水性聚氨酯/氧化石墨烯-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6.2.4 仪器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RGO-MXene气凝胶及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表征
        6.3.2 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密度、热导率和电磁屏蔽性能的表征
        6.3.3 RGO-MXene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6.3.4 RGO-MXene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火灾安全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创新之处及进一步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
    7.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4)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耐候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研究现状
        1.2.1 膨胀型阻燃涂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偶联剂表面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3 硅油疏水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4 硅系协效剂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5 金属氧化物协效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6 老化环境对IFRC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实验样品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
        2.1.1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组成
        2.1.2 阻燃涂料基础配方的选定
    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制备
        2.2.4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涂覆
    2.3 试样的表征方法
3 膨胀型阻燃涂料配方的耐候性优化
    3.1 硅油疏水改性的膨胀型阻燃涂料
        3.1.1 硅油改性IFRC的制备
        3.1.2 性能测试结果
    3.2 白炭黑协效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2.1 白炭黑改性IFRC的制备
        3.2.2 性能测试结果
    3.3 偶联剂表面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3.1 偶联剂表面改性IFRC的制备
        3.3.2 性能测试结果
    3.4 纳米氧化锌协效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4.1 纳米氧化锌改性IFRC的制备
        3.4.2 性能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紫外线老化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4.1 试样制备
    4.2 紫外线人工加速老化实验
    4.3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1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4.3.2 紫外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4.3.3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4.3.4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4.3.5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4.3.6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
        4.3.7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4.3.8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9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5.1 试样制备
    5.2 氙灯人工加速老化实验
    5.3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1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5.3.2 氙灯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5.3.3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5.3.4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5.3.5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5.3.6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
        5.3.7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3.8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3.9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6.1 试样制备
    6.2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实验
    6.3 性能测试与表征
        6.3.1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6.3.2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6.3.3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6.3.4 高低温湿热交变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6.3.5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6.3.6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阻燃剂多尺度结构设计与绿色火安全材料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尺度上的阻燃剂设计
    1.1 小分子P/N阻燃剂的设计
    1.2 分子水平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基多元素杂化阻燃体系的设计
        1.2.1 POSS基多元素小分子阻燃体系
        1.2.2 POSS基阻燃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阻燃材料的开发
        1.2.3 金属-POSS杂化阻燃体系的设计
2 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表面有机功能化阻燃剂体系的设计
    2.1 有机功能化SiO2纳米粒子阻燃体系
    2.2 有机功能化二维纳米阻燃材料
        2.2.1 氧化石墨烯(GO)阻燃体系
        2.2.2 六方氮化硼(h-BN)阻燃体系
    2.3 有机改性多维度金属及其化合物阻燃体系
        2.3.1 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阻燃体系
        2.3.2 硼氮配位新策略构筑金属杂化纳米粒子阻燃体系
3 防火阻燃材料的应用
    3.1 多尺度阻燃剂体系在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3.2 无卤本质阻燃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3.3 钢结构建筑与隧道防火涂料的产业化应用
        3.3.1 非膨胀型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
        3.3.2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3.3.3 隧道防火涂料
4 总结和展望

(6)MXene基纳米复合涂层阻燃聚氨酯硬泡的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硬泡概述
        1.2.1 聚氨酯硬泡简介
        1.2.2 聚氨酯硬泡热解燃烧
    1.3 阻燃原理和方法概述
        1.3.1 阻燃原理
        1.3.2 阻燃方法
        1.3.2.1 添加型阻燃
        1.3.2.2 反应型阻燃
        1.3.2.3 纳米复合阻燃
        1.3.2.4 阻燃涂层
    1.4 阻燃涂层概述
        1.4.1 膨胀型阻燃涂层
        1.4.2 纳米复合涂层
        1.4.3 水凝胶涂层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磷氮系UV固化IFR涂层阻燃RPUF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UV固化IFR涂层阻燃RPUF制备
        2.2.2.1 纯RPUF的制备
        2.2.2.2 磷氮系阻燃单体BHAAPE的合成
        2.2.2.3 Coated RPUF的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与形貌表征
        2.3.1.1 BHAAPE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3.1.2 Coated RPUF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2.3.2 纯RPUF和 IFR涂层的热稳定性能
        2.3.3 Coated RPUF的阻燃性能
        2.3.3.1 IFR涂层组成对RPUF阻燃性能的影响
        2.3.3.1 IFR涂层厚度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2.3.4 Coated RPUF的阻燃机理
        2.3.5 IFR涂层的力学性能和附着力
        2.3.6 Coated RPUF的力学与保温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Xene的纳米复合IFR涂层阻燃RPUF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IFR/MXene涂层阻燃RPUF的制备
        3.2.2.1 功能化MXene的合成
        3.2.2.2 Coated RPUF的制备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Xene和 Coated RPUF的结构形貌表征
        3.3.2 IFR/MXene涂层的热性能和燃烧性能
        3.3.3 Coated RPUF的阻燃与抑烟性能
        3.3.4 Coated RPUF的阻燃与抑烟机理
        3.3.5 Coated RPUF的表面、力学和保温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Xene的纳米复合水凝胶涂层阻燃RPUF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水凝胶Coated RPUF的制备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oated RPUF的制备与形貌结构
        4.3.2 Coated RPUF的阻燃与抑烟性能
        4.3.3 Coated RPUF的阻燃与抑烟机理
        4.3.4 水凝胶和Coated RPUF的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防水涂料
        1.2.1 防水涂料概述
        1.2.2 防水涂料的成膜机理
        1.2.3 丙烯酸防水涂料
    1.3 丙烯酸涂料概述
        1.3.1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
        1.3.2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1.3.3 硅氟改性丙烯酸树脂
    1.4 防火涂料
        1.4.1 防火涂料概述
        1.4.2 防火涂料的分类和防火机理
        1.4.3 膨胀型防火涂料
        1.4.4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成膜物质
        1.4.5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分散体系
        1.4.6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膨胀体系
        1.4.7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填料和助剂
    1.5 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
        1.5.1 卤系阻燃剂
        1.5.2 磷系阻燃剂
        1.5.3 氮系阻燃剂
        1.5.4 膨胀型阻燃剂
        1.5.5 生物基阻燃剂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
        2.3.1 极限氧指数测试
        2.3.2 垂直燃烧测试
        2.3.3 热失重分析
        2.3.4 力学性能测试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6 锥形量热分析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3.8 耐水性测试
第三章 三聚氰胺磷酸盐和三嗪成炭剂复配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3.1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3.2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3.3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性分析
    3.4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及耐水性分析
    3.5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分析
    3.6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聚氰胺磷酸盐、三嗪成炭剂和氧化石墨烯复配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4.1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4.2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4.3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性分析
    4.4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锥形量热测试分析
    4.5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形貌分析
    4.6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4.7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耐水机理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季戊四醇磷酸酯及其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5.1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5.2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3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5.4 KH550-PEPA的制备与表征
        5.4.1 KH550-PEPA的制备
        5.4.2 KH550-PEPA的红外光谱分析
        5.4.3 KH550-PEPA的热稳定性分析
    5.5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6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热失重分析
    5.7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及形貌分析
    5.8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5.9 KH550-PEPA/MPP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10 KH550-PEPA/MPP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分析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聚氰胺三聚磷酸盐的合成及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6.1 STTP-MEL的制备及表征
        6.1.1 STTP-MEL的合成方法
        6.1.2 STTP-MEL的FTIR分析
        6.1.3 STTP-MEL的XPS分析
        6.1.4 STTP-MEL的热失重分析
    6.2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及表征
        6.2.1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6.2.2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分析
        6.2.3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6.2.4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锥形量热分析
        6.2.5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形貌分析
        6.2.6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分析
        6.2.7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机理分析
        6.2.8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耐水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不足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导师及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轨道车辆用聚氨酯胶黏剂防火测试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内容解读
2 典型的聚氨酯胶黏剂应用场合和制样方法
3 结束语

(9)钴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热塑性聚氨酯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塑性聚氨酯(TPU)简介
    1.3 聚合物燃烧以及阻燃机理
        1.3.1 聚合物的燃烧
        1.3.2 聚合物阻燃机理
    1.4 阻燃剂分类
        1.4.1 含卤素阻燃体系
        1.4.2 含磷阻燃体系
        1.4.3 含氮阻燃体系
        1.4.4 含硼阻燃体系
        1.4.5 含硅阻燃体系
        1.4.6 协效阻燃体系
        1.4.7 膨胀型阻燃体系
        1.4.8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体系
    1.5 碳纳米材料在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1 零维碳纳米材料
        1.5.2 一维碳纳米材料
        1.5.3 二维碳纳米材料
    1.6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阻燃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1.8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9 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3 结构测试与性能表征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 热失重分析仪(TGA)
        2.3.4 极限氧指数分析(LOI)
        2.3.5 垂直燃烧等级测试分析(UL-94)
        2.3.6 锥形量热分析(CONE)
        2.3.7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9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Co-MOF协效阻燃热塑性聚氨酯(TPU)
    3.1 Co-MOF的制备及表征
        3.1.1 Co-MOF的制备方法
        3.1.2 Co-MOF的FT-IR分析
        3.1.3 Co-MOF的SEM分析
        3.1.4 Co-MOF的EDS分析
        3.1.5 Co-MOF的TGA分析
        3.1.6 分散性表征
    3.2 TPU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
        3.2.1 TPU复合材料的制备
        3.2.2 TPU/APP/Co-MOF复合材料LOI及UL-94等级测试
        3.2.3 TPU/APP/Co-MOF复合材料锥形量热仪测试
        3.2.4 TPU/APP/Co-MOF复合材料残炭分析
        3.2.5 TPU/APP/Co-MOF复合材料残炭拉曼分析
        3.2.6 TPU/APP/Co-MOF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3.2.7 TPU/APP/Co-MO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3.3 TPU复合材料燃烧机理
        3.3.1 凝聚相分析
        3.3.2 阻燃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沸石类咪唑骨架-67@氧化石墨烯(ZIF-67@GO)协效阻燃TPU
    4.1 ZIF-67@GO的制备与表征
        4.1.1 ZIF-67@GO的制备方法
        4.1.2 ZIF-67@GO的FTIR分析
        4.1.3 ZIF-67@GO的EDS分析
        4.1.4 ZIF-67@GO的SEM和TEM分析
        4.1.5 ZIF-67@GO的XRD分析
        4.1.6 ZIF-67@GO的热稳定性分析
    4.2 TP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2.1 TPU复合材料的制备
        4.2.2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LOI及UL-94等级测试
        4.2.3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锥形量热测试
        4.2.4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火安全分析
        4.2.5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残炭分析
        4.2.6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残炭拉曼分析
        4.2.7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4.2.8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3 TPU复合材料燃烧机理
        4.3.1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残炭FT-IR分析
        4.3.2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残炭EDS分析
        4.3.3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残炭SEM分析
        4.3.4 TPU/APP/ZIF-67@GO复合材料阻燃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环三磷腑-co-4,4'-二羟基二苯砜)包覆ZIF-67 (PZS@ZIF-67)协效阻燃TPU
    5.1 PZS@ZIF-67的制备及表征
        5.1.1 PZS@ZIF-67的制备
        5.1.2 PZS@ZIF-67的FTIR分析
        5.1.3 PZS@ZIF-67的SEM分析
        5.1.4 PZS@ZIF-67的EDS分析
        5.1.5 PZS@ZIF-67的XRD分析
        5.1.6 PZS@ZIF-67的热稳定性分析
    5.2 TPU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
        5.2.1 TPU复合材料的制备
        5.2.2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LOI及UL-94等级测试
        5.2.3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锥形量热仪测试
        5.2.4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防火安全分析
        5.2.5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残炭分析
        5.2.6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残炭拉曼分析
        5.2.7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5.2.8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5.3 TPU复合材料燃烧机理
        5.3.1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残炭分析
        5.3.2 TPU/APP/PZS@ZIF-67复合材料阻燃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课题展望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10)微胶囊化聚磷酸铵阻燃改性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硬泡的阻燃研究
        1.2.1 聚氨酯硬泡的阻燃研究现状
        1.2.2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机理分析
    1.3 微胶囊化阻燃剂的概述
        1.3.1 微胶囊化技术
        1.3.2 微胶囊化阻燃剂的目的
        1.3.3 微胶囊囊壁材料的选取
        1.3.4 微胶囊化阻燃剂的方法
        1.3.4.1 物理机械法
        1.3.4.2 化学法
        1.3.4.3 物理化学法
    1.4 微胶囊化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4.1 微胶囊化无机阻燃剂的研究
        1.4.1.1 无机阻燃剂的微胶囊化
        1.4.1.2 红磷的微胶囊化
        1.4.1.3 无机磷系阻燃剂的微胶囊化
        1.4.2 微胶囊化有机磷系阻燃剂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之处
第2章 聚氨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聚氨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PUAPP)的制备
        2.2.4 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RPUF/PUAPP)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微胶囊以及复合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微胶囊化聚磷酸铵(PUAPP)的表征
        2.3.1.1 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
        2.3.1.2 微胶囊XPS元素分析
        2.3.1.3 微胶囊SEM表征分析
        2.3.1.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2.3.2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2.3.2.1 RPUF/PUA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2.3.2.2 RPUF/PU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阻燃性能
        2.3.2.3 RPUF/PU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形貌分析
        2.3.2.4 RPUF/PUAPP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2.3.3 阻燃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的炭渣分析
        2.3.3.1 复合材料炭渣的扫描电镜测试
        2.3.3.2 复合材料炭渣的拉曼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聚氰胺-甲醛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三聚氰胺-甲醛微胶囊化聚磷酸铵(MFAPP)的制备
        3.2.4 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RPUF/MFAPP)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微胶囊以及复合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MFAPP)的表征
        3.3.1.1 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
        3.3.1.2 微胶囊XPS分析
        3.3.1.3 微胶囊SEM表征分析
        3.3.1.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3.3.2 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RPUF/MFAPP)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3.2.1 RPUF/MFA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3.3.2.2 RPUF/MF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阻燃性能
        3.3.2.3 RPUF/MF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形貌分析
        3.3.2.4 RPUF/MFAPP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3.3.2.5 复合材料TG-FTIR测试
        3.3.3 阻燃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的炭渣分析
        3.3.3.1 复合材料炭渣的扫描电镜测试
        3.3.3.2 复合材料炭渣的拉曼测试
        3.3.4 复合材料阻燃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凝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硅凝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SiAPP)的制备
        4.2.4 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RPUF/Si APP)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微胶囊以及复合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硅凝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SiAPP)的表征
        4.3.1.1 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
        4.3.1.2 微胶囊XPS元素分析
        4.3.1.3 微胶囊SEM表征分析
        4.3.1.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4.3.2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4.3.2.1 RPUF/Si A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4.3.2.2 RPUF/Si 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阻燃性能
        4.3.2.3 RPUF/Si APP复合材料耐水测试后的形貌分析
        4.3.2.4 RPUF/Si APP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4.3.3 阻燃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的炭渣分析
        4.3.3.1 复合材料炭渣的微观形貌
        4.3.3.2 复合材料炭渣的拉曼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微胶囊化石墨协同阻燃聚氨酯硬泡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GMAAPP)的制备
        5.2.4 微胶囊化石墨(PUEG)的制备
        5.2.5 聚氨酯硬泡/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石墨(RPUF/GMAAPP/PUEG)复合材料的制备
        5.2.6 微胶囊以及复合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石墨的表征
        5.3.1.1 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
        5.3.1.2 微胶囊XPS元素分析
        5.3.1.3 微胶囊SEM表征分析
        5.3.1.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5.3.2 微胶囊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协效应用
        5.3.2.1 GMAPP/PUEG阻燃系统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5.3.2.2 GMAPP/PUEG阻燃系统对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
        5.3.2.3 GMAPP/PUEG阻燃系统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影响
        5.3.2.4 GMAPP/PUEG阻燃系统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5.3.3 阻燃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的炭渣分析
        5.3.3.1 复合材料炭渣的形貌分析
        5.3.3.2 复合材料炭渣的FTIR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聚氨酯材料的阻燃与防火(论文参考文献)

  • [1]阻燃涂料中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 王文博,张广鑫,梁西良,王旭,李胜. 化学与粘合, 2021(04)
  • [2]仿生含硫聚合物基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其植酸杂化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D]. 马哲文.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3]水性聚氨酯/二维黑磷复合材料设计及其阻燃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D]. 何灵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4]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D]. 唐工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阻燃剂多尺度结构设计与绿色火安全材料研发[J]. 许一婷,王华进,王子超,曾碧榕,袁丛辉,卢伟,Jean-Francois Gerard,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6]MXene基纳米复合涂层阻燃聚氨酯硬泡的设计与性能研究[D]. 黄裕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7]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唐波.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轨道车辆用聚氨酯胶黏剂防火测试方法探讨[J]. 李人哲,钟源,窦阿波,郭演义. 聚氨酯工业, 2020(03)
  • [9]钴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热塑性聚氨酯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王华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10]微胶囊化聚磷酸铵阻燃改性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D]. 姜浩浩. 安徽工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和防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