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惯用语论文-荒木京(KEI,ARAKI)

人体惯用语论文-荒木京(KEI,ARAKI)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惯用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体惯用语,隐喻,转喻,汉韩对比

人体惯用语论文文献综述

荒木京(KEI,ARAKI)[1](2018)在《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之一,也是构成语言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的重要来源。因此,很多语言里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人体词汇和惯用语。汉语和韩语都存在着大量人体器官隐喻方面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的产生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其中隐喻所具有的思维上的认知特点和文化独特性,使其理解过程必然需要透过语言表象进行思维分析和文化阐释。本论文以汉韩语中的人体惯用语为考察对象,以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体隐喻惯用语为考察语料,共对比分析了涉及“头颈部”、“躯干部”、“四肢部”、“脏腑部”等26个人体部位组成的惯用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Humboldt的语言世界观、Spair-Whorf的语言相对论以及其他语言哲学、人类文化学方面的论着为理论与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汉韩两种语言中人体隐喻惯用语的认知方式的异同及其成因。首先,通过对人体惯用语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汉韩人体惯用语的隐喻及转喻,进而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对人体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容器隐喻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继而对汉语和韩语人体惯用语的隐喻类型、认知机制以及认知映射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然后分析了从人体域映射到各种目标域的现象,按源域到目标域的分类进行了隐喻研究,从多角度比较了汉韩人体隐喻机制和类型的异同。汉韩人体惯用语的映射模式分为两种,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以及从非人体域投射到人体域。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有利于人类新概念的形成与表达,通过本文的考察,汉韩人体惯用语以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和“抽象域”为主。从非人体域向人体域投射有利于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对相关事物或概念的认识与表达。这类投射分为:空间域、颜色域、味觉域等。最后,本文分析了汉韩人体的惯用语映射模式的异同,分别归纳了汉韩“源域和目标域相同的惯用语”和“源域不同”、“目标域不同”的惯用语。在对汉韩人体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做了文化方面的扩展性研究,探索了汉韩民族的隐喻认知机制,概括出了两种语言背后所折射出的源于不同文化和思维的模式及其映射模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1-30)

陈效[2](2018)在《汉语人体相关惯用语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惯用语是汉语熟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运用起来言简意赅,在人们口头表达中极其活跃。汉语惯用语中,与人体部件有关的惯用语数量众多。本文系统整理分析汉语叁字格人体相关惯用语,以期有益于惯用语的深入研究。首先,本文从内部语义出发,将可解析的人体相关惯用语分为叁类:单层可解析性惯用语、双层解析性惯用语、转义解析性惯用语,进而从隐喻、转喻角度对这类惯用语进行了认知语义分析,发现其隐喻相似点主要涉及外形、特性、关系、感受、影响力、位置、状态、功能、活动结果或目的等多种类型;转喻分为部分转指整体类和部分之间相互转指类,具体类型主要有工具转指对象类、工具转指产品类和工具转指活动类等。进而根据其不同的隐喻、转喻类型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了人体相关惯用语隐喻、转喻的某些认知规律。涉及隐喻的类型中,单层可解析性人体相关惯用语,主要基于外形、特性、关系、感受、位置等较容易认知的可感性相似点;双层解析性和转义解析性人体相关惯用语,主要基于状态、功能、影响力、活动结果或目的等分析性相似点。涉及转喻的类型中ICM工具、产品与活动间的转指在各类语义类型中普遍存在,是常用的转喻识解。反映社会性的工具转指对象类在转喻类型中占优势。其次,本文从外部引申类型出发,将人体相关惯用语分为叁种宏观的引申类型:部分隐喻或转喻、并列隐喻或转喻和整体隐喻或转喻。再根据隐喻和转喻作用的对象不同进一步分为十种不同的引申类型:A隐喻型、A转喻型、B隐喻型、B转喻型、“A隐喻+B隐喻型”、“A转喻+B转喻型”、“A隐喻+B转喻型”、“A转喻+B隐喻型”、(A+B)隐喻型、(A+B)转喻型。最后通过不同引申类型的数据分布,探讨了人体相关惯用语引申的优势类型:宏观上看,整体隐喻或转喻相比其他两类引申类型占绝对优势;(A+B)转喻型最多,B转喻型次之。(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郑灵珍[3](2017)在《浅析人体部位词在中英文惯用语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人体部位词构成的相关习语是两种语言中常见、有趣的元素,并以各种形式被广为引用。这些习语结合头、身体、四肢和身体各部分器官等这些耳熟能详、浅显易懂的单词,在英汉不同的文化中,其表达和指意或对等,或完全不相关,演绎出许多风趣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7年32期)

卢薇薇[4](2017)在《韩汉人体名词“■”和“口、嘴”的语义对比研究——以包含“■”和“口、嘴”的惯用语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语是韩中两国重要的基础核心词语,在众多人体器官中"口"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部位之一,不论是基本的"饮食、饮水"等生活方式,还是复杂的情感表达、沟通交流等交际活动,人们都离不开"口"这一身体器官。本文将对这些惯用语以词汇构成和语义之间是否一致为标准,分五个类别对韩汉人体名词""和"口、嘴"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希望有助于探究韩中两国在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2期)

吴宏[5](2014)在《日语组合型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惯用语可分为具有成分理据性的组合型惯用语和整体理据性的融合型惯用语。具有成分理据性的组合型惯用语因其字面构成要素的意义与惯用意义之间关联性较强,必须通过激活其字面构成要素的深层含义才能理解惯用语的整体意义。因此,分析这类惯用语的语义构建过程主要就是分析人体词这一中心构成要素的扩展义与惯用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人体词语义扩展方式的不同,组合型人体词惯用语可分为由人体词隐喻义、转喻义构成的惯用语以及由人体词扩展义构成的复杂型惯用语这叁大类。(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吴宏[6](2012)在《从认知角度看日语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的惯用意义与其构成要素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根据这种理据性,日语人体词惯用语可分为具有成分理据性的组合型惯用语和具有整体理据性的融合型惯用语。这两类惯用语因其语义结构不同,其解释模式也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罗欣[7](2012)在《汉语和波斯语含人体词惯用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是指人的“头、眼、口、心、手、脚”等表示人体部位的词,汉语和波斯语里面都很容易找到跟人体词有关的惯用语,其用法和意义也非常灵活。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波斯语的过程中,会发现含人体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颇高。但人体词汇惯用语的由来和它们被赋予的喻意在汉、波两个民族不尽相同,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社会背景以及风俗习惯。汉、波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含人体词惯用语,用来表达感情、行为、状况等等。本论文以含人体词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汉语、波斯语人体词惯用语的异同。本文主要采取比较的方法,对两种语言中的人体惯用语逐一进行比较,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汉、波语中含人体词惯用语的特点及其异同。研究汉语和波斯语中这些惯用语的异同及其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意义和思维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认知,而且对汉语和波斯语的教学和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汉波翻译、汉波词典编纂也都有很大的裨益。(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孙成岗,吴宏[8](2011)在《影响日语人体词惯用语意义的主要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义学认为,惯用语的惯用意义与其构成要素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其来源是有理据的。在人体词惯用语中,作为中心词的人体词的意义以及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以不同方式发生了语义扩展,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惯用语意义的构建。语境作为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对于正确选择惯用语的意义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理解人体词惯用语的意义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意义。(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刘畅[9](2010)在《汉、英、日情绪惯用语的人体器官喻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因此人体成为人类认知世界、认知抽象事物的基础。分属孤立、屈折和黏着类型的汉、英、日语中,均有大量的以人体器官为喻体的情绪惯用语。人们在表达某种情绪时,为什么常选择人体器官作为喻体,汉、英、日语在喻体选择上有怎样的异同,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人体器官喻体的选择上,不同语言的情绪惯用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主要是由人类相似的生理结构和认知共性决定的;差异则是认知、思维习惯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语言中的体现。此外,对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惯用语的喻体,可以发现不同文化群体对待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态度不同,选择的喻体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表现消极情绪的惯用语中,日1语和汉语多选择内脏器官,英语多选择四肢器官作喻体。但是,无论情绪的性质如何,其喻体数量与情绪反应的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情绪惯用语中存在“一喻多解”现象,它与几种情绪本体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体间某一情绪维度上的相近以及相似的生理反应,是一喻多解惯用语必须满足的条件。在使用方面,惯用语的形式比较灵活,但也有一定的制约规则。情绪惯用语的变异多发生在动词上,而人体器官名词是其中最为稳定的,一般不发生变异。此外,汉、英、日语情绪惯用语的主要变异形式也体现了叁种语言的一部分类型学特点。最后,通过对惯用语及其变异形式的分析,进一步预测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0-04-30)

刘立华[10](2009)在《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不但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在品词特征、词形特征、成义类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它通过词语意义的转用和比喻等方式,形成简洁易懂的表达,形象生动。比如要表达"生气"之意,用‘腹■’就要比‘怒■’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把握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的用法和特点,对于提高日语教学效果、加强日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人体惯用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熟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运用起来言简意赅,在人们口头表达中极其活跃。汉语惯用语中,与人体部件有关的惯用语数量众多。本文系统整理分析汉语叁字格人体相关惯用语,以期有益于惯用语的深入研究。首先,本文从内部语义出发,将可解析的人体相关惯用语分为叁类:单层可解析性惯用语、双层解析性惯用语、转义解析性惯用语,进而从隐喻、转喻角度对这类惯用语进行了认知语义分析,发现其隐喻相似点主要涉及外形、特性、关系、感受、影响力、位置、状态、功能、活动结果或目的等多种类型;转喻分为部分转指整体类和部分之间相互转指类,具体类型主要有工具转指对象类、工具转指产品类和工具转指活动类等。进而根据其不同的隐喻、转喻类型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了人体相关惯用语隐喻、转喻的某些认知规律。涉及隐喻的类型中,单层可解析性人体相关惯用语,主要基于外形、特性、关系、感受、位置等较容易认知的可感性相似点;双层解析性和转义解析性人体相关惯用语,主要基于状态、功能、影响力、活动结果或目的等分析性相似点。涉及转喻的类型中ICM工具、产品与活动间的转指在各类语义类型中普遍存在,是常用的转喻识解。反映社会性的工具转指对象类在转喻类型中占优势。其次,本文从外部引申类型出发,将人体相关惯用语分为叁种宏观的引申类型:部分隐喻或转喻、并列隐喻或转喻和整体隐喻或转喻。再根据隐喻和转喻作用的对象不同进一步分为十种不同的引申类型:A隐喻型、A转喻型、B隐喻型、B转喻型、“A隐喻+B隐喻型”、“A转喻+B转喻型”、“A隐喻+B转喻型”、“A转喻+B隐喻型”、(A+B)隐喻型、(A+B)转喻型。最后通过不同引申类型的数据分布,探讨了人体相关惯用语引申的优势类型:宏观上看,整体隐喻或转喻相比其他两类引申类型占绝对优势;(A+B)转喻型最多,B转喻型次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惯用语论文参考文献

[1].荒木京(KEI,ARAKI).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陈效.汉语人体相关惯用语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3].郑灵珍.浅析人体部位词在中英文惯用语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J].学园.2017

[4].卢薇薇.韩汉人体名词“■”和“口、嘴”的语义对比研究——以包含“■”和“口、嘴”的惯用语为中心[J].山西青年.2017

[5].吴宏.日语组合型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结构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

[6].吴宏.从认知角度看日语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构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7].罗欣.汉语和波斯语含人体词惯用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孙成岗,吴宏.影响日语人体词惯用语意义的主要因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9].刘畅.汉、英、日情绪惯用语的人体器官喻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10].刘立华.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  

人体惯用语论文-荒木京(KEI,ARAKI)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