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复式教学作为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教学组织形式,对普及和提高我国偏远地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复式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复式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进而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经验。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对复式教学认识不足,关注不够。因此,本研究从复式教学在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对复式教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进行分析,试图全面展示复式教学的真实面貌,还复式教学应有的历史地位。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复式教学在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就政治经济背景而言,甲午战争后,为了快速自强,中国进入了全面学习日本时期,这为复式教学的引入提供了政治基础。由于清末财政拮据,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经济问题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次,就当时的教育状况而言,清末推行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加大了对教师的需求,而中国的师范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培养不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师资紧缺同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同时,传统私塾向学堂过渡,也需要一种介于私塾和学堂之间的教学形式,复式教学适应时代需要由留日师范生从日本引入中国。第二部分主要展现了复式教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本研究把复式教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萌芽时期(1909年以前),这时期的复式教学与私塾无太大差别,名不副实。复式教学主要是在民间实施,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多数教师教授管理不得要领,教学流于形式。二是发展时期(1909——1916年),这时期的复式教学在民间和政府的推动下,成为全国小学主要的教学形式。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派人去日本考察复式教学,他们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复式教学培训机构。1911年清朝学部开始着手参与复式教学的推广。后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大力推行复式教学,复式教学快速传播。三是沉寂时期(1916——1930),这一时期复式教学得不到关注,研究者减少,发展缓慢。一方面随着城镇学校数量及入学人数的增加,复式教学在城镇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新教学法传入中国,研究者开始关注新教学法的研究,复式教学受到冷落。四是复苏时期(1930年——1949),这一时期复式教学又受到了重视,进入了繁荣期。军阀混战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崩溃,但各个政府都很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普及教育,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都很重视复式教学的推广。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近代复式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近代复式教学的时代特点和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近代复式教学的优点进行了初步探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照顾不同学生间的能力的差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等四大优点。同时也认识到近代复式教学的缺点,比如,教师教学任务重,办学条件差,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受阻等等。第四部分主要概括了复式教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教育价值。复式教学曾经有力地推动了传统私塾向学堂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为中国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普及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复式教学对于中国当代教育的普及、发展与提高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