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诱发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雌激素诱发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NPY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含量尤其丰富。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学领域对NPY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82年,Tatemoto等首先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NPY,它是一种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活性肽,其所含的氨基酸残基大多数与肠多肽和胰多肽的氨基酸残基相同,因此被划分为胰多肽一族。NPY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多数学者认为NPY是神经递质又是内分泌调节物质,在中枢系统可以调节下丘脑一垂体各靶腺轴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典型内分泌腺瘤,发病率约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目前,实验已证实下丘脑和垂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在垂体细胞中也存在神经肽y分泌颗粒及其mRNA表达,表明在下丘脑和垂体内神经肽y与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并且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某些必然的联系。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雌激素诱发Wister大鼠制作垂体腺瘤模型,并且通过NPY增强剂和拮抗剂以及模型建立后,再停用雌激素诱发作用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测定神经肽Y在实验大鼠垂体腺瘤以及下丘脑中的表达,探索NPY在垂体腺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大鼠60只摘除双侧卵巢后,将大鼠随机等分为雌激素组和增强剂组、拮抗剂组、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雌激素的方法建立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经内分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鉴定动物模型及其内分泌变化。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NPY的浓度,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大鼠垂体重量和NPY的表达。结果(1)雌激素大鼠垂体腺瘤重量为(48.27±2.59)mg,增强剂垂体重量(52.35±4.97)mg,拮抗剂垂体重量(20.10±1.27)mg,分别和对照组垂体重量(12.02±1.05)m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组和拮抗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强剂组和拮抗剂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大鼠体重变化雌激素大鼠组体重(160.24±6.12)mg增强剂组为(138.26±2.31)mg,拮抗剂组(158.24±26.17)mg,和对照组(264.71±33.51.)mg分别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组和增强剂分别和拮抗剂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雌激素组血清泌乳素浓度为(198.23±93.07)ng/ml,增强剂组泌乳素浓度(201.19±88.79.07)ng/ml是对照组泌乳素浓度(50.12±14.24)ng/ml,的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雌激素组和拮抗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强剂组和拮抗剂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雌激素组大鼠血浆NPY浓度(9889.7±3779.19)pg/mg,增强剂组(9900.4±3021.31)pg/mg,均明显高于拮抗剂组(6557.3.±2879.36.)pg/mg和对照组(6865±2898.31)pg/mg。(5)病理雌激素组和增强剂组垂体正常结构消失,腺细胞形态多样,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有异性,而且可见红细胞溢出现象,符合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增强剂组垂体腺瘤的病理改变较拮抗剂组和对照组明显。(6)免疫组化研究表明NPY在对照组和拮抗剂组的垂体前叶、中间叶和后叶结构显示清晰,垂体前叶细胞大小和形态较一致,腺样结构完整,NPY免疫组化细胞着色较强,阳性细胞百分比较高达41%,神经纤维NPY染色呈强阳性(+++),增强剂组垂体结构紊乱,细胞大小、形态差异较大,可见核仁,腺样结构完全消失,NPY免疫组化着色较浅,雌激素组免疫组化着色亦较浅,但在部分垂体腺瘤细胞NPY染色有局部呈阳性表现(++)。[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充分证实雌激素可以诱发Wistar大鼠垂体腺瘤模型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神经肽Y作为一种在体内广泛分布的神经肽类物质,对垂体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参与垂体腺瘤下丘脑-垂体轴诸激素的调节值得进一步研究。NPY参与了垂体腺瘤患者下丘脑一垂体轴许多激素的调节,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雌激素诱发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综述
  • 神经肽Y与垂体腺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智能技术在垂体腺瘤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3)
    • [2].1例颅底异位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02)
    • [3].伽马刀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J]. 临床医学 2020(03)
    • [4].垂体腺瘤合并转移性肠癌1例病例报道[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3)
    • [5].库欣病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肿瘤定位与确认全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10)
    • [6].难治性垂体腺瘤发生率及命名思考[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08)
    • [7].静默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09)
    • [8].加强垂体腺瘤的功能与分子影像研究[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04)
    • [9].垂体腺瘤分类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8(01)
    • [10].垂体腺瘤与头痛[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01)
    • [11].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7)
    • [12].巨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垂体腺瘤1例[J]. 四川医学 2016(11)
    • [13].侵略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06)
    • [14].垂体腺瘤预后的再认识[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01)
    • [15].肿瘤床出血的非典型垂体腺瘤组织中Ki-67与CD34的表达[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3)
    • [16].垂体腺瘤侵袭及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07)
    • [17].常见垂体腺瘤的诊治[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08)
    • [18].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103例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35)
    • [1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与性别相关性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1)
    • [20].垂体腺瘤术后迟发低钠血症37例分析[J]. 中国医刊 2011(03)
    • [21].垂体腺瘤伴钙化2例诊治报告[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5(02)
    • [22].重视垂体腺瘤组织构象的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5(08)
    • [23].巨大垂体腺瘤分期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08)
    • [24].正确认识垂体腺瘤的诊治[J]. 人人健康 2019(21)
    • [25].脑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专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J]. 保健医苑 2017(07)
    • [26].正确认识垂体腺瘤的诊治[J]. 人人健康 2015(05)
    • [27].垂体腺瘤致脑积水并颅内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01)
    • [28].不明原因闭经小心垂体腺瘤[J]. 抗癌之窗 2010(01)
    • [29].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10)
    • [30].Ki-67指数对垂体腺瘤复发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11)

    标签:;  ;  ;  ;  ;  ;  

    雌激素诱发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