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BV相关肝衰竭,类1型趋化因子配体3,趋化因子配体4,易感性
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韩光,于秀霞,国松,宋永娇,高庆伟[1](2017)在《HBV相关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与CCL3L1及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BV相关肝衰竭的易感性及其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1型趋化因子配体3(CCL3L1)与趋化因子配体4(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HBV相关肝衰竭患者全血标本200例、HBs Ag携带者全血标本100例以及健康者全血标本50例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检测CCL3L1、CCL4L基因,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各阶段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叁组研究对象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分析影响HBV相关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等相关因素,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值与变化率。结果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显着低于HBs Ag携带者与健康者(P<0.05),HBs Ag携带者与健康者相比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肝衰竭并发AKI的预后与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合并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关,CD8+变化值与CD4+/CD8+变化率在CCL3L1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1、6.286,P<0.05),CD8+变化值、CD4+/CD8+变化值与变化率在CCL4L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04、4.867、6.453,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患者拷贝数平均下降1个拷贝,初步显示CCLSLI拷贝数与HBV相关肝衰竭易感性有关,且CCL3L1、CCL4L基因表达水平与HBV相关肝衰竭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有相关性,可初步得出CCL3L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免疫重建。(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刘颂[2](2016)在《EB病毒相关肿瘤中病毒免疫逃逸基因BNLF2a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世界上有超过90%的健康成人为EBV携带者,其感染与人类多种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性肿瘤有关。EBV的免疫逃逸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对EBV转化细胞的清除,而参与了EBV相关肿瘤的发生。BNLF2a是EBV早期基因,可干扰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的抗原肽转运而发挥免疫逃逸作用。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EBV毒株在多种基因位点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同时其相关肿瘤呈人群和地域倾向性分布,因此是否存在与EBV相关肿瘤有关的EBV基因变异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选择我国广东地区(鼻咽癌高发区)和山东地区(鼻咽癌非高发区)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BNLF2a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为阐明EBV BNLF2a基因变异与EBV相关肿瘤发生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DNA测序检测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咽漱液标本中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并与EBV标准株B95-8进行比对。根据测序结果将各序列进行标准化处理,DNAStar软件生成系统发生树,根据系统发生树和共有突变对各种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比较山东和广东地区EBV相关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群中BNLF2a各基因型的分布,并与以往文献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共408例标本成功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及系统发生树,所有标本可以分为BNLF2a-A和BNLF2a-B两种类型。(2)BNLF2a-A型为主要基因型,见于374例标本,有16例标本发现新的共有突变(167415nt g→a)。(3)BNLF2a-B型为次要基因型,见于34例标本,共鉴定出2个共有突变,分别为A8T和R40K。(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BNLF2a-A型在广东地区咽漱液和EBV相关肿瘤中的检出率分别高于山东地区咽漱液和EBV相关肿瘤(TW:P<0.001;EBV相关肿瘤:P=0.002)。BNLF2a-A型在广东鼻咽癌中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山东鼻咽癌(P<0.05),而在淋巴瘤和胃癌中则两地区无显着性差异。(5)BNLF2a基因型在山东地区4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在广东地区4组人群中则无显着性差异。BNLF2a-B型在山东健康人咽漱液中的检出率显着高于3种EBV相关肿瘤(P<0.05),而BNLF2a基因型分布在山东地区各肿瘤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BNLF2a基因高度保守,BNLF2a-A型是我国的主要亚型。(2)在EBV相关肿瘤和健康人群中,广东地区BNLF2a-A型所占比率均显着高于山东地区,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域特异性。(3)BNLF2a-A基因型在山东地区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中所占比率显着高于健康人群,推测BNLF2a-A变异型可能与EBV相关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6-01)
刘爱玲[3](2015)在《DF-1细胞中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比较分析及免疫缺陷型细胞株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从禽类中分离出来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各种亚型的总称。目前,该病毒的分离和疫苗制备仍依赖于适龄鸡胚,效率低、耗能高,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外源病毒的污染。因此,应用生物反应器的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疫苗生产是提高疫苗质量、降低生产耗能、推动动物疫苗制造技术升级的必由之路。禽源DF-1细胞系的建立有望替代鸡胚进行疫苗生产,然而,该细胞系不能稳定培养AIV,且病毒的抗原产量低于鸡胚,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基因修饰技术对DF-1细胞系进行改造,以期获得稳定传代的禽源转化细胞株,提高AIV的复制能力。本研究首先比较分析了高致病性H5N1与低致病性H9N2 AIV在DF-1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上述两个亚型AIV感染DF-1细胞后不同时间点10个固有免疫相关基因(Mx1、OASL、ISG12、IFIT5、IFN-α、IFN-β、IRF7、USP18、SST及KHSRP)的表达差异,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其在抗AIV感染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mi RNA和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沉默干扰素受体基因(IFNAR1和IFNAR2),分析IFNAR1和IFNAR2敲低或沉默对AIV复制的影响,并筛选靶基因沉默的稳定细胞株,以提高AIV的复制能力。结果表明:1.DF-1细胞支持H5N1和H9N2亚型AIV复制,表现为不同的复制能力,H5N1病毒复制能力显着高于H9N2。分析10个固有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其中,干扰素刺激基因(Mx1、OASL、ISG12)和免疫调节基因SST应答于H5N1与H9N2病毒感染而诱导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在6 hpi或9 hpi即上调基因表达,并持续至15 hpi。IFN-α和IFN-β基因在早期感染阶段(3、6和9 hpi)未被显着诱导表达,仅在12 hpi和15 hpi时显着上调其m RNA表达,提示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IFN基因的表达被抑制。IFIT5与USP18基因表达模式不同于其它基因,其应答于H9N2亚型AIV感染而持续上调表达,在15 hpi达到峰值;然而,H5N1诱导的两个基因在15 hpi显着下调表达,可区别DF-1细胞中两种不同亚型的病毒感染。与上述不同的是,免疫调节基因IRF7和KHSRP显着应答于H9N2病毒感染,在3 hpi或6 hpi显着上调了基因表达水平,并持续至15 hpi;然而,这两个基因对H5N1病毒感染不应答,具有亚型依赖性;且在病毒感染后的各个时间点(6、9、12和15 hpi),H9N2病毒感染诱导的上述两个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H5N1病毒,可显着区分DF-1细胞中两种不同亚型的AIV感染,并为深入探讨IRF7和KHSRP在控制和调节不同亚型AIV复制机制方面的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对IFNAR1和IFNAR2基因m RNA的定量分析,筛选得到敲低IFNAR1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MR-A3和敲低IFNAR2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MR-B2和MR-B3。3个有效mi RNA转染DF-1细胞后下调了IFN-α和IFN-βm RNA表达水平。然而,仅MR-B2转染的细胞上调了Mx1、OASL和IRF7基因m RNA的表达,并促进了AIV的复制,提示Ⅰ型IFN信号通路的激活(Mx1、OASL和IRF7基因m RNA表达的改变)可能对AIV复制起关键作用;而MR-A3质粒转染的细胞抑制了AIV的复制,说明mi RNA在基因沉默中存在非特异性作用。本实验虽未筛选到靶基因稳定沉默的纯化细胞株,但为后续AIV抗病毒机制研究及免疫缺陷型细胞株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3.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IFNAR1和IFNAR2基因的sh RNA序列,与p LKO.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细胞转染和定量筛选,得到敲低IFANR1基因表达重组质粒p R1-sh1、p R1-sh3和敲低IFNAR2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p R2-sh3。有效重组质粒的sh RNA序列交由上海吉凯基因公司进行慢病毒包装。慢病毒以最适感染比(MOI 0.5)感染DF-1细胞,以嘌呤霉素(4μg/m L)加压筛选并纯化单克隆细胞株。选择7株目的细胞株和1株阴性对照细胞株进行了分析,其中5株靶向IFNAR1基因而筛选,其余两株细胞株靶向IFNAR2基因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的7株目的细胞株形态均一,纯化效果好。靶向IFNAR1基因的5株细胞株中,3株(DF1-R1-sh1-3、DF1-R1-sh3-1和DF1-R1-sh3-2)显着下调了IFNAR1 m RNA表达水平,且其中的两株(DF1-R1-sh1-3、DF1-R1-sh3-1)在36 hpi提高了AIV的复制能力,分别提高至亲本细胞的4.6倍和4.0倍。靶向IFNAR2基因的两株细胞株均下调了IFNAR2基因m RNA表达水平,但它们对病毒的滴度无影响。本实验筛选得到的病毒复制能力提高的2株DF-1细胞转化细胞株满足本研究的要求。总之,本研究证实了IFN-α/β和ISGs应答于H5N1和H9N2病毒感染而诱导不同的表达模式,并筛选到不同亚型之间显着差异表达的免疫调节基因IRF7和KHSRP。而且,本研究证实了干扰素受体基因(IFNAR1和IFNAR2)敲低或沉默能促进AIV复制,并成功建立了两株IFNAR1基因稳定沉默的细胞株,提高病毒的复制滴度为亲本细胞的4~5倍。本研究对深入研究AIV致病机理、推动疫苗生产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10-15)
牛俊奇[4](2012)在《先天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与白细胞介素28B抗病毒应答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宿主抗病毒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日证实白细胞介素(IL)-28B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宿主聚乙二醇(PEG-IFN)和利巴韦林(RBV)治疗应答反应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是确定IL-28B基因型的先天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并阐明其与抗病毒药物治疗应答的关系。我们检测了88名接受PEG-IFN-2b/RBV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IL-28B的SNPs(rs8099917和(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苗向阳,丁兆忠,孙世铎,于忠娜[5](2008)在《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为抗禽流感转基因育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40只30日龄AA白羽肉鸡,其中20只鸡注射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另20只未注射疫苗鸡作为对照,在注射后第9天取脾脏保存在液氮中。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反向northerndot blot鉴定技术,来筛选注射疫苗组和未注射疫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13条差异表达EST,其中未注射疫苗组4条,注射组9条表达量增高。应用BLAST工具将EST对核酸数据库nr和dbEST中所有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DD3、DD4、DD6、DD9、DD11、DD12与已有核酸数据库中的基因克隆或EST具有较高相似性,为已知的EST,但功能未知。DD10、DD13与鸡核糖体蛋白L7a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DD1、DD2、DD5、DD8为新的EST,提交到GenBank,分别获得登录号为EB714185、EB714186、EB714187、EB714188。【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鸡核糖体蛋白L7a基因和其它EST对应的未知功能基因可以作为抗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候选基因,其具体的功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丁兆忠[6](2006)在《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抵抗禽流感病毒基因,为抗禽流感病毒转基因鸡的制作提供候选基因,同时也为抗禽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40只30日龄AA白羽肉鸡(ARBOR ACRES)为材料,其中20只鸡注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另20只未注射疫苗鸡作为对照,对照组(A组)和注射组(B组)在注射9天时宰杀,取脾脏放液氮中保存。采用TRIZOL法提取脾脏总RNA,经DNA酶Ⅰ消化除去基因组DNA,用分光光度计将每个个体总RNA稀释到一定浓度,将每个组的20个RNA样品取等量组建RNA池,然后分别用3条锚定引物反转录为cDNA。采用3条锚定引物和18条随机引物组成的54对引物对以cDNA为模板分别扩增两组样品。两组扩增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银染后,切割两组样品的差异表达条带。以回收的差异条带为模板,进行二次扩增,并回收纯化。回收产物采用以地高辛标记的反Northern点杂交鉴定,阳性条带连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挑白色单克隆摇菌,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差异不明显片段用半定量RT-PCR鉴定。筛选出13条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ESTs,分别编号为DD1-DD13,其中DD1、DD2仅在A组中表达,DD3、DD4在A组中表达量高于B组;DD5、DD6、DD7、DD8、DD9仅在B组中表达,DD10、DD11、DD12、DD13在B组中表达量高于A组。应用BLASTn工具将13条ESTs对核酸数据库nr和dbEST中所有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DD10、DD13为同一条序列,都与鸡核糖体蛋白L7a基因有高度的相似性,为这个基因的EST。人核糖体蛋白L7a在肿瘤和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鸡核糖体蛋白L7a可能参与禽流感疫苗免疫过程,可能具有抵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DD7与预测的鸡类T细胞受体α亚基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T细胞具有抵抗和清除禽流感病毒的作用。DD3、DD4、DD6、DD9、DD11、DD12与已有核酸数据库中的基因克隆或EST具有较高相似性,为已知的ESTs,但功能未知。DD1、DD2、DD5、DD8没有发现同源序列,为新的ESTs。将这4条新ESTs提交GenBank,分别获得登陆号为EB714185、EB714186、EB714187、EB714188。应用数据库资源将DD3延伸至1483bp,DD11延伸至1076bp,DD12延伸至826bp。对DD3、DD11、DD12进行电子表达谱分析,发现DD3在脑、雌性生殖器、心脏、软组织中表达,DD11在脑、腔上囊、软骨、胃肠道、心脏、肝脏、肌肉、胰腺、软组织、脾脏中表达,DD12在脑、雌性生殖器中表达。通过与鸡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除了DD4、DD5外都找到了对应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定位。对DD1、DD2、DD5、DD8用BLASTx工具对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nr进行了相似性搜索。本研究筛选出的鸡核糖体蛋白L7a基因、鸡类T细胞受体α亚基基因和其它ESTs(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杜昌升[7](2005)在《牙鲆抗病毒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个优良的高效海水养殖品种。目前在国内被广泛养殖,给养殖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室内工厂化,与海上的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密度大,水质容易恶化,称为各种疾病的诱因,而且牙鲆具有水底集群的习性,使得疾病传染加剧,虽然利用一些药物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长期的施药不仅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也会造成诸多耐药性病原体的产生,为进一步的防治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因此进行牙鲆相关的鱼类免疫学研究是必要和必须的。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了SMRV 病毒和鱼类培养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SMRV 病毒感染的CLC 细胞死亡途径主要是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基本上不影响子代病毒粒子的复制,而病毒的复制对细胞凋亡的发生则是必须的。其次,以灭活大鳞鲆弹状病毒诱导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传代细胞作为检测子(tester),正常对照细胞作为驱赶子(driver),分别提取m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经两轮差减杂交,两轮抑制性PCR 扩增后,取正向差减的PCR 产物与T 载体连接,构建抑制差减cDNA 文库,随机挑取7400 余个克隆,对其中4200 多个克隆进行PCR 扩增鉴定,发现近4000 个克隆中均含有插入片段,大小在250-1000bps 之间,进一步对含有插入片段的近4000 个克隆进行了斑点杂交筛选,得到近668 个可能含有抗病毒或与免疫相关的阳性克隆。初步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差减cDNA 文库适合进一步克隆鱼类抗病毒相关新基因。第叁,构建SMART-cDNA 文库并结合RACE 技术成功克隆到了cystein proteinase, decorin, NDPK, RACK, chemokine 等重要的免疫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牙鲆中都是首次被克隆鉴别,利用对它们的RT-PCR 分析表明,不同的基因在细胞及组织上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最后,对decorin 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蛋白纯化、抗体制备,对肝、脾、头肾、后肾、皮肤、心、肌肉、脑、肠、鳃、卵巢、精巢等组织中的decorin 表达蛋白进行的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在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期刊2005-06-01)
杨艳梅[8](2004)在《胡萝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轮状病毒免疫相关蛋白基因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每年受轮状病毒危害的婴幼儿数量非常巨大。目前,对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发展有效的疫苗。vp7和vp4是轮状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和中和抗原,vp6是主要的病毒蛋白,能诱导产生IgG抗体和IgA抗体,与保护性免疫有关。这叁个基因的研究受到了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试验以红秀CT黑田五寸人参和新透心红胡萝卜的下胚轴为受体材料,将编码轮状病毒主要蛋白的vp7、vp6和vp4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胡萝卜,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从无菌苗的获得、愈伤组织诱导、选择压、共培养时间、愈伤组织再生及再生苗的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筛选并得到了以胡萝卜下胚轴为外植体稳定完整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植株再生各个时期因素的研究和优化,建立了完整的胡萝卜再生体系。确定种子的最佳灭菌条件是1% AgNO3振荡消毒15~20 min;红秀CT黑田五寸人参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及激素组合为B5+0.1mg/L 2,4-D+0.2mg/L KT,新透心红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激素组合为MS+0.1mg/L 2,4-D;MS培养基有利于再生植株的生根;再生植株在培养瓶中的炼苗时间以7~9 d为宜。2.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效胡萝卜遗传转化体系,并将vp7、vp6和vp4基因成功导入胡萝卜。7~9 d苗龄的胡萝卜下胚轴浸染农杆菌15~20 min,共培养2~3 d后,转入附加75 mg/L Kan+500 mg/L Carb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待形成抗性愈伤组织后,继代到附加120 mg/L Kan+300 mg/L Carb的植株再生培养基上,50 d后可得到Kan抗性苗。3.经过几次Kan的筛选,得到Kan抗性植株421棵。并对其进行了PCR检测。204棵转vp7基因的Kan抗性植株中,有62棵为PCR阳性;120棵转vp6基因的Kan抗性植株中,有33棵为PCR阳性;97棵转vp4基因的Kan抗性植株中,有21棵为PCR阳性。4.对转vp7基因的植株进行了Southern blot和 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上,并在转录水平上检测到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4-06-01)
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和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世界上有超过90%的健康成人为EBV携带者,其感染与人类多种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性肿瘤有关。EBV的免疫逃逸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对EBV转化细胞的清除,而参与了EBV相关肿瘤的发生。BNLF2a是EBV早期基因,可干扰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的抗原肽转运而发挥免疫逃逸作用。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EBV毒株在多种基因位点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同时其相关肿瘤呈人群和地域倾向性分布,因此是否存在与EBV相关肿瘤有关的EBV基因变异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选择我国广东地区(鼻咽癌高发区)和山东地区(鼻咽癌非高发区)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BNLF2a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为阐明EBV BNLF2a基因变异与EBV相关肿瘤发生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DNA测序检测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咽漱液标本中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并与EBV标准株B95-8进行比对。根据测序结果将各序列进行标准化处理,DNAStar软件生成系统发生树,根据系统发生树和共有突变对各种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比较山东和广东地区EBV相关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健康人群中BNLF2a各基因型的分布,并与以往文献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共408例标本成功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及系统发生树,所有标本可以分为BNLF2a-A和BNLF2a-B两种类型。(2)BNLF2a-A型为主要基因型,见于374例标本,有16例标本发现新的共有突变(167415nt g→a)。(3)BNLF2a-B型为次要基因型,见于34例标本,共鉴定出2个共有突变,分别为A8T和R40K。(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BNLF2a-A型在广东地区咽漱液和EBV相关肿瘤中的检出率分别高于山东地区咽漱液和EBV相关肿瘤(TW:P<0.001;EBV相关肿瘤:P=0.002)。BNLF2a-A型在广东鼻咽癌中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山东鼻咽癌(P<0.05),而在淋巴瘤和胃癌中则两地区无显着性差异。(5)BNLF2a基因型在山东地区4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在广东地区4组人群中则无显着性差异。BNLF2a-B型在山东健康人咽漱液中的检出率显着高于3种EBV相关肿瘤(P<0.05),而BNLF2a基因型分布在山东地区各肿瘤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BNLF2a基因高度保守,BNLF2a-A型是我国的主要亚型。(2)在EBV相关肿瘤和健康人群中,广东地区BNLF2a-A型所占比率均显着高于山东地区,BNLF2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域特异性。(3)BNLF2a-A基因型在山东地区EBV阳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中所占比率显着高于健康人群,推测BNLF2a-A变异型可能与EBV相关肿瘤的发生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光,于秀霞,国松,宋永娇,高庆伟.HBV相关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与CCL3L1及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7
[2].刘颂.EB病毒相关肿瘤中病毒免疫逃逸基因BNLF2a多态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
[3].刘爱玲.DF-1细胞中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比较分析及免疫缺陷型细胞株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牛俊奇.先天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与白细胞介素28B抗病毒应答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
[5].苗向阳,丁兆忠,孙世铎,于忠娜.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8
[6].丁兆忠.抗禽流感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7].杜昌升.牙鲆抗病毒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8].杨艳梅.胡萝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轮状病毒免疫相关蛋白基因的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标签:HBV相关肝衰竭; 类1型趋化因子配体3; 趋化因子配体4; 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