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渗透,创新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产业发展方面,创新和研发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看来,产业研发的主体主要集中于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产业研发领域起到的作用更是巨大。对于跨国公司产业研发机构的集聚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研发资源的不断集聚下,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开始出现,即具有强烈的产业研发功能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城市和区域,如纽约、硅谷、底特律、班加罗尔、新加坡、台湾新竹等,这些城市和区域在经济发展动力上以产业为基础,产业激发了创新,而创新又反过来大大推动了产业的进步和升级。国内部分学者将这类区域称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R&D Hub)。由于这个概念近年来才为人们所提出,因此,在具体的内涵和发展特点上还有待进一步总结。 本文就以国际产业研发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评价体系、内部主体及影响机制、外部影响因子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对典型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特征进行剖析的同时,构建了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提出了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的一般轨迹。 首先,本文从空间尺度的概念出发对国际产业研发中心所涉及的空间形态进行了界定,即本文所研究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既不是企业微观层面的具有研发功能的企业机构,也不是国家宏观层面的研发产业的集聚,而是更加侧重于城市或若干城市共同组成的中观尺度区域,这为本文的研究限定了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特征和内部结构及其本质进行探讨。发现该类区域具有外向性、创新性、集聚性、等级性、成长性及产业关联性等特征,特别是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联性是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中心和创新中心的重要标志。因此,本文将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定义为由与区域产业相关的研发资源在中观尺度空间内集聚而形成的以产业研发作为主导功能,具有产业研发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其内部产业研发资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并且逐渐会具备本地根植性,所以本文将其本质界定为产业研发资源的集群。在解析了特征与本质后,本文提出了国际产业研发中心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因为受到数据资料可获性的限制,这个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在生态群落理论的支持下,对同样具有生态群落特征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主体和外在环境进行了剖析。将该区域内的主体分解成企业研发机构、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研发的相关产业、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研发管理部门等

论文目录

  • 第1章 序论
  • 1.1 选题与研究的背景
  • 1.2 选题与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 2.1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理论
  • 2.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2.3 产业集群理论
  • 2.4 生态群落理论
  • 2.5 相关理论评价与理论框架构建
  • 第3章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概念
  • 3.1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界定
  • 3.2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特征
  • 3.3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要素构成
  • 3.4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
  • 3.5 小结
  • 第4章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行为主体
  • 4.1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主体构成
  • 4.2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主体的行为特征
  • 4.3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主体间的动力机制
  • 4.4 小结
  • 第5章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的外部影响因子
  • 5.1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外部影响因子构成
  • 5.2 区位交通环境
  • 5.3 法律制度环境
  • 5.4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 5.5 外部影响因子与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发展
  • 5.6 小结
  • 第6章 典型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特征解析
  • 6.1 典型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选择
  • 6.2 美国纽约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3 美国“硅谷”产业研发发展特征
  • 6.4 新加坡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5 印度班加罗尔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6 底特律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7 中国台湾省新竹工业园区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8 美国三角研究园区产业研发的发展特征
  • 6.9 小结
  • 第7章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构建
  • 7.1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特征的分异
  • 7.2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3D定位矩阵的构建
  • 7.3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的演化
  • 7.4 小结
  • 第8章 上海在国际产业研发中心3D矩阵中的位置与发展对策
  • 8.1 上海构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优势与劣势
  • 8.2 上海产业研发的发展现状分析
  • 8.3 上海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发展定位
  • 8.4 上海构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途径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实证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不同产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4)
    • [3].企业集聚、出口贸易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行为的影响[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02)
    • [4].科技政策对产业研发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2)
    • [5].以-美产业研发基金可资借鉴[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12)
    • [6].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不足亟待改观[J]. 工具技术 2008(06)
    • [7].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不足亟待改观[J]. 铸造技术 2008(08)
    • [8].台湾如何打造生技产业研发设施环境[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04)
    • [9].中国医药产业研发活动中政府政策引导作用的分析[J]. 上海医药 2011(10)
    • [10].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01)
    • [11].陕西省将打造光伏产业研发基地[J]. 阳光能源 2009(06)
    • [12].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系统耦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
    • [13].欧盟发布2018年度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J]. 石河子科技 2019(01)
    • [14].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优化:空间、产业及功能——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6)
    • [15].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用房工程[J]. 建筑 2016(08)
    • [16].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 经济论坛 2013(04)
    • [17].我国电视产业研发的厘清、建构与前瞻[J]. 南方电视学刊 2011(02)
    • [18].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奠基[J]. 城市车辆 2009(03)
    • [19].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提升产业研发水平 2011’现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年会[J]. 电源技术应用 2010(12)
    • [20].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论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03)
    • [21].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2].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11)
    • [23].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12)
    • [24].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2)
    • [25].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的动态效率研究[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2(05)
    • [26].国外产业研发的资助模式与管理政策比较研究[J]. 特区经济 2012(05)
    • [27].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补贴的时空分异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8(03)
    • [28].相异研发机会下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7)
    • [29].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商业会计 2017(17)
    • [30].2014欧盟产业研发投资概况及意大利的表现[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5(07)

    标签:;  ;  ;  

    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