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用于危重病患者抢救295例的临床分析

镇静剂用于危重病患者抢救295例的临床分析

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400

【摘要】目的:对镇静剂在抢救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95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危重病患,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应用镇静剂的情况。结果:205例(69.49%)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使用了镇静剂,93例(45.37%)为咪唑安定,62例(30.24%)为丙泊酚,50例(24.39%)为地西泮。在使用镇静剂患者中,共有9例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9%。结论: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镇静剂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镇静剂;危重病;抢救;药品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sedativesinthetreatmentofcriticallyillpatients.Methods:295casesofcriticallyillpatientstreatedinemergencydepartmentandintensivecareunitof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2016inwereselectedandanalyzed.Results:205cases(69.49%)ofpatientsintheuseofsedativesintherescueprocess,inwhich(n=45.37%)wastreatedwithmidazolam,propofolwasgiventothepatients(n=62)(n=30.24%),andinthecontrolgroup(n=50),therewerediazepaminthetreatmentgroup(n=24.39%).Therewere9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ADR)inthepatientswhousedsedatives,theincidencewasabout4.39%.Conclusion:intherescueofcriticallyillpatients,theroleofsedativesisveryimportant,butpatientswillhavedifferentlevelsofadversedrugreactions,sotheclinicalnursingworkisverynecessary.

Keywords:sedatives;criticalillness;rescue;adversedrugreactions

医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大多危重病患者不仅病情凶险,病情进展还较快,且较易并发多种脏器的功能障碍。因此,危重病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镇静治疗在抢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大量临床治疗表明,不同种类的镇静剂均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对使用镇静剂后的护理工作加以重视。本文选取295例危重病患者来探讨镇静剂在抢救危重病患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295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危重病患,男性患者190例女性患者105例;患者年龄在33~65岁,平均(45.6±10.7)岁;体重在44.7~76.2kg,平均(62.1±9.8)kg。病因分析:82例患者为消化道大出血,54例为重症胰腺炎,39例为爆发性胰腺炎,71例为哮喘持续状态,49例为甲基强的松龙致躁动综合征。

1.2方法

分析295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应用镇静剂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给予患者镇静剂应遵循作用强、起效快、镇静程度易控制的原则。此外,镇静剂不应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产生干扰作用,不能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及肝肾功能产生过大的副作用。优先选择半衰期短且在体内不蓄积的镇静剂。

2结果

2.1镇静剂使用情况

本组研究共有205(69.49%)例危重病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了镇静剂,93例(45.37%)为咪唑安定,62例(30.24%)为丙泊酚,50例(24.39%)为地西泮。用药剂量的确定均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指标为依据,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

2.2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研究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程度不一,发生率为4.39%。5例(2.44%)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3例(1.46%)为支气管痉挛,1例(0.49%)为低血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危重病患者应用镇定剂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

不良反应种类例数百分比

恶心呕吐52.44%

支气管痉挛31.46%

低血压10.49%

3讨论

3.1镇静剂在危重病患抢救中的重要意义

颅内高压、严重脑外伤、顽固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大面积脑出血以及气管插管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在医院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科室中较为常见,这些危重病患在清醒状态下较易出现情绪激动、焦虑、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治疗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器官生理功能,因此大多需在镇静条件下给予抢救治疗。在抢救过程中应用镇静剂可有效稳定患者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机体代谢,避免患者因机体受刺激而出现糖、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异常现象。总之,镇静剂是危重病患抢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救治措施之一。

3.2常用的镇静剂及其作用

咪唑安定、丙泊酚、地西泮是本院常用的3种镇静剂。咪唑安定属于水溶性苯二氮草类药物,因此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起效较快,且心血管副作用较小,体内半衰期短,排泄较快,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丙泊酚则是是一种短小的静脉用麻醉药,起效快,同样具有半衰期短且无蓄积的优点。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输注速度的调节来对体内血药浓度加以有效控制,进而达到稳定镇静深度的目的。除此以外,患者应用丙泊酚后可较快苏醒,且苏醒较彻底,相较而言患者后遗症也较少。然后,临床研究表明,丙泊酚极有可能会造成短暂性的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与丙泊酚一样,地西泮也属于苯二氮草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但患者在使用时极有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精神紊乱等副作用。在选用镇静药物时应遵循起效快、镇静程度易受控制、镇静效果强、对呼吸循环及肝肾肺功能营销小、不对其他药物使用效果造成明显感染、半衰期短且不在体内蓄积、价格适中等原则。

3.3镇静剂使用时的观察与护理

巴比妥类、地西泮以及阿片类镇静药物在以往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但这些药物不仅会引起镇静过度,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正因为此,医护人员在给予危重病患者镇静剂时应对其有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加以重视,同时还需做好护理工作,以提升抢救治疗的有效性。对此,科室需加强宣教工作,如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安抚患者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应用镇静剂在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有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需讲明正确剂量的正经济并不会对患者器官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科室想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如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避免其他就诊人员或仪器设备发出的噪音对患者造成疼痛、输液外渗等不良刺激。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后,后续操作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集中操作,同时还需嘱咐患者减少自主活动,并防止患者发生褥疮。有些镇静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甚至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呼吸、血压、神智以及瞳孔的特征性变化加以重点监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镇静剂对于患者循环系统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血压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叶宁,骆雪萍.动态监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71-3073.

[2]董丽宏.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35:4030-4032.

[3]江英才.滥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和神经心理学损伤[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1,01:50.

[4]张力群,吴平谷,金铨,张宜明,王小芳,任韧.镇静剂残留分析的色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6:1634-1638.

标签:;  ;  ;  

镇静剂用于危重病患者抢救295例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