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名水梨子、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名贵观赏植物。珙桐为我国单科单属种特有植物,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湖北等地。珙桐群落是一种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天然分布面积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天然分布种群已濒临灭绝,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物种。为了解我国珙桐的群落特点、种群结构和更新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现状,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珙桐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资料查询结合问询调查法,对我国珙桐的群落特点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珙桐群落的环境和区系组成。八大公山和壶瓶山两样地的珙桐群落都呈零星块状分布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山陡沟深的地段:珙桐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出现的维管植物在106-160种之间,隶属于55-73科及94-132属之间。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其次是北温带占第二位,总体区系成分来看,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珙桐群落区系地理成分大体相似,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此外,群落中发现的第三纪和晚白垩纪的区系成份,说明珙桐群落具有残遗植物群落的性质。(2)珙桐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八大公山和壶瓶山两样地的珙桐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组成上以落叶乔木为主,常绿树种较少,灌木层盖度在15%左右,草本层盖度一般在70%-80%之间。珙桐一般难以形成以其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群落,常以共优种或次优种与其它阔叶树组成混交林,只有在一些局部地区特殊生境条件下才形成以其为建群种的优势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对湖南八大公山、甘肃省文县、四川卧龙和湖北七姊妹山四地的珙桐群落植物生活型比较分析,发现珙桐群落生活型相似,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后依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下芽植物。(3)珙桐群落物种的多样性。Simpson指数(D)指数草本层(0.88-0.94)高于乔木层(0.79-0.93)和灌本层(0.72-0.91)。Shannon-wiener指数(H)草本层(2.72-3.19)高于乔木层(1.93-2.88)和灌本层(1.92-3.11)。Pielou均匀度指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乔木层(0.85-0.93)均高于灌本层(0.65-0.87)和草本层(0.77-0.89)。说明八大公山与壶瓶山两地的珙桐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海拔的珙桐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由低海拔到高海拔,草本植物种数和株数逐渐减少,而对灌木层则逐渐增加。对湖南壶瓶山、湖北七姊妹山、四川卧龙海拔1500m左右的的珙桐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进行比较发现群落各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湖北七姊妹山的珙桐群落各层次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较高,Evenness index均匀度指数值最低,说明该群落里灌木层中有一两个物种占绝对优势。总体来说珙桐群落植物多样性较丰富。(4)琪桐种群的动态特点。对八大公山及壶瓶山两样地的珙桐种群径级结构、高度结构、静态生命表以及生存分析显示,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大部分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并且发现珙桐种群幼树死亡率高,可以看出湖南省珙桐种群有衰退迹象。珙桐种群的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的Ⅱ型和Ⅲ型曲线之间,珙桐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种群结构和动态特点。这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珙桐种群研究结果一致,调查发现样地内的珙桐幼苗主要是萌生苗,实生苗很少,是引起珙桐自然更新能力差一个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与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 人民珠江 2019(12)
- [2].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山核桃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7)
- [3].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北京舞蹈群落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03)
- [4].引领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的课堂教学——以“群落的结构”为例[J]. 中学生物学 2020(Z1)
- [5].艺术群落[J]. 岁月 2013(07)
- [6].试论教育家群落——以陈嘉庚及其教育家亲友为例[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6)
- [7].荒漠草原典型群落土壤粒径和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关系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8)
- [8].谷城不同红椿天然群落α多样性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15(10)
- [9].“群落的结构”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15(11)
- [10].北京舞蹈群落的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06)
- [11].同一肤色,不同脸谱[J]. 中国新闻周刊 2009(30)
- [12].“群落”考点透析[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2009(11)
- [13].技术群落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2)
- [14].作物群落,作物科学的一个研究新领域[J]. 前沿科学 2010(04)
- [15].氮沉降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01)
- [16].广州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群落的特征和营造[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2)
- [17].咸阳古渡廊桥滩涂地动植物群落生态恢复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12)
- [18].外来与乡土红树种间竞争十五年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海洋科学 2019(09)
- [19].细胞生物学群落层面的知识进化模型[J]. 科技资讯 2017(05)
- [20].红河地区橡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2)
- [21].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 [22].网络趣缘群落对网络剧发展的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1)
- [23].《钦定本》翻译群落的生态理性[J]. 圣经文学研究 2014(01)
- [24].北京艺术群落的成长与消亡[J]. 飞天 2012(02)
- [25].野生红小豆群落形态调查与利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6].文学群落与1930年代中国文学作家群体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10)
- [27].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园林 2011(02)
- [28].闽东畲族群落文化特色及其地理空间响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
- [29].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群落动态变化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0(02)
- [30].小陇山栎类天然林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稳定性[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