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

论文摘要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NR)的弊端,本文着重对新型的短程硝化技术和反硝化除磷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个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技术组合,以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间歇曝气方式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的短程硝化控制技术。在间歇曝气硝化系统中,亚硝化菌(AOB)可以通过产率系数(YAOB)的增加来提高自身在反应器中的绝对生物量,并补偿因间歇曝气引起的比底物利用速率下降,从而使比增殖速率(μm)和NH4+的氧化速率不变。相反,硝化菌(NOB)不具备这种补偿特性,导致其μm和对NO2-氧化速率降低,引起NO2-在出水中积累。在5d泥龄下,间歇曝气系统的硝化速率和NO2-累积率分别达到8.8mg NH4+-N/L.h和84.6%,而连续曝气系统仅为6.0mg NH4+-N/L.h和21.2%。逐步增加进水中NO2-含量的方法可有效地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抵抗和利用较高浓度NO2-作为电子受体的能力,但同时会引起聚糖菌(GAO)在除磷系统中的增殖,影响除磷效果。维持厌氧段较高的pH值(7.0±0.5→7.8±0.5)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AO的生长,PAO/GAO(乙酸)竞争模型表明此时GAO对乙酸的竞争能力减弱。另外,污泥中糖原含量与除磷效能相关,糖原含量越高,除磷效能越差,反之亦然。控制吸磷阶段DO浓度或采用反硝化吸磷方式均可以减少糖原的再生数量。反硝化除磷和好氧除磷过程具有相同的厌氧反应计量学系数,表明无论是采取NO3-还是NO2-进行反硝化除磷,研究者均可以借鉴Delft除磷模型进行相关的模拟计算。但在不同的电子受体条件下,除磷系统的除磷容量各不相同,为O2>NO3->NO2-。系统中兼性PAO菌比例越高、PAO种类越丰富,除磷能力也就越强。本研究对PAO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分类,根据对O2、NO3-和NO2-电子受体利用能力的不同,PAO共可被分为PO、PN、Pn/PNn、PON、PONn等5大类:其中PO属于好氧PAO(APAO),PN和Pn/PNn属于DPAO,而PON和PONn为兼性的PAO微生物。兼性PAO是生物除磷的主要贡献者,而其余专性PAO则根据系统所用电子受体(O2、NO3-或NO2-)的不同而分别被选择富集。采用DGGE分子检测技术,作者对不同除磷系统中PAO菌群的16S rDNA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除磷系统与好氧除磷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太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水体富营养化
  • 1.1.2 短程硝化和反硝化除磷技术
  • 1.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 1.2.1 传统生物除磷原理
  • 1.2.2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 1.2.3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1.3 新型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
  • 1.3.1 反硝化除磷理论
  • 1.3.2 反硝化除磷工艺
  • 1.4 聚磷菌与聚糖菌
  • 1.4.1 聚磷菌
  • 1.4.2 聚糖菌
  • 2-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1.5 NO2-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1.6 生物脱氮除磷数学模型
  • 1.6.1 ASM2D模型
  • 1.6.2 Barker & Dold模型
  • 1.6.3 Delft模型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1.7.1 存在问题
  • 1.7.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
  • 2.1.1 反硝化除磷单元
  • 2.1.2 短程硝化单元
  • 2.2 污泥驯化和系统启动
  • 2.3 试验原水
  • 2.4 静态试验装置
  • 2.5 分析方法
  • 2.5.1 常规指标
  • 2.5.2 其它项目
  • 2.5.3 PCR-DGGE分析
  • 第3章 间歇曝气条件下短程硝化的实现与机理
  • 3.1 短程硝化控制策略
  • 3.2 硝化系统设计
  • 3.3 间歇曝气硝化系统运行效能
  • 3.3.1 硝化速率
  • 3.3.2 脱氮效率
  • 3.3.3 污泥产率
  • 2-积累'>3.3.4 NO2-积累
  • 2-积累的影响'>3.4 泥龄对NO2-积累的影响
  • 4+氧化'>3.4.1 NH4+氧化
  • 2-氧化'>3.4.2 NO2-氧化
  • 2-积累机理'>3.5 NO2-积累机理
  • 3.5.1 生物量指数
  • 3.5.2 动力学常数测定
  • 3.5.3 积累机理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特征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SBR除磷系统
  • 2-为电子受体的DPAO驯化'>4.1.2 NO2-为电子受体的DPAO驯化
  • 2-对运行效能的影响'>4.2 NO2-对运行效能的影响
  • 43-去除'>4.2.1 PO43-去除
  • x-去除'>4.2.2 NOx-去除
  • 4.3 反硝化除磷效率
  • 2-与NO3-比较'>4.3.1 NO2-与NO3-比较
  • 4.3.2 缺氧与好氧除磷比较
  • 4.4 反硝化除磷化学计量学
  • 2-对PAO/GAO生长的影响'>4.5 NO2-对PAO/GAO生长的影响
  • 2-对缺氧吸磷的抑制'>4.6 NO2-对缺氧吸磷的抑制
  • 4.6.1 试验设计
  • 4.6.2 试验结果
  • 4.7 PAO的功能分类
  • 4.7.1 不同PAO的定量方法
  • 4.7.2 除磷系统中PAO的组成特点
  • 4.8 16S rDNA的DGGE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pH对PAO与GAO竞争关系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反硝化除磷系统优化运行
  • 43-化学沉淀试验'>5.1.2 PO43-化学沉淀试验
  • 5.1.3 糖原再生试验
  • 5.1.4 pH对DPAO厌氧代谢的影响
  • 5.2 pH对运行效能的影响
  • 43-化学沉淀'>5.2.1 PO43-化学沉淀
  • 43-/NO2-去除'>5.2.2 PO43-/NO2-去除
  • 5.2.3 污泥中糖原含量的变化
  • 5.2.4 电子受体与糖原再生
  • 5.3 反硝化除磷化学计量学
  • 5.4 pH对DPAO厌氧代谢的影响
  • 5.4.1 DPAO富集度检验
  • 5.4.2 pH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 5.4.3 pH对糖原降解的影响
  • 5.5 DPAO乙酸吸收动力学
  • 5.5.1 pH对乙酸去除速率的影响
  • 5.5.2 乙酸吸收动力学模型
  • 5.5.3 动力学常数求解
  • 5.6 PAO/GAO(乙酸)竞争模型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能
  • 6.1 双污泥系统启动
  • 6.2 系统运行效能
  • 6.2.1 污染物去除
  • 6.2.2 DPAO污泥特性
  • 6.2.3 硝化菌活性
  • 6.3 双污泥系统优点——计量学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短程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9(01)
    • [2].污水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启动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7(09)
    • [3].污水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特性分析[J]. 水处理技术 2016(09)
    • [4].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水处理技术 2015(03)
    • [5].新型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1)
    • [6].反硝化除磷菌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及除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02)
    • [7].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北方环境 2012(03)
    • [8].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1(03)
    • [9].废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环保 2011(01)
    • [10].反硝化除磷系统的驯化及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1].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0)
    • [12].反硝化除磷菌富集试验研究[J]. 化工文摘 2009(02)
    • [13].反硝化除磷脱氮理论及工艺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09(06)
    • [14].反硝化除磷菌驯化富集方式的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12)
    • [15].多阴极室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启动运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15)
    • [16].反硝化除磷产电污泥特性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19)
    • [17].1株反硝化除磷菌的鉴定及其反硝化功能基因研究[J]. 环境科学 2013(07)
    • [18].反硝化除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特性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07)
    • [19].反硝化除磷技术分析及展望[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11)
    • [20].不同温度下反硝化除磷污泥特性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09(08)
    • [21].生态处理系统内反硝化除磷研究评述[J]. 甘肃科技 2020(17)
    • [22].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的启动及稳定运行[J]. 环境科学 2019(11)
    • [23].好氧池溶解氧浓度对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1)
    • [24].缺氧反硝化除磷菌驯X菌的筛选与生长条件优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2)
    • [25].好氧颗粒污泥低温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给水排水 2010(S1)
    • [26].进水碳氮磷比对反硝化除磷效果及碳源转化利用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06)
    • [27].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1)
    • [28].一株短程反硝化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生长影响因子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9(03)
    • [29].以硝酸盐为主要氮源的反硝化除磷细菌驯化[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1)
    • [30].影响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因素[J]. 水资源保护 2009(03)

    标签:;  ;  ;  ;  ;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