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质思想探析

刘勰文质思想探析

论文摘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理论、观点随着“龙学”研究的深入已逐步走向世界。“龙学”研究自唐代就已经开始,起初是版本、校勘、注释研究,后来深入到了理论及美学命题的研究。20世纪以降,龙学研究涉及了诸多命题如创作论、作家论、风格论、文体论以及比兴、隐秀、风骨等范畴。刘勰的文质思想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刘勰文质思想做进一步阐发。本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综述20世纪中后期以来,刘勰文质思想研究现状。本章将研究界对刘勰文质思想的认识大致划分为四类:一、内容形式说,以郭少虞、王文生和穆克宏的观点为代表;二、情感的二度转换说,以童庆炳先生的观点为代表;三、内容形式否定说,以郭外岑、墨白的观点为代表;四、研究视域的拓展,以赖勤芳、白春香的观点为代表。基于以上的划分,找到进一步阐发的切入点。第二章:考察从先秦至魏晋文质范畴内涵的演变情况,展示文质范畴从社会学、伦理学向文学理论延伸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如下:先秦时期是文质论的产生阶段,先秦诸子的文质论主要从个人修身、治国角度来论述,这一时期的文质论隐含着向文学理论领域拓展的可能;两汉时期是文质论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文质论逐渐从品人、论世进入到诗文创作的领域,文质审美维度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魏晋六朝是文质论的成熟期,文质理论在文学领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质理论。通过以上的梳理,明确刘勰文质思想的研究范围。第三章:立足《文心雕龙》全书,深入阐发刘勰文质思想内涵。首先,明确刘勰文质思想中“质”与“文”的美学内涵。“情”是刘勰思想体系中“质”的内涵的第一要素,它产生于主体感应外物,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这个“情”还包含着理性的因素,是被理性所过滤了的情。刘勰将“文”归纳为“声文”“形文”“情文”,这既是对“文”的类型的划分,也为文的创造提供了三种有效途径。其次是刘勰对文质关系的论述。刘勰对文质关系的认识秉承了儒家传统思想,他主张文与质的统一,不可偏废,但不是二者的绝对对等,在文与质统一的前提下,坚持“情”的主导地位,同时对“文”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再次,是刘勰创作思想中关于文质关系的探讨。关于创作过程,刘勰认为只有属于内在质的“动”与“发”,才有外在文的“形”与“现”;关于谋篇布局,刘勰认为情志、事义是最为重要的,辞采、宫商虽次要,但也不可缺少;关于炼词炼意,刘勰主张先熔意,要遵循三准,后裁词,要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最后,刘勰对不同的文体提出不同的文质要求。对于纯文学,他求文质并重,并特别强调有采;对于泛文学,则重点强调其质而兼顾于文,对非文学则要求精约简要,不求文采。第四章:将“风骨”纳入到刘勰文质思想体系中去,阐明风骨兼采是刘勰理想的文质范式。首先阐述文质统一的思想是整个《文心雕龙》的主线,风骨论属于“文质”范畴,是刘勰文质思想的一部分。然后阐述“风骨”是刘勰对“质”与“文”的内在质性提出的具体要求,最后说明风骨兼采是刘勰理想的文质范式。结论部分:概述刘勰文质思想的价值和得失以及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刘勰文质思想研究现状
  • 一 内容形式说
  • 二 情感二度转换说
  • 三 内容形式否定说
  • 四 研究视域的拓展
  • 第二章 从先秦到魏晋文质思想流变
  • 第三章 刘勰文质思想内涵
  • 一 “质”与“文”的美学内涵
  • 二 刘勰对文质关系的论述
  • 三 刘勰创作论思想中关于文质问题的探讨
  • 四 刘勰对不同文体的文质要求
  • 第四章 刘勰理想的文质范式——风骨兼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刘勰文质思想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