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论文通过对辽东山区人工落叶松林和次生杂木林这两种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在生长季的水文效应以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的研究,揭示出辽东山区落叶松林及杂木林的水源涵养能力的季节性差异与动态,以期为研究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作用及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枯落物的厚度、蓄积量、持水量、拦蓄率均是落叶松林>杂木林;而杂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容重小,孔隙度大,土壤的结构及通透性要好于落叶松林土壤,入渗性能远高于落叶松林;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土壤容重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是首要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两种林型的枯落物及土壤的各月平均自然含水率与相应各月降雨量、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并且其各月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分配基本吻合,计算的灰色关联度表示出,对含水率影响最大的是降雨量,最小的光照强度;对于两种林型的土壤的自然含水率,土壤深度和测定月份均对此存在显著性差异;杂木林各季生物量与林内平均温度、林内平均土壤温度及林内平均土壤含水率等生态因子呈正相关关系;杂木林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多样性指数随着季节的演替,逐渐减少;两种林型的树木在一个生长季的涨幅不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文献综述1.1 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1.1.1 乔木冠层的水文作用1.1.2 灌木草本层的水文功能1.1.3 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功能1.1.4 土壤层的水文作用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3 技术路线2 研究区概况2.1 生态站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2.1.2 植被状况2.1.3 气候特征2.1.4 地貌2.1.5 土壤特征2.2 试验区概况3 研究方法3.1 标准地的设置3.2 气象因子的测定3.2.1 林内外降雨量的测定3.2.2 地温、温湿度、光照强度的测定3.3 枯落物的蓄积量与持水性能测定3.4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3.4.1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4.2 土壤的粒径分析3.4.3 土壤容重3.4.4 土壤含水率3.4.5 土壤孔隙度3.4.6 土壤贮水量3.4.7 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3.4.8 土壤渗透性3.5 用灰色关联法检验含水率与各气象因子影响关系3.6 林下草本层多样性及生态位分析3.6.1 草本层的采集3.6.2 关于生物量的计算公式3.6.3 多样性指数3.6.4 草本层植物物种的重要值3.6.5 生态位宽度值和重叠值4 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4.1 枯落物层的水源涵养功能4.1.1 枯落物层的结构特征4.1.2 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4.2 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4.2.1 土壤有机质含量4.2.2 土壤粒径4.2.3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4.2.4 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分析5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季节性动态5.1 各月份气象因子及水分动态5.1.1 观测时段降雨分配5.1.2 地温、温湿度、光照强度的测定5.2 枯落物层含水率的季节变化5.3 土壤层含水率的季节变化5.4 林下枯落物及土壤含水率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分析5.5 林下枯落物及土壤含水率与气候环境的灰色关联5.6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季节性研究5.6.1 生物量的季节性研究5.6.2 植物多样性的季节性研究5.6.3 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的季节性研究5.6.4 生态位重叠分析5.7 固定植株的长势研究6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辽东山区论文; 水源涵养论文; 季节性动态论文; 多样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