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

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

论文摘要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发展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近代科技革命以前,科技进步缓慢,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维持在一种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而近代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其影响涵盖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人类对科技应用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协调”走向“对立”,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开始关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滥用科技所带来的众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经典论述。他们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不应该是一种“征服”、“掠夺”的关系;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以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毛泽东习惯于用战争的思维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大自然开战”、“人定胜天”等表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着一定局限性;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他鼓励新生的中国人应该是以主动的、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去改造自然,使自然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和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改善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带头植树,付诸实践。江泽民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从思想、组织和手段等方面着手,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群策群力,应用现代科技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此外,他还呼吁全球通力合作,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新世纪人类面临新的挑战,全球生态环境(包括中国)并未明显改善,甚至还在恶化,人与自然关系依然紧张。胡锦涛高瞻远瞩,从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全面发展等视角出发,提倡生态文明,提出了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本文应用历史分析、历时研究、比较研究、归纳、演绎等方法,探求了从马克思到胡锦涛等马克思主义者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发展,充分挖掘了其演进的自身规律和内在价值,对当代人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本人研究范围及知识有限性,导致本文也有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1)人与自然关系中,从过去以人为中心到人与自然并重的转换机制是什么?(2)在当前人类“剥夺”自然的现实中,如何从思想、法律、制度等方面真正改变人的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都没有解决,也将是本人以后研究的方向和努力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论文题目的来源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大科学发现
  • 三、现代科技发展及其特征
  • 四、科技发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 第二章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和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 第三章 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一、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实践观
  • 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斗争观
  •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统一
  • 四、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局限性
  • 第四章
  • 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思想
  •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 四、环保法治思想
  • 第五章 江泽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
  • 一、提高认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二、发动广大群众,优化生态环境
  • 三、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 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 第六章 胡锦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思想
  • 一、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
  • 二、坚定和谐理念,确保生态和谐
  • 三、全面发展,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 四、与时俱进,构建生态文明
  • 第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评析
  •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合理性分析
  •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1)
    • [2].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研究状况[J]. 理论视野 2017(04)
    • [3].国际关系思想史的创生和成长[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10)
    • [4].论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J]. 世纪桥 2015(02)
    • [5].邓小平党法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11)
    • [6].国际关系思想史学科的创生和成长[J]. 史学月刊 2020(09)
    • [7].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8].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经济关系思想刍论[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04)
    • [9].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0].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逻辑演进[J]. 甘肃理论学刊 2020(01)
    • [11].西方政府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历史演进[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2].论马克思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J]. 南方论刊 2017(06)
    • [13].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生成的历史及逻辑考察[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4)
    • [14].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的思想史考证[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5].马克思、恩格斯“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 [16].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5)
    • [17].历史与现实视域中的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论析[J]. 清江论坛 2012(02)
    • [18].价值观的功利化与中国文化转型的任务[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06)
    • [19].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进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6)
    • [20].“和谐世界”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新发展[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1)
    • [21].从《对华战争》看列宁早期俄中关系思想及其意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2].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J]. 理论导刊 2009(12)
    • [23].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06)
    • [2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理论建设 2020(01)
    • [25].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学理论 2020(03)
    • [26].马克思民族与国家关系思想的价值与时代反思——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4)
    • [28].国际社会的交往构成——交往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J]. 国际观察 2014(05)
    • [29].论毛泽东党军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02)
    • [30].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论析[J]. 蚌埠党校学报 2012(02)

    标签:;  ;  ;  

    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