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范式论文-蒋晓萍,邓聪,陈微子

语言范式论文-蒋晓萍,邓聪,陈微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喜福会,杂合语言,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翻译

语言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蒋晓萍,邓聪,陈微子[1](2019)在《李军、章力汉译本《喜福会》杂合语言的翻译研究——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合语言是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最突出的一大语言特色,也是该作品翻译的一大难点。通过解读李军、章力汉译本《喜福会》杂合语言的翻译策略,分析其对杂合语言现象的处理和应对,发现其充分体现并遵循了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叁个规范,即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为华裔文学作品中杂合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富鹏[2](2019)在《改造“律例”——晚清法律翻译的语言、观念与知识范式的近代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由外而内的秩序危机,不断引发国家焦虑,并渐次推动着域外法学知识的翻译热潮。晚清变法之不同于以往历代变法的关键处,在于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思考国家体制的知识参照,逐渐改造了"律例"这个知识范式。从1839年林则徐主持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到1864年同文馆出版丁韪良译本《万国公法》,国际法的知识位格实现了从"律例"到"公法"的身份转变。从1880年比利干领衔翻译《法国律例》到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新译日本法规大全》,国内法之"六法全书"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律例"框架,被视为崭新的《周礼》六官。德国、日本一脉的"国法学"作为"六法全书"的正当性基础,遂成为近代国人思考、改造国家的知识工具。从"律例"体系向"六法全书"的范式转化,通过法律翻译,牵连于语言、观念与知识类型的整体改变,亦实现了知识正当性的置换。从此,作为知识类型的"六法全书",将成为共和时代的新法统,重新定义着法与国家,设定着法律的产生、适用方式,乃至整个国家的构造、运行方式。(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吉晖[3](2019)在《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带给语言学习者前所未有的机遇,技术已成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社会文化理论、交互理论、基于使用的习得理论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实现深度融合构建了应用与发展框架。基于社交媒体、教育机器人、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语言学习范式主要包括:文化参与式语言学习、智能式语言学习、浸入式语言学习、数据驱动语言学习等类型。新语言学习范式的优势表现在:创设多样化社会语境,提供语言支架服务、拟人化空间及具身式沉浸体验,实现智能语言交互,打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界限,让语言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更个性化。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师应重新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用全新理念来指导未来语言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潮流,拥抱技术,提升数字素养,努力实现教学知识、教学理念和技能、技术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胡翠莉[4](2019)在《论新媒体标题的语言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趋于快餐化。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为人们快速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便捷的信道。要在众多的新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标题的制作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究新媒体标题制作的基本模式、剖析新媒体标题语言运用的典型症候、解读新媒体标题语言运用的症候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实施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婧[5](2019)在《认知范式下“语言-内容-交际”的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教学观,尝试建构"语言-内容-交际"的融合型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具备叁大特征:1.认知体验与情感目标协同发展;2.形式、意义与功能协同发展;3.语言知识、商务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协同发展。该模式突显语言知识与商务内容之间的关联,有效内化商务知识,提高依托学科语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向"语言使用"转变。(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16期)

蔡基刚[6](2019)在《高校翻译专业范式转移:从翻译专业(1.0)到语言服务专业(2.0)》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催生各种专业机器翻译,这将不仅造成翻译专业乃至外语专业招生的大规模压缩,也要求原来的翻译专业在培养规格和培养目的上要有根本性的改革。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要求培养具有修改各种专业翻译文本的语言服务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翻译人才。任何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或行业的业务知识都是通过特定的语言方式构建和交流的。一个翻译能力再强的语言服务人员也必须结合专业和行业学习某一领域常见的语类(期刊论文和产品说明)的结构和语言,才能胜任这个领域的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的诞生,翻译专业转型为语言服务专业,或翻译专业1. 0范式转移为2. 0范式已经具备学理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4期)

蔡基刚[7](2019)在《高校英语教学范式新转移:从语言技能训练到科研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英语教育要与时俱进,把过去40年实施的以打语言基础,单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为导向的语言技能学习定位转移到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定位上来,充分满足国家战略和学生对科研创新的需求。聚焦科研能力培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21世纪社会所需能力、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新定位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而且解决了学习应用和教学定位等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永刚[8](2019)在《语用借用:语言借用研究的社会-语用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语言借用的研究已经发生了语用转向,即语用借用逐渐成为接触语言学和语用学界面的研究热点。语用借用指的是源语中的话语-语用特征被吸收到受语中的现象。语用借用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一个语言项目在源语和受语中的语用-功能范围来观察该项目功能平行的程度。语用借用过程包括插入式的语码转换、有限借用和完全借用叁个阶段。目前语用借用研究的切入点有借用动机、借用话语-语用产品和事后效果叁个紧密相关的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语用借用研究体现了从结构主义范式到社会-语用范式的转变,广泛应用了多种理论,研究视野较为开阔;同时,语用借用研究也存在边界不够清晰、语料库建设不足和历时考察不易等挑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学清,孙鸿亮[9](2019)在《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语言文化“研究范式”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戏曲和歌谣,它们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北方广泛流行的梆子戏深受秦腔影响;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花儿”是西北世代相传的民歌,广受当地人民喜爱;陕北盲人说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3-12)

韩乃茂[10](2018)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运用的矛盾与范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落实,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思政理论课始终都是影响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关系大学生在日后能否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使命。基于此,文章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语言运用现存的问题做出剖析,之后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为转变教学语言范式、打造高效思政理论课"新生态"提出建议,期待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8年35期)

语言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晚清由外而内的秩序危机,不断引发国家焦虑,并渐次推动着域外法学知识的翻译热潮。晚清变法之不同于以往历代变法的关键处,在于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思考国家体制的知识参照,逐渐改造了"律例"这个知识范式。从1839年林则徐主持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到1864年同文馆出版丁韪良译本《万国公法》,国际法的知识位格实现了从"律例"到"公法"的身份转变。从1880年比利干领衔翻译《法国律例》到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新译日本法规大全》,国内法之"六法全书"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律例"框架,被视为崭新的《周礼》六官。德国、日本一脉的"国法学"作为"六法全书"的正当性基础,遂成为近代国人思考、改造国家的知识工具。从"律例"体系向"六法全书"的范式转化,通过法律翻译,牵连于语言、观念与知识类型的整体改变,亦实现了知识正当性的置换。从此,作为知识类型的"六法全书",将成为共和时代的新法统,重新定义着法与国家,设定着法律的产生、适用方式,乃至整个国家的构造、运行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蒋晓萍,邓聪,陈微子.李军、章力汉译本《喜福会》杂合语言的翻译研究——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范式[J].长沙大学学报.2019

[2].李富鹏.改造“律例”——晚清法律翻译的语言、观念与知识范式的近代转化[J].政法论坛.2019

[3].吉晖.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J].江汉学术.2019

[4].胡翠莉.论新媒体标题的语言范式[J].池州学院学报.2019

[5].唐婧.认知范式下“语言-内容-交际”的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

[6].蔡基刚.高校翻译专业范式转移:从翻译专业(1.0)到语言服务专业(2.0)[J].上海翻译.2019

[7].蔡基刚.高校英语教学范式新转移:从语言技能训练到科研能力培养[J].外语研究.2019

[8].赵永刚.语用借用:语言借用研究的社会-语用范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赵学清,孙鸿亮.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语言文化“研究范式”新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10].韩乃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运用的矛盾与范式转变[J].教师.2018

标签:;  ;  ;  ;  

语言范式论文-蒋晓萍,邓聪,陈微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