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移情的多维视角研究

语用移情的多维视角研究

论文摘要

移情研究始于德国美学,意为情感渗透,现已超越美学领域,成为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何自然(1991)最早把移情研究引入语用学领域,并提出语用移情这一概念。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它既有语用-语言的问题,也有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目前为止,大多数语用移情研究都只从语用-语言或社会-语用方面着手,还没有对语用移情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何自然提出的语用移情概念为理论基础,从社会-文化维度、认知-心理维度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研究语用移情的本质、社会文化功能、认知努力、心理代价、表现形式,以便增强人们的语用移情意识,促进交际。从社会-文化维度看,语用移情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许多重合之处:实现语用移情的过程就是遵循合作原则的过程,说话人和听话人始终从对方立场来编码和解码就是一种合作的表现;礼貌是语用移情的生成动机,而礼貌原则则为语用移情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了语用移情的本质特征:(1)语用移情是相互的,强调交际过程中的“对方”倾向性和平等性:(2)语用移情体现了交际者的积极合作态度;(3)语用移情强调交际话语的礼貌性和得体性。语用移情作为一种有效交际策略,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心理维度看,语用移情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认知努力和心理代价的。认知努力包括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而心理代价则是要求移情一方适度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从两方面增强语用移情,即缩小交际双方的差异和积极移情。从表现形式维度看,交际者通过刻意选择称谓、指示语、间接言语行为、模糊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及情态表达都可以表露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对对方的理解,从而促进交际中语用移情的实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Concept and Theories of Empathy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Empathy in Linguistics
  • 1.2.1 Functional Syntactic Perspective
  • 1.2.2 Pragmatic Perspective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Socio-cultural Dimension of Pragmatic Empathy
  • 2.1 Relation Between Pragmatic Principles and Pragmatic Empathy
  • 2.1.1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ragmatic Empathy
  • 2.1.2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Pragmatic Empathy
  • 2.1.3 The Nature of Pragmatic Empathy
  • 2.2 Pragmatic Empath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2.3 Pragmatic Empathy as a Way to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hapter Three Cognitive-Psychological Dimension of Pragmatic Empathy
  • 3.1 Cognitive Efforts of Pragmatic Empathy
  • 3.1.1 Mind-reading
  • 3.1.2 Perspective-taking
  • 3.2 Psychological Cost of Pragmatic Empathy
  • 3.3 Ways of Regulating Pragmatic Empathy
  • Chapter Four Realization of Pragmatic Empathy
  • 4.1 Address Forms
  • 4.2 Deixis
  • 4.2.1 Person deixis
  • 4.2.2 Place deixis
  • 4.3 Indirect Speech Acts
  • 4.4 Vague Words and Expressions
  • 4.5 Modalit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Article Published during MA Stud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语用论辩理论近15年研究综述[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9(06)
    • [2].小学英语中高年级“点慧式”语用作业的设计[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1)
    • [3].以语用为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4].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2)
    • [5].人际互动中的语用身份磋商:以《红楼梦》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6].语用身份建构的有效性评价——以警察调解话语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7].把握统编教材 落实语用训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7)
    • [8].批判性讨论与语用-辩证论辩理论的引进[J]. 当代修辞学 2020(04)
    • [9].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8)
    • [10].歇后语与流行用语的语用对比初探[J]. 汉字文化 2020(17)
    • [11].近十年语用身份研究:五种路径与方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2].黑龙江方言的语用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1)
    • [13].语用借用:语言借用研究的社会-语用范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4].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语用功能研究[J]. 英语广场 2019(10)
    • [15].论广告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6].俄语语言技能培养——评《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俄语语用能力的建构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06)
    • [17].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J]. 语文建设 2017(32)
    • [18].小学“语用”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 重庆与世界 2018(02)
    • [19].《语用能力与关联性》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3)
    • [20].国内外语用能力研究特点与趋势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8(02)
    • [21].机构权力制约下媒体话语中元语用评论语的功能[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4)
    • [22].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用失误探析[J]. 现代交际 2016(15)
    • [2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 [24].外语课堂上大学生语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 [25].语用经济与语用优选:以方向推理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 [26].语用能力关联阐释:从表达到理解[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7].《语用混乱》评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3)
    • [28].我国外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对1984—2015年期刊文献的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7(03)
    • [29].“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涉外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研究[J]. 经济师 2017(07)
    • [30].从中日对译角度看汉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标签:;  ;  ;  ;  

    语用移情的多维视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