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朱剑[1](2018)在《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文中提出四十年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一直是学术期刊编辑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反复论说的问题,折射出编辑的身份焦虑一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身份焦虑实始于1970年代末开始渐趋刚性的编辑职业化的推行,这一制度设计使得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告别"编研一体"的传统而与学术共同体分离,作为职业编辑人必须通过重建与学者的关系来确立自己新的身份。编辑身份建构历经了"编辑中介说""编辑再创造说""编辑主体说""编辑学者化"等交替递进的过程,每当前一个解说在现实中碰壁后即为后一个解说所取代,编辑职业化始终是不变的前提,而变化的则是身份目标不断抬高,实现路径愈加艰难,直到"学术引领者"这一在许多人看来高不可攀的目标提出后,终于响起了"回归杂家"的呼声,身份建构又回到了起点。教育部"名刊工程"的推出,为学报编辑提供了全面反思编辑身份与学术期刊体制关系的机会,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报刊体制改革并没能带来学术期刊及其编辑对学术共同体的回归,从而失去了在纸本时代解决编辑身份定位问题的最后机会。学术期刊编辑带着身份焦虑走进了数网时代,而传播技术的革新也许可为学术期刊编辑身份建构提供新的契机。
马俊[2](2018)在《众媒时代学者型编辑的时代要求及培养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媒介革命性的发展对使用媒介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编辑学者化到学者型编辑,对编辑从业者职业素养的探讨随着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变化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信息泛化的众媒时代对学者型编辑提出了意识思维灵活超前、知识结构丰富多元、业务能力专博相间、职业素养德才兼备的时代要求。学者型编辑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编辑通过转变传统"为他人作嫁衣"的观念,学会使用各种数字化、网络化的采编技术,提升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从内化到外输的深度转换,逐渐完成从业务型到学者型的内化。
曹丽华[3](2017)在《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构建新论》文中认为针对目前高校学报专业化、精品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和队伍建设现状,认为编辑应该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学者型人才应尽快"编辑化"。学者编辑化更符合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更利于学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从牢固树立"编校本位"思想、业务考核与职业资格准入制、编校培训和继续教育常态化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建构。
傅美贞[4](2015)在《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谈学报编辑职称评聘》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高校学报编辑部门存在着机构归属混乱、编辑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职称混杂、专业编辑职称少等问题。由于高校学报(或期刊社)不同于一般出版单位,学报及其编辑人员存在特殊性,认为学报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应结合学报及其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异于独立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建议通过重新划分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审权,放宽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转评编辑系列职称的要求等方法予以解决。
段乐川[5](2014)在《试论杨焕章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文中指出杨焕章是当代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明确提出了"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这一编辑概念,较早地阐述了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的哲学方法论问题,形成了学报研究相对系统的认识体系,为有中国特色编辑学的研究做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
卢君[6](2014)在《试论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社科学报名刊的关键因素是学术性、导向性、创新性和公认性,而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报能否创名刊的前途命运,这就要求编辑具备学术意识、导向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意识。因此,学报编辑应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学术研究,努力增强理论修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发扬奉献精神;扩大对外交流,提高稿件加工质量。
谢丹[7](2014)在《浅谈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文中研究说明一、当前报纸版面编排存在的问题1.内容和形式脱离随着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变了我国报纸版面"严肃"的风格,使得报纸版面耳目一新。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报纸已陷入了误区,片面追求形式美,却忽略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一致,版面编排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对稿件的处理依据是稿件的新闻价值,但是有些报纸却看不到这些,一味追求报纸编排的形式美。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导致报纸质量下降,影响报纸的销售量和经济效益。版面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的,
赵玉君[8](2013)在《新形势下做好文学编辑的几个创新点》文中研究指明新形势下,文学编辑为适应时代需要,应朝着创新性方向发展。文学编辑的创新点应从准确和及时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以及集思广益方面入手,同时也应注重提高文学编辑自身的素质。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学编辑的创新点,以期实现文学编辑更好的发展。
杨荣星[9](2012)在《实施品牌战略是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学报品牌战略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在全国学术期刊"转企改制"的迅猛推进中,学报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只有实施品牌战略,学报才能做强做大,突破困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围绕学报品牌的内涵、发展战略和研究进展,品牌学报的栏目策划、基本特征和编辑素质,以及学报实施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途径等问题,学界、业界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韩芳[10](2012)在《2011年高校学报编辑发展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及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也逐渐成为学报同仁关注的焦点。2011年,学报同仁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进行论述和研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编辑的职业发展和改革、编辑的素质与意识;编辑的职责与职能、编辑心理与职业倦怠。
二、谈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2)众媒时代学者型编辑的时代要求及培养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编辑学者化到学者型编辑 |
二、学者型编辑的时代要求 |
(一) 意识思维灵活超前 |
(二) 知识结构丰富多元 |
(三) 业务能力专博相间 |
(四) 职业素养德才兼备 |
三、学者型编辑的培养路径 |
(一) 传统“为他人作嫁衣”编辑观念的转变 |
(二) 各种数字化、网络化采稿、编校技术的使用 |
(三) 收集、鉴别、处理信息能力的提升 |
(四) 从内化到外输的深度转换 |
四、结语 |
(3)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构建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位问题:“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 |
二、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的构建策略 |
(一) 牢固树立“编校本位”思想 |
(二) 业务考核与职业资格准入制 |
(三) 编校培训和继续教育常态化 |
(4)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谈学报编辑职称评聘(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学报编辑职称状况分析 |
1.1 学报机构归属混乱, 岗位设置不合理 |
1.2 职称混杂、专业编辑职称少 |
1.3 跨系统的双重领导使学报编辑人员职务评聘矛盾复杂 |
2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 |
2.1 高校学报的特殊性 |
2.2 学报编辑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
2.3 学报编辑人员在高校中地位的特殊性 |
3 对高校学报编辑职称评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
3.1 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审权划归教育主管部门 |
3.2 放宽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转评编辑系列职称的要求 |
3.3 允许学报编辑人员兼评出版专业技术职务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
3.4 鼓励年轻学报编辑取得出版人员执业资格 |
4 结束语 |
(5)试论杨焕章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努力推动以“一个中心”“三个战线”为目标的编辑学学科建设工作 |
二、明确提出“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这一独树一帜的编辑概念 |
三、较早地阐述了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的哲学方法论问题 |
四、大力倡导以编辑学者化为理念的编辑主体建设 |
五、高度重视大学学报编辑规律研究, 形成了学报研究相对系统的认识体系 |
六、余论 |
(6)试论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的关键因素 |
(一) 学术性 |
(二) 导向性 |
(三) 创新性 |
(四) 公认性 |
二、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 |
(一) 学术意识 |
(二) 导向意识 |
(三) 创新意识 |
(四) 竞争意识 |
(五) 规范意识 |
三、提高高校社科学报编辑素质的途径 |
(一)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
(二) 加强学术研究, 努力增强理论修养 |
(三)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发扬奉献精神 |
(四) 扩大对外交流, 提高加工质量 |
(7)浅谈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报纸版面编排存在的问题 |
1. 内容和形式脱离 |
2. 版面风格不统一 |
3. 版面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
二、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策略 |
1. 坚持内容为王 |
2. 形成自己的版面风格 |
3. 重视版面策划 |
4. 合理使用图片 |
三、结束语 |
(8)新形势下做好文学编辑的几个创新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是文学编辑创新的条件 |
二、文学编辑创新中注意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坐标 |
三、文学编辑的自我提升是做好文学编辑创新的基础 |
结束语 |
(9)实施品牌战略是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学报品牌战略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报品牌的定义及内涵 |
二、学报品牌发展战略 |
三、学报品牌学术研究进展 |
四、品牌学报的栏目策划 |
(1) 关于品牌栏目内涵的解读。 |
(2) 品牌栏目对于形成品牌学报的重要意义。 |
(3) 精品文章、品牌栏目和品牌学报, 是学报品牌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
(4) 品牌栏目策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
(5) 打造品牌栏目的举措。 |
五、品牌学报的基本特征 |
六、品牌学报的编辑素质 |
七、实施学报品牌战略的作用 |
八、学报实施品牌战略的途径 |
1.共同之处 |
(1) 转变观念, 树立品牌意识。 |
(2) 准确定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 |
(3) 形成特色是打造学报品牌的基础。 |
(4)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
(5) 建立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 |
(6) 提高编辑人员素质。 |
2.不同之处 |
九、结语 |
(10)2011年高校学报编辑发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的职业发展和改革 |
二、编辑的素质与意识 |
三、编辑的职责与职能 |
四、编辑心理与职业倦怠 |
四、谈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J]. 朱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众媒时代学者型编辑的时代要求及培养路径[J]. 马俊. 商洛学院学报, 2018(01)
- [3]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构建新论[J]. 曹丽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2)
- [4]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谈学报编辑职称评聘[J]. 傅美贞. 学报编辑论丛, 2015(00)
- [5]试论杨焕章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J]. 段乐川.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6]试论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J]. 卢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 [7]浅谈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J]. 谢丹. 新闻传播, 2014(05)
- [8]新形势下做好文学编辑的几个创新点[J]. 赵玉君. 新闻传播, 2013(02)
- [9]实施品牌战略是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学报品牌战略研究述评[J]. 杨荣星.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6)
- [10]2011年高校学报编辑发展研究综述[J]. 韩芳. 阴山学刊,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