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方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证候,方剂
中医方药论文文献综述
朱爽,王阶,胡坤,董艳[1](2019)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方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后发展的新兴学科,该技术直观反映各个生物层次调控后的代谢结果,以此推测疾病或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也用来进行中医药古方、中成药药物疗效及机制的探讨,这种以小看大、见微知着等观念与中医诊疗思路相接近,有助于指导中医证方药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何美莹,陈新林,李先涛[2](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症方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挖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热毒炽盛证临床核心症状及方药,为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SLE热毒炽盛证提供参考。方法: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回顾病案室322例SLE患者病历,对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的症状、用药进行复杂网络构建,计算网络的拓扑性质参数,分析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核心症状、方药、配伍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得出,本研究中SLE热毒炽盛证的核心症状主要有疲乏、眠差、纳差、高热、神昏、脱发、红色皮疹、四肢红斑、面部鲜红蝶形红斑、关节痛、关节肿痛、口舌生疮、口渴、咳嗽、咯黄痰、舌红、苔黄、脉滑数、脉弦数;核心治疗中药主要有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黄芩清热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薏苡仁、茯苓利水消肿,甘草补气调和;核心处方为犀角地黄汤。核心症状与证候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有新的临床常见症状出现,即疲乏、眠差、纳差、脱发、红色皮疹、关节肿痛、口舌生疮、咳嗽、咯黄痰、脉滑数。结论: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的症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可为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作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顾志荣,马天翔,苏晓艳,许爱霞,祁梅[3](2019)在《基于证-症-方药网络的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年5月收录的中医治疗OSAHS文献,采用Cytoscape2.8构建证-症-方药数据网络,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2关联规则算法进行组方规律挖掘,熵层次聚类分析挖掘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 OSAHS证候以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脾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等为主,症状以打鼾、痰响、咳喘、胸闷气短、夜寐不安、多汗、呼吸困难、嗜睡、神疲乏力、发热、心悸等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共纳入处方371首,涉及药物255味,总频次3821次,高频药物有茯苓、黄芪、丹参、白术等,得到新方组合11个。核心药物组合主要由具有补肺肾之气、化痰止咳、温阳利水、泻肺平喘、活血化瘀、宽胸散结等功效的药物组成。结论中医治疗OSAHS以补虚祛实为原则,采用补虚、化痰止咳、利水、活血等治法进行组方配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白云苹,李建生[4](2019)在《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候方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分析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文献研究数据库》并挖掘总结。结果共纳入66篇期刊文献及306种着作,总计2 727条数据。确定肺气虚、风寒袭肺等8个证候为其常见证候。其常用方剂及中药分别为:肺气虚证:生脉散、玉屏风散、六君子汤,黄芪、白术、茯苓、半夏、党参、陈皮、五味子、杏仁;风寒袭肺证:叁拗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茯苓、苏子;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白术、党参、茯苓、半夏、陈皮、黄芪、杏仁。肺阴虚证:生脉散、沙参麦冬汤,麦冬、五味子、杏仁、沙参、茯苓、半夏;寒痰阻肺证:苓桂术甘汤、射干麻黄汤,射干、半夏、麻黄、紫菀、杏仁、茯苓、款冬、苏子、桂枝;痰热蕴肺证:麻杏石甘汤、苇茎汤,黄芩、桑白皮、杏仁、瓜蒌、麻黄、半夏、桔梗。痰浊阻肺证:二陈汤、苏子降气汤、叁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苏子、杏仁。外寒内热证: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半夏、黄芩。结论现代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止咳化痰药为主,随证加减补气、养阴、健脾、理气、清热、温肺、化饮等药物。中药配伍时讲究宣降、寒热、补泄之制衡,该结果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朱蕾蕾,李莉,顾志坚,耿琦,崔晨[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药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及文献研究,汇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涉及的方剂、中药的功效类别、频次频率等进行统计,再对核心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网络图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39篇,涉及内服方剂50个,以乌梅丸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乌梅-附子-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67味,其中补虚药占31.11%、清热药占20.15%,使用频率在10%以上者有甘草、黄连、白术、白芍、党参、当归、木香、茯苓、黄芩、黄芪、白头翁、陈皮、乌梅等26味;关联规则显示健脾益气类中药强关联。②灌肠方剂16个,以白头翁汤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23味,其中清热药占39.17%、止血药占17.72%,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有黄连、白及、黄柏、地榆、白头翁、黄芩、苦参、败酱草等17味;网络图显示"白头翁-黄连-黄柏-白及-地榆"强关联;中成药5种,锡类散使用最多。③黄连在内服和外用中药关联规则和网络图中均表现出与其他药物的强关联。结论 UC的中医药内服治疗重在健脾益气扶正、清热燥湿祛邪,以乌梅丸最为常用;局部灌肠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为主,以白头翁汤及锡类散最为常用;综合内服和灌肠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是黄连。(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静,朱琰,朱琦[6](2019)在《从理法方药看中医对药物安全性风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历来重视用药安全性,该文根据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从中医理论(理)、治则治法(法)、方剂配伍(方)、药物应用(药)以及特殊人群方面回顾了中医传统上控制药物安全性风险的策略和方法,并简要讨论了现代临床实践和监管环境下,中药安全性风险控制的进展。(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宁国安,张胜[7](2019)在《中风失语中医方药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失语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症状之一,通过收集文献,将当代医家运用中医方药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按治疗罗列归纳、总结。如祛风化痰开窍法:解语丹、转舌解语汤;化痰祛瘀通络法:资寿解语汤、中风回言胶囊、复语汤、苏丹解语汤、舒郁解语汤;清热化痰开窍法:中风回语丹、牛黄解语丹;补肾化痰开窍法:地黄饮子、叁黄汤。以期为临床上利用方药治疗中风失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许健华,任现志[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医方药用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探究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2005年-2017年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文献,并通过频率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4篇,涉及药味86种,使用频率> 9%的中药共30味,涉及功效共14类,药味7味,药性共8种,归经11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药性多偏于温和、平缓,且以调理肺、肾、脾叁脏为主。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医方药的用药规律研究,可以更加直观和明确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魏春秀,李敬华,夏秋芳[9](2019)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眼科疾病文献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眼科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方法:从30本/部中医眼科古籍文献及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临床眼科名老中医处方中各筛选出至少500首方剂进行整理,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频数分析、穷举算法和关联规则等,对中医特色方配伍特点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眼科疾病方剂1 086首,共涉及中药473味;其中,内服方928首(占85.45%)、外用方158首(14.55%);以汤剂(473首,占43.55%)、冲剂(266首,占24.49%)居多;外障眼病方剂541首(占49.82%),涉及中药26类,以寒凉药、温热药为主,出现频次数排序靠前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等,出现频次数较高的药对组合为清热泻火药配伍收湿敛疮药、清热泻火药配伍拔毒生肌药及清热泻火药配伍疏风解表药(与各类别中药的出现频次数统计结果大体一致);内障眼病方剂545首(占50.18%),涉及中药26类,以温热药、寒凉药为主,其中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数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凉血药、补血药及补阴药等,出现频次数较高的药对组合为活血化瘀药配伍补气药、活血化瘀药配伍补血药及活血化瘀药配伍补阴药(与各类别中药的出现频次数统计结果大体一致)。结论:中医眼科古籍文献方剂及眼科名老中医处方中,治疗外障、内障眼病用药均以寒凉药、温热药为主,但外障、内障眼病的具体用药方法、药对明显不同,其组方思路均可为今后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祥,李志刚[10](2019)在《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及理法方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大肠癌的现状。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月在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大肠癌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此次检索到的345篇文献严格的筛选,最终检索得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治疗文献共44篇,名老中医治疗大肠癌经验文献共12篇。通过文献统计方法,对筛选出的文献中的中医证候、中医治法、方剂选择、中药运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中医药诊治大肠癌,无论是中医证候、中医治法、方剂选择、中药运用等方面众说纷纭。结论说明大肠癌的中医治疗方面尚未能统一标准、形成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中医方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挖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热毒炽盛证临床核心症状及方药,为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SLE热毒炽盛证提供参考。方法: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回顾病案室322例SLE患者病历,对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的症状、用药进行复杂网络构建,计算网络的拓扑性质参数,分析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核心症状、方药、配伍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得出,本研究中SLE热毒炽盛证的核心症状主要有疲乏、眠差、纳差、高热、神昏、脱发、红色皮疹、四肢红斑、面部鲜红蝶形红斑、关节痛、关节肿痛、口舌生疮、口渴、咳嗽、咯黄痰、舌红、苔黄、脉滑数、脉弦数;核心治疗中药主要有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黄芩清热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薏苡仁、茯苓利水消肿,甘草补气调和;核心处方为犀角地黄汤。核心症状与证候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有新的临床常见症状出现,即疲乏、眠差、纳差、脱发、红色皮疹、关节肿痛、口舌生疮、咳嗽、咯黄痰、脉滑数。结论: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的症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可为SLE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作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方药论文参考文献
[1].朱爽,王阶,胡坤,董艳.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方药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9
[2].何美莹,陈新林,李先涛.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证中医临床症方药规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顾志荣,马天翔,苏晓艳,许爱霞,祁梅.基于证-症-方药网络的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4].白云苹,李建生.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候方药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5].朱蕾蕾,李莉,顾志坚,耿琦,崔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药规律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6].刘静,朱琰,朱琦.从理法方药看中医对药物安全性风险控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7].宁国安,张胜.中风失语中医方药治疗进展[J].中医研究.2019
[8].许健华,任现志.基于数据挖掘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医方药用药规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魏春秀,李敬华,夏秋芳.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眼科疾病文献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10].王振祥,李志刚.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及理法方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