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关于对哲学基本问题本身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指认,主要来自恩格斯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的重要论断。自上个世纪以来,学界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着讨论,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将以恩格斯的论断为出发点,并结合哲学史的逻辑发展,试图厘清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的诸问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哲学是一种独特的反思活动,反思的对象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说就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关系如何实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哲学之维中,有两个层次:一是与哲学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基本问题”,失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将不复存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最高问题。这种理解将把哲学基本问题存在的空间指向无限的可能性。二是作为认识论哲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近代认识论中的显现,容易直接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引向对其时效性的界定,由此得出哲学基本问题是近代哲学基本问题的结论。本文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在近代获得的只是认识论的解决方式,而不是获得哲学基本问题自身。综合以上两个环节,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定就将很明确了,即马克思只是扬弃了认识论方式,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变革了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方式,并没有终结哲学基本问题本身。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一、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论断的简要述评二、何谓哲学基本问题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四、近代“认识论转向”是否终结了哲学基本问题五、马克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解决绪论:从探析恩格斯的经典论断说起第1章 有没有“哲学基本问题”1.1 关于是否存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态度(有或者没有)1.2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的两种态度(是否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3 “哲学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辨关系1.3.1 “哲学是什么”是哲学观问题,是哲学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1.3.2 哲学观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第2章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怎样出现的2.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之隐蔽状态2.1.1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关系是“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2.1.2 看不见的手:“自我”作为意识的统一性被思维到一切对象当中2.1.3 常识与科学:思维与存在的自在统一2.2 自我意识把思维与对象区分开来,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成为“问题”2.2.1 自我意识是把自我和对象区别开来的唯一能力,即反思2.2.2 自我意识确信:一端是思维,另一端是外部世界2.2.3 自我意识确信:一端是思维,另一端是思维自身提供的超验对象,即本体2.3 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三个逻辑环节2.3.1 独断论: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自在形态2.3.2 认识论: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自为形态2.3.3 本体论: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自在自为形态第3章 思维与存在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根据3.1 哲学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理论自觉3.1.1 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怀疑思维与存在是否是统一的3.1.2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释思维与存在是如何统一的3.2 哲学基本问题是以反思思维的出现为前提的3.2.1 反思的思维与表象思维的区别3.2.2 反思的思维与知性思维的区别3.2.3 反思:思维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反过来而思之3.3 本体论必然扬弃自身进入认识论3.3.1 本体的追寻:形而上学何以可能3.3.2 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是无效的3.3.3 认识论是本体论的扬弃,因而认识论同时即为本体论3.4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只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3.4.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认识论涵义3.4.2 本体何以可能取决于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何以可能第4章 思维与存在统一性之原理体系4.1 知性认识中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原理4.1.1 主观内在论原理:思维与(物自体的)现象的统一4.1.2 客观内在论原理:思维与对象共同服从同一个客观逻辑,思维与对象皆内在于客观的绝对精神4.2 本体认识中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原理4.2.1 康德的主观超越论原理:思维与物自体的分离。本体不能形成知识,陷入二律背反,因此本体在思维之外,这是思维与物自体的消极统一4.2.2 费希特的主观内在论原理:本体是思维所把握到的本体,因此,本体就是先验自我。本体知识也就是先验自我的设定与反设定的综合活动4.2.3 黑格尔的客观内在论原理:自我的思辨活动是本体自身显现自身的环节,绝对精神是借助于“我思”回到其自身的4.3 近代西方哲学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原理的总体概况4.3.1 一切认识的起点必设定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4.3.2 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关系的独断论宿命4.3.3 怀疑论对思维与存在统一关系的积极贡献4.3.4 近代哲学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关系上的总体概况4.4 现代西方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对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原理的批判性反思和扬弃4.4.1 现象学视野中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原理的新道路4.4.2 后现代哲学终结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原理吗?第5章 马克思对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论扬弃5.1 从《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看马克思对待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总体性态度5.2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人的解放何以可能”5.2.1 质疑私有制:人类解放本体论的前提批判5.2.2 人类解放:人的自由本质与人的现实生活的统一5.3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双重逻辑5.3.1 马克思哲学确立的思想逻辑5.3.2 马克思哲学确立的现实逻辑5.3.3 马克思哲学作为两个逻辑的综合体5.4 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的哲学基本问题5.4.1 哲学扬弃为世界观: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自在自为形态5.4.2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扬弃为自由理念与现实社会实践生活的和解5.5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的实践解决5.5.1 摆脱“人对物的依赖”:不是不要物,而是通过使物成为普遍的物而使人成为普遍的人。(人在普遍物中确认人自身的普遍性,即自由本性)5.5.2 公有制:物被普遍占有,即物按照人的自由概念被提升为普遍性5.5.3 思维的抽象物即人的本质扬弃为社会关系5.5.4 思维(自由的理念)与存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统一中,所贯穿的历史规律与人的感性活动的统一5.5.5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扬弃为人与人的本质的统一,即人与人的概念的统一结语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辩护到批判——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的动因[J]. 湖湘论坛 2020(02)
- [2].论黑格尔的伪善概念及主观性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3].重思黑格尔辩证法[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3)
- [4].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J]. 哲学研究 2020(02)
- [5].禅宗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比较——关于禅宗哲学世界化的反思[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黑格尔柏林时期(1818-1831)的首次美学讲课(1820/21冬季学期)[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01)
- [7].再回到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论霍耐特对不同承认观念的重构与融合[J]. 世界哲学 2020(04)
- [8].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自由”在其美学中的两个回响[J]. 艺苑 2020(03)
- [9].黑格尔《伦理体系》中的整体主义[J]. 世界哲学 2020(05)
- [10].论黑格尔法权自由的伦理本质及其生成性[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5)
- [11].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2].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J]. 现代交际 2019(11)
- [13].霍耐特对黑格尔家庭理论的批判与重构[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5)
- [14].黑格尔与启蒙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黑格尔自由—权利辩证法视野中的个体自我与伦理共同体[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7(04)
- [16].黑格尔婚姻观的伦理实体性[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17].“黑格尔在耶拿”会议综述[J]. 哲学动态 2016(12)
- [18].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在国家中的现实体现[J]. 法制博览 2017(03)
- [19].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差异[J]. 延边党校学报 2017(02)
- [20].《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话》简介[J]. 理论建设 2016(06)
- [21].今天为什么要重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意大利哲学家多米尼克·洛苏尔多访谈录[J]. 探索与争鸣 2017(05)
- [2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的翻译理念[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1)
- [23].从黑格尔“贱民”到马克思“无产阶级”的逻辑变革——现代自由的困境与出路[J]. 哲学动态 2017(03)
- [24].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之重构[J]. 哲学研究 2017(04)
- [25].《历史哲学》中的世界历史观之绪论解读[J]. 理论观察 2017(01)
- [26].黑格尔现代性思想探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7].“黑格尔与马克思”国际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 2017(07)
- [28].马克思究竟颠倒了什么?——析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J]. 求是学刊 2017(02)
- [29].黑格尔命题内涵及其意义[J].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4)
- [30].马克思与黑格尔差异形成的原因探究[J]. 江汉论坛 2017(03)
标签: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