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脱敏乐”对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中药“脱敏乐”对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可引起,尤以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皮肤病更为多见。Ⅰ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西医治疗给予抗组胺药及对症治疗,急性或严重的常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但抗组胺药并不能阻止组胺的释放,仅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的受体部位,作用较短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缺乏选择性,除抑制异常免疫亢进外,也抑制正常的免疫机能,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中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方面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另一方面利用中药分离出的抗变态反应有效成分多环节、多途径抗变态反应。中药脱敏乐是我科经验方,具有益气固表、清热燥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功效,用于Ⅰ型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及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其它皮肤病,疗效显著。本课题在临床疗效确切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脱敏乐对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来证实脱敏乐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可靠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中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法,观察中药脱敏乐对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①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PCA):取200g左右健康大鼠5只,用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肌内注射于后腿两侧,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2×1010/只。12天后,断头取血,血液低速离心,分离血清,置冰箱备用。另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特非那丁组,脱敏乐低剂量组,脱敏乐中剂量组,脱敏乐高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d,第5d给药后用乙醚浅麻醉,在大鼠背中央两侧距脊柱1.5cm处把毛剪光,每侧剪3点,每点间隔2cm。取上述抗卵白蛋白血清,加生理盐水按1∶4稀释后,于剪毛的各点皮内注射抗血清生理盐水0.1ml。末次给药后1h进行抗原攻击,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ml,内含卵白蛋白1mg。3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分离背部皮肤,将蓝色斑皮片剪下,剪碎,加入丙酮-生理盐水(7∶3)混合液5ml,置暗处放置,每日轻摇2-3次,24h后,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610nm处比色测定OD值。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计算出抑制率。②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法:大鼠40只,分成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组,脱敏乐低剂量组,脱敏乐中剂量组,脱敏乐高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d。第5d给药后,头部皮下注射1∶4稀释的上述抗卵白蛋白血清生理盐水0.1ml。末次给药后1h进行抗原攻击,即尾静脉注射1ml卵白蛋白溶液(卵白蛋白1mg溶于1ml蒸馏水中)。30min后处死动物,切开头部皮肤,细心剥下颅骨,置于95%乙醇中,1小时后取出放入无水甲醇中固定过夜,用0.18%中性红乙醇溶液染色30分钟,用水冲洗后,把颅骨骨膜剥离,展开于载玻片上,干燥,加盖玻片封固,在显微镜下计录每100个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细胞数,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及抑制率。 [结果]中药脱敏乐小、中、大剂量组能显著性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且表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脱敏乐大剂量组与特非那丁组相比在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脱敏乐中、小剂量组则与特非那丁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脱敏乐小、中、大剂量组能显著性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且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脱敏乐大剂量组与醋酸泼尼松龙组相比在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论文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脱敏乐中、小剂量组与醋酸泼尼松龙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1中药脱敏乐具有抗工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作用机理是抑制I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以抑制化学介质的释放,从而抑制工型变态反应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但脱敏乐抑制工型变态反应是否存在其它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关键词】脱敏乐变态反应肥大细胞实验研究

论文目录

  • 郑重声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苦参对大鼠Ⅰ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03)
    • [2].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原体外诊断现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9(09)
    • [3].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02)
    • [4].松仁致迟缓相Ⅰ型变态反应性休克1例[J].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0(02)
    • [5].氯雷他定在儿科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3)
    • [6].儿童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特异性IgE的分布[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7)
    • [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03)
    • [8].梅尼埃病与Ⅰ型变态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0(02)
    • [9].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致严重Ⅰ型变态反应1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7)
    • [10].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J]. 中成药 2008(11)
    •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治疗(附20例报告)[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06)
    • [12].复方中药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及其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3)
    • [13].肉类过敏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2)
    • [14].体外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法的建立[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08)
    • [15].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和治疗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0)
    • [16].变应性鼻炎的健康指导[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03)
    • [17].过敏性休克的急救[J]. 医药导报 2011(01)
    • [18].7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08)
    • [19].春季到来防过敏[J]. 健康向导 2014(02)
    • [20].蜂蜇伤过敏性休克2例[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0(03)
    • [21].拔牙诱发唇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02)
    • [22].外用鸦胆子过敏1例[J]. 山西中医 2008(07)
    • [23].放置活性γ环致严重腹胀和腹膨隆1例报告[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07)
    • [24].知识角[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18)
    • [25].依巴斯汀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06)
    • [26].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免疫机制研究[J]. 医学综述 2014(16)
    • [27].祛风止痒颗粒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5)
    • [28].第2代抗组胺药儿科用药分析[J]. 中国药业 2009(17)
    • [29].Ⅰ型变态反应诱导产生胰岛素抗体致严重胰岛素抵抗1例[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19)
    • [30].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6(04)

    标签:;  ;  ;  ;  

    中药“脱敏乐”对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