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ICU急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采用随机对照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脑出血患者病情特点及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病情特点;护理方法;生活质量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该疾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发病后主要以突然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出血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研究脑出血患者病情特点、护理方法及效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方法及效果。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38.1~80.9)岁,平均年龄为(55.7±3.1)岁,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经过CT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21例内囊出血,35例脑桥出血,14例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基础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方法如下:?瞳孔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必须密切观察其瞳孔,主要观察患者中枢的机能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出血瞳孔散大等,对反射有动态改变着提示脑部出血改变。?呕吐观察。脑出血患者由于颅内升高多数患者伴有呕吐。当脑出血患者出现呕吐症状时,表示出血量增大,应该积极降低颅内压,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防止脑疝发生,同时还应该注意患者呕吐症状,密切观察患者呕吐性质,避免患者出现消化到出血。?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如:脑桥、脑出血者均可引起高热。为了保护脑细胞机能,应该采取药物和物理方法降温。同时,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等,对出现异常者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如下:?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必须让患者卧床休息,且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差。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尤其要做好口腔、皮肤及眼的护理。?呼吸道通畅及给氧。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改善机体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症状。护士将患者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以稍向下,并定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通畅。?保护脑细胞。患者治疗时利用降温疗法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率。采取头部选择性降温,并结合体表降温,保持机体温度在31℃-33℃,并持续4-7天。对于出现寒战、躁动以及肌肉震颤者使用人工冬眠疗法、镇静剂等治疗。④合理饮食。患者发病后72h内原则上禁食、3天后病情稳定后置胃管,并给予低脂、高热量、高蛋白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鼻饲饮食,且饮食时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污染引起的腹泻[2]。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示,生活能够自理;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需要在家属协助下完成;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出血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应该加强疾病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入院后应该快速诊断,并及时治疗。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做好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同时,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医院神内科应该加强医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医师专业技能,让医师更加详细的了解颅内重要解剖结构,神经血管的分布情况,学习并掌握每类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和病情的观察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于出现并发症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生命体征异常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降低临床死亡率[3]。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房海英,谢莉,孙静.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规范化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67~770.
[2]宫伟民,赵发娥,宫军芳.360例脑出血病案资料的统计学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8(5):49~50.
[3]陈晓安,张洪波.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9):618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