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感染论文-记者,黄辛

抗病毒感染论文-记者,黄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病毒感染,药物靶点,巨噬细胞,脱氢胆固醇,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分子细胞,信号通路,免疫,红艳

抗病毒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黄辛[1](2020)在《科学家发现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黄辛)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与上海大学魏滨(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原研究员)实验室合作,发现细胞内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下调机体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与机制,阻断其活性可显着增强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20-01-03)

林滨霞,耿挺[2](2019)在《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林滨霞 耿挺)病毒感染人体如同外星体入侵我们的家园地球,对这些“破坏力极强”的入侵者来说,地球如何加强“防御”和“军队建设”来保护人类的家园,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可能会引起机体(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12-27)

李阔阔[3](2019)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在体内抗病毒感染的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怀孕母猪流产和不同年龄段猪的呼吸道疾病为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PRRSV具有逃逸宿主体液免疫应答机制等特征,导致现阶段商品化的疫苗不能给猪群提供完全的保护作用,且目前尚未得知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将PRRSV非结构蛋白Nsp9特异性纳米抗体Nb6基因通过(G_4S)_3 Linker与细胞穿膜肽TAT基因融合,克隆至pET21b载体,成功构建pET21b-TAT-Nb6表达载体。原核表达获得的TAT-Nb6重组蛋白具有与Nsp9重组蛋白相互作用的活性,并且能够进入MARC-145细胞和原代细胞PAM中,可以抑制多株PRRSV毒株(包括基因1型(GZ11-G1)与2型(SD16、JX-A1、GD-HD、VR-2332))在以上两种细胞中的复制(Wang et al.2019)。因此,TAT-Nb6具有开发为新型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潜力。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对TAT-Nb6诱导表达温度、IPTG添加量和诱导表达时间的摸索,确定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从而制备大量TAT-Nb6重组蛋白,对其在猪体内抗PRRSV作用进行验证,为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TAT-Nb6重组蛋白优化表达条件:为了获得TAT-Nb6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最大表达量,我们将含有pET-21b-TAT-Nb6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时间。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TAT-Nb6重组蛋白在IPTG终浓度0.2 mM,37℃诱导6 h条件下诱导表达量最高。2.TAT-Nb6重组蛋白大量制备:TAT-Nb6重组蛋白在0.2 mM IPTG,37℃,6 h诱导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尿素梯度透析法复性和超滤管浓缩,成功制备TAT-Nb6重组蛋白共350 mg(6.25 mg/ml)。ELISA结果显示,TAT-Nb6与Nsp9蛋白有很强的的结合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AT-Nb6可以进入所有检测组织。3.TAT-Nb6重组蛋白在猪体内抗PRRSV病毒功能验证:本实验通过人工感染28-35日龄无特定病原体仔猪PRRSV JXA1毒株(10~(4.5)TCID_(50))后,注射TAT-Nb6重组蛋白,检测不同天数仔猪体温、抗体和病毒血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体温和PRRSV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攻毒对照组,而血清中病毒含量无明显差异。TAT-Nb6在猪体内的抗病毒作用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立珍[4](2019)在《细胞穿膜肽TAT介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Nb6抗病毒感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一种以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疾病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目前造成全球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PRRSV以高变性、免疫抑制、持续性感染及抗体依赖性增强为特征,现有疫苗的群体保护力较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PRRSV非结构蛋白Nsp9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不同毒株间高度保守,被认为是抗PRRSV药物的一个重要靶标。在先前的研究中,本实验室成功制备出一株PRRSV Nsp9特异性纳米抗体Nb6,并且证明细胞内表达的Nb6可以显着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然而,由于纳米抗体不能有效穿过细胞膜,因此不能进入细胞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制备安全、有效和无细胞毒性的细胞内递送系统对于提高Nb6的抗病毒活性至关重要。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类含有约5-30个氨基酸的短肽,可以通过直接易位或内吞作用等方式进入细胞内,且不会引起细胞毒性。目前,CPPs已经被用作向细胞内递送各种货物的工具,例如质粒DNA,siRNA,蛋白质,病毒,成像剂和其他各种纳米颗粒等。TAT蛋白(HIV-1 trans-activator)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反式激活因子,是最早被报道的CPPs。目前已有关于TAT与纳米抗体融合蛋白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报道,结果表明其具有显着的抗癌效果,并有望被开发为新型抗癌药物。然而,关于CPPs在PRRSV防控中的应用尚未有研究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TAT-Nb6融合蛋白,对其穿膜及抗PRRSV功能进行验证,并对Nb6的抗病毒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细胞穿膜肽TAT介导纳米抗体穿膜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利用原核表达表达系统获得TAT-Nb6融合蛋白。通过Overlap PCR扩增获得TAT-Nb6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1b中,构建pET-21b-TAT-Nb6重组表达质粒。该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TAT-Nb6融合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复性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TAT-Nb6,并通过ELISA方法验证了TAT-Nb6与PRRSV Nsp9重组蛋白具有很强的结合力。然后将TAT-Nb6分别加入到MARC-145细胞和PAMs细胞的培养基中,与细胞进行共孵育,并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内TAT-Nb6的量。实验结果表明,TAT能够介导纳米抗体Nb6进入两种细胞,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后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发现TAT-Nb6浓度≤30μM时对两种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我们进一步验证了TAT-Nb6在猪体内的穿膜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TAT-Nb6在所有的收集的组织中都有分布。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TAT-Nb6融合蛋白不仅可以与PRRSV Nsp9重组蛋白发生互作,同时具有进入细胞的能力。2.TAT-Nb6抗PRRSV的研究本研究通过病毒感染实验来研究TAT-Nb6的抗PRRSV功能。结果表明,TAT-Nb6可以抑制PRRSV基因1型(GZ11-G1)与2型(SD16、JX-A1、GD-HD、VR-2332)毒株在MARC-145细胞系或原代PAM细胞上的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发现TAT-Nb6对PRRSV的抑制效果在不同毒株间存在差异。为了初步探索Nb6抗PRRSV的机制,我们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Nb6与Nsp9的结合区域。结果表明,Nb6与Nsp9互作位点位于Nsp9羧基端的两个不连续区域:Nsp9_(aa454-551)和Nsp9_(aa599-646)。进一步对Nsp9 _(aa 454-646)氨基酸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因1型不同毒株间同源性达到92.2%-100%,2型毒株间达到92.7%-100%,而两种基因型之间同源性只有77.7-81.3%。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表达了TAT-Nb6融合蛋白,该蛋白能够进入到PRRSV感染的细胞内,并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开发为抗PRRSV新型药物的潜力。同时对Nb6抗PRRSV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卜桐,崔乐乐,刘兆基,张涵旭,史雨[5](2019)在《单克隆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 Ab),指同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m Ab已成功应用以诊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免疫性疾病。近些年来,m Ab逐渐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针对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研发的抗病毒m Ab数量逐渐增长。m Ab的组合疗法可同时靶向病毒多个表位,从而克服病毒免疫逃逸的问题,多价m Ab的设计开发能够更加有效的作用于病毒。本文比较了不同m Ab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m Ab近期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m Ab作为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的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李琦[6](2019)在《科学家揭示细胞“门神”抗病毒感染重要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团队、张学敏院士团队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调控机制。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已于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张学敏表示,科学家们希望从共性的(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19年03期)

王潇雨,庄颖娜,杜飞[7](2019)在《抗病毒感染调控机理获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潇雨 通讯员庄颖娜 杜飞)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50万种病毒可引发疾病。被喻为细胞“门神”的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是抗病毒感染和治疗重大疾病的关键靶点,也是全球科研攻关的热点前沿。2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2-25)

孙文轩,熊思东,高波[8](2019)在《接头蛋白STING介导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是一种介导胞内DNA诱导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接头蛋白,在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入侵病原体的DNA,将信号传递给STING,导致TANK连接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和干扰素调控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磷酸化,从而促进Ⅰ型IFN的上调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文章介绍了STING分子的结构、转导通路以及分子调控机制,重点概述STING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病毒对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博超,杨运楷,李玉宏,宋晓玲,黄倢[9](2019)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及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着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着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刘艳萍[10](2018)在《甘草酸二铵与替比夫定联用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抗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甘草酸二铵与替比夫定联用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抗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38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5 d和30 d时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5 d和30 d时的ALT、AST和TBIL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7.10%高于对照组为84.06%(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与替比夫定用于治疗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8年05期)

抗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通讯员 林滨霞 耿挺)病毒感染人体如同外星体入侵我们的家园地球,对这些“破坏力极强”的入侵者来说,地球如何加强“防御”和“军队建设”来保护人类的家园,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可能会引起机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黄辛.科学家发现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N].中国科学报.2020

[2].林滨霞,耿挺.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N].上海科技报.2019

[3].李阔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在体内抗病毒感染的初步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王立珍.细胞穿膜肽TAT介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Nb6抗病毒感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卜桐,崔乐乐,刘兆基,张涵旭,史雨.单克隆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6].李琦.科学家揭示细胞“门神”抗病毒感染重要调控机制[J].今日科苑.2019

[7].王潇雨,庄颖娜,杜飞.抗病毒感染调控机理获揭示[N].健康报.2019

[8].孙文轩,熊思东,高波.接头蛋白STING介导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9

[9].孙博超,杨运楷,李玉宏,宋晓玲,黄倢.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及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10].刘艳萍.甘草酸二铵与替比夫定联用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抗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

标签:;  ;  ;  ;  ;  ;  ;  ;  ;  ;  

抗病毒感染论文-记者,黄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