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表现尤为突出。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还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且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是存在活跃市场,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也就无法运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1]早期阶段否定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可能性、强调我国会计环境的不完善,是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自我否定。现如今,公允价值在我国开始广泛引入,并谨慎地在相关准则中加以运用,据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公允与否一定成为今后大家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它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报表的公允反映不仅能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土壤已经诞生,还能为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积累数据,有助于改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提高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水平。文章主要采用归纳统计的方法,从2006年的年度报告入手,节选部分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的财务数据,从公允价值角度分析其变化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损益方面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然后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确定方法。紧接着阐述了国际及美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特征及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半年报,站在一名投资者的角度,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造成的影响。还以苏常柴A为具体实例,进一步详细叙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试图通过对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研究,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醒投资者和相关部门在关注公允价值运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动机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3 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基本理论分析2.1 公允价值的定义2.2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2.2.1 以实际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2.2.2 对资产公允价值进行估计2.3 公允价值的特征2.3.1 估计性2.3.2 公允性2.3.3 更好的计量基础性2.3.4 时空性2.3.5 假设性2.4 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必然性2.4.1 符合三大理论基础2.4.2 成本计量转为价值计量的客观要求2.4.3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基本满足第三章 公允价值的运用3.1 美国FASB 中公允价值的应用3.2 IASB 中公允价值的应用3.3 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第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4.1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2006 年年末净资产的影响4.1.1 概述4.1.2 股东权益差异的分行业概览4.2 公允价值对中期业绩的影响4.2.1 公允价值计量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会计数据与财务指标4.2.2 公允价值计量与深市主板A 股上市公司主要会计项目4.2.3 对各项目的具体分析4.2.4 小结4.3 公允价值对具体公司影响4.3.1 苏常柴简介(000570)4.3.2 苏常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4.3.3 与公允价值直接相关的两个科目4.3.4 小结第五章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思考5.1 公允价值运用所带来的影响5.1.1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5.1.2 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5.1.3 掩盖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与成长能力5.1.4 引导更多经济资源投入到金融行业,无益于改善宏观经济结构5.2 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1、本文结论2、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展望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科研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 上市公司论文; 业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