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塞韦尼与乌干达的发展研究(1986-2006)

穆塞韦尼与乌干达的发展研究(1986-2006)

论文摘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由于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长期影响,以及独立后经济政策的失误和政治的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大多数的国家至今仍非常的落后。实现良性的发展,摆脱贫穷落后状态,需要这些国家探索出一条适合非洲实际情况的非洲道路或是非洲发展模式。这种探索,在过去、现在甚至是以后很长的时期,都困扰着这些国家。“东非明珠”的乌干达,在1962年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从1962年到1986年,乌政治一直是动荡不安,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阻碍,社会各项事业停滞不前。历经多年战乱的乌干达人心思治,人们企盼国家能从战争的泥淖中走出来,国家的发展摆脱不正常的状态,从而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穆塞韦尼于1986年夺取了政权后,领导人民开始探索有乌干达特色的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模式,从而在乌现代历史上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很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都存在一种现象,即总统一人身系国家命运。乌干达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取得一定成功,与穆塞韦尼的治国之道有很大的关系。他用灵活务实的政策,推动乌干达的运转。历经1986——2006二十年的探索,乌终于走上发展的正轨。笔者认为,从乌干达的历史进程的角度看,穆塞韦尼领导的乌干达的发展之路是比较成功的,实绩有目共睹。综合分析穆塞韦尼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发展模式本质上是政府主导与自由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用模式。至少目前看来,他的模式比较适用于部族、宗教复杂、缺乏民主传统和经济上传统成分占很大比重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具体的说,穆塞韦尼政府领导下的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政治方面,1986年全国抵运胜利后,建立基础广泛的新政府;化解国内矛盾和冲突;长期实行无政党的“运动制”;用法制推动民主化等。乌总体上保持政治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其次,经济方面,穆塞韦尼执政初期,尝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取得一定恢复,但依然困难重重。1987年,他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并开始大量接受外部援助和吸引外资;结构调整以私有化为重心展开,激发了乌的民间的经济活力,乌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在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乌的减贫事业在发展中国家中较为成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经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乌经济初步实现振兴。再次,在社会发展方面,战乱之后,穆塞韦尼政府促进社会的重组,重视传统机制的调节,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乌在艾滋病的防治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直是防艾的典型;妇女解放有了可喜进展,妇女积极参与政治,地位提高;另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国民受教育水平有效提升。尽管乌干达的发展势头强劲,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由于历史与现实条件所限,乌十达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乌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的道路上依然充满变数。穆塞韦尼个人因素在乌各项事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本身就孕育极大的风险,他将把乌干达引向何方,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范围与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一) 乌干达独立后的国情概况
  • (二) 政治方面的发展
  • (三) 经济方面的发展
  • (四) 社会方面的发展
  • (五) 理论的提炼部分
  •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一章 乌干达的政治发展
  • 第一节 穆塞韦尼政权的建立
  • 一、乌干达概况
  • 二、穆塞韦尼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
  • 三、政权的建立
  • 小结
  • 第二节 谋求政治稳定
  • 一、巩固新政权
  • 二、化解国内冲突
  • 三、控制军队 打击反政府武装
  • 个案分析:圣灵抵抗军
  • 第三节 独创新型政党制度
  • 一、运动制的建立
  • 二、运动制与多党制的博弈
  • 三、运动制的结束
  • 四、运动制的评价
  • 小结
  • 第四节 探索宪政之路
  • 一、宪法的制定过程
  • 二、制宪中传统王国的处置
  • 三、乌宪法与宪政评价
  • 小结
  • 第五节 参与式民主——穆塞韦尼政府民主的本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乌干达的经济发展
  •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背景
  • 一、经济概况
  • 二、政治稳定为乌经济发展奠基
  • 小结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与结构调整
  • 一、1986—1987年的经济恢复
  • 二、以私有化为重点的结构调整
  • 小结
  • 第三节 争取外部援助——以国际发展协会组织对乌干达的援助为例
  • 一、建立健全公共开支和财政管理体系
  • 二、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三、促进卫生事业的进步
  • 四、限制与挑战
  • 第四节 开展有计划的减贫
  • 一、消除贫困行动计划的出台
  • 二、减贫中的政府主导
  • 三、存在的挑战
  • 小结
  • 第五节 实现经济的初步振兴
  • 一、宏观经济表现
  •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乌干达社会的发展
  • 第一节 战乱后的社会重建
  • 一、社会重建的任务
  • 二、传统机制的调节作用
  • 小结
  • 第二节 艾滋病防治初见成效
  • 一、防艾的业绩
  • 二、乌防艾的做法与经验
  • 三、防艾面临的挑战
  • 第三节 妇女地位的改善——以妇女参政为例
  • 一、妇女参政的表现与原因
  • 二、妇女参政的意义
  • 小结
  • 第四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一、1986年前教育发展概况
  • 二、教育政策与教育战略
  • 三、教育发展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乌发展过程中的穆塞韦尼模式
  • 一、什么是穆塞韦尼模式?
  • 二、穆塞韦尼与穆塞韦尼模式的形成
  • 三、穆塞书尼模式走出国门
  • 第二节 穆塞韦尼治国模式的特征
  • 一、新生代特征
  • 二、平民主义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穆塞韦尼与乌干达的发展研究(1986-200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