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0.6Sr0.4Co0.2Fe0.8O3-δA位缺位型SOFC阴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La0.6Sr0.4Co0.2Fe0.8O3-δA位缺位型SOFC阴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La0.6Sr0.4Co0.2Fe0.8O3-δ (以下均简称LSCF)三种AD-LSCF的材料的性能: La0.6-zSr0.4Co0.2Fe0.8O3-δ, La0.6-zSr0.4-zCo0.2Fe0.8O3-δ,(La0.6-zSr0.4)1-zCo0.2Fe0.8O3-δ,其中缺位量z=0、0.02、0.05、0.1。从粉体合成、材料导电特性、阴极制备等几方面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填补了AD-LSCF材料研究空白,为研制和开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中低温阴极材料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采用柠檬酸凝胶溶胶法(Citrate Sol-Gel Method)制备了AD-LSCF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化学计量比(C/Mn+)、前驱体溶液pH值、成胶温度、煅烧温度等对溶胶-凝胶的形成及粉料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态有显着的影响。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制备出AD-LSCF体系超细粉料。采用直流四探针法研究了AD-LSCF陶瓷的电子导电性能。在100800℃测试温度范围内,样品的电子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400℃附近达到最大值后又减小,AD-LSCF陶瓷的电子导电性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La0.6-zSr0.4Co0.2Fe0.8O3-δ在低温段(≤450℃)电子电导率的大小与La缺位量z成反比;而在高温段(≥450℃)电子电导率的大小顺序为:L58SCF>LSCF>L50SCF>L55SCF。Sr缺位的材料La0.6-zSr0.4-zCo0.2Fe0.8O(3-δ的电子电导率与缺位量z成反比。LaSr共缺位材料(La0.6-zSr0.4)1-z)Co0.2Fe0.8O3-δ低温阶段,电子电导率的大小与缺位量z成反比;而高温阶段(LS)90CF的电子电导率变得最大。在三种体系中,L58SCF的电子电导率最高。采用电子阻塞电极法与交流阻抗法研究了AD-LSCF陶瓷的离子导电性能。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电子阻塞电极YSZ,阻塞电极在800℃加热6h,SEM测试表明YSZ厚度为23μm,YSZ膜致密,与样品接触良好。获得AD-LSCF材料在400800℃的氧离子电导率数据。在较低温度段,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缓慢增加;600℃以后,电导率随温度增加快速增大。在AD-LSCF材料中,离子导电是由于材料中产生的氧空位,在高温下,氧空位既可以作为载流子参与离子导电,又为氧离子的传输提供通道。在三种体系中,L58SCF的氧离子电导率最高。以L58SCF粉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阴极的制备与性能、复合阴极的制备与性能及双层阴极的制备与性能。首先利用SEM与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几个主要的制备工艺参数对阴极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添加剂(碳黑与PVB选为成孔剂、乙基纤维素与PVB选为粘结剂)的选择、阴极涂层厚度的影响(及阴极粉体的用量)、阴极烧结工艺(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排胶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用PVB作为成孔剂和粘结剂制备的阴极,不但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和理想的电化学性能,还降低了阴极制备成本。XRD测试表明,制备的L58SCF阴极在YSZ电解质表面烧结,没有生成绝缘相SrZrO3。利用优化工艺制备的L58SCF阴极,其极化电阻在800℃、750℃、700℃和650℃时分别为0.183Ω·cm2、0.33Ω·cm2、0.59Ω·cm2和1.37Ω·cm2。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了(Ce0.8Gd0.2O1.9-δ)GDC粉体。L58SCF粉体与GDC粉体按40:60、50:50、60:40、70:30、80:20的质量比,制备了La0.58Sr0.6Co0.2Fe0.8O3-δ–Ce0.8Gd0.8O3-δ(L58SCF-GDC)复合阴极材料。通过阻抗谱分析,GDC添加量为40%(简写L58SCF-GDC40)的复合阴极极化电阻最小,在800℃为0.07Ω·cm2。XRD测试表明L58SCF-GDC40阴极在YSZ表面无绝缘杂相La2Zr2O7或SrZrO3生成。采用SEM、背散射电子像研究表明,在L58SCF-GDC40中两相是连续均匀分布的,彼此均成为空间网状结构。能谱测试表明在L58SCF-GDC40与YSZ之间的界面上没有检测到SrZrO3。以L58SCF-GDC40为阴极制备的电池,H2流量为50ml·min-1,800℃测试结果表明最大功率密度为264mW·cm-2。为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制备了双层阴极,靠近YSZ的为功能层L58SCF-GDC40,在功能层上再涂上集流层L58SCF。从涂刷层数、孔隙率、粉体粒径配比等方面优化了功能层与集流层的制备工艺。用优化后的双层阴极制备电池,H2流量为50ml·min-1,800℃测试结果表明功率密度提高到359mW·cm-2。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概述
  • 1.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1.2.2 SOFC 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 1.2.3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1.2.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 1-xSrxCo1-yFeyO3 钙钛矿型阴极材料'>1.3 La1-xSrxCo1-yFeyO3钙钛矿型阴极材料
  • 1.4 SOFC 中LSCF 阴极氧还原反应机理
  • 1.5 缺位型LSCF 的发展状况
  • 1.5.1 材料的微观结构
  • 1.5.2 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 1.5.3 材料导电性能
  • 1.5.4 电极极化电阻
  • 1.5.5 材料的化学兼容性
  • 1.5.6 电池放电性能测试
  • 1.6 课题来源与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及试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2 性能表征方法
  • 2.2.1 X 射线衍射分析
  • 2.2.2 热膨胀特性分析
  • 2.2.3 热重分析
  • 2.2.4 孔隙率测试
  • 2.2.5 电导率测试
  • 2.2.6 粉体粒度
  •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3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1 电解质YSZ 的准备
  • 2.3.2 测试样品的制备
  • 2.3.3 复合阴极测试样品的制备
  • 2.3.4 极化曲线的测试
  • 2.3.5 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 2.4 电池性能测试
  • 第3章 A 位缺位型LSCF 的粉体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3.1 阴极材料粉体的制备
  • 3.1.1 阴极材料的合成流程
  • 3.1.2 粉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 3.2 粉体热重分析
  • 3.3 粉体的性能
  • 3.3.1 粉体粒径及表观形貌
  • 3.3.2 粉体的物相测试
  • 3.4 缺位材料LSCF 的晶体结构参数
  • 3.5 缺位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 3.5.1 电子导电机理
  • 3.5.2 电子电导率测试
  • 3.6 缺位材料的离子电导率
  • 3.6.1 离子导电机理
  • 3.6.2 氧离子电导率的测试
  • 3.7 缺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A 位缺位型L58SCF 阴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粘结剂的影响
  • 4.2 成孔剂的影响
  • 4.3 烧结工艺的影响
  • 4.3.1 烧结温度
  • 4.3.2 保温时间
  • 4.3.3 排胶温度
  • 4.4 涂刷厚度及阴极用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L58SCF-GDC 复合阴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Ce0.8Gd0.202-δ粉体的制备
  • 0.8Gd0.202-δ粉体的制备工艺'>5.1.1 Ce0.8Gd0.202-δ粉体的制备工艺
  • 0.8Gd0.202-δ粉体的物相检测及其粒径'>5.1.2 Ce0.8Gd0.202-δ粉体的物相检测及其粒径
  • 5.1.3 GDC 与L58SCF 的化学兼容性
  • 5.2 L58SCF-GDC40 复合阴极的性能
  • 5.2.1 热膨胀系数测试
  • 5.2.2 SEM 测试
  • 5.3 复合阴极的电性能
  • 5.4 阻挡层GDC 的影响
  • 5.5 L58SCF-GDC 阴极的活化能
  • 5.6 L58SCF-GDC40 的交换电流密度(j0)
  • 5.7 单电池试验
  • 5.8 双层阴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8.1 涂刷厚度的影响
  • 5.8.2 孔隙率的影响
  • 5.8.3 功能层与集流层粉体粒径的影响
  • 5.8.4 单电池试验
  • 5.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La0.6Sr0.4Co0.2Fe0.8O3-δA位缺位型SOFC阴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