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沉积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电化学沉积,层状双氢氧化物,耐腐蚀性能
电化学沉积法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跃军,胡婷,王佳音,谢治辉[1](2019)在《镁合金表面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沉积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利用电化学沉积直接在AZ31镁合金基底上制备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的方法。通过XRD,FT-IR,SEM,EIS和Tafel极化曲线表征涂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镁合金基体相比,优化工艺下制得的涂层在3.5%(质量分数) Na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地保护镁合金免受腐蚀。涂层的阻抗模值相比于镁合金基体增加了2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提高了0.96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个数量级。结果显示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MgAl-LDH涂层。(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向南,王秋娴,范涌,于明明,张会双[2](2019)在《沉积法合成生物质碳磷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高低温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碳/磷质量比为4.5∶5.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扣除非活性材料的贡献,室温下首次充电容量为1215.5 mA·h/g,循环100次后可以保持847.7 mA·h/g的比容量.该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比容量逐渐增加:-20℃时, 0.1C倍率下的充电比容量为425.6 mA·h/g; 55℃时,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1812.3 mA·h/g.说明适量纳米磷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导电基体的孔结构中,可以使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亚奇,赵思聪,杨鑫赫,张家豪,朱伟[3](2019)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Mg-Nd-Zn-Zr合金/FHA涂层医用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医用Mg-Nd-Zn-Zr合金表面沉积含氟羟基磷灰石(FHA)涂层,研究了电解液pH值对FHA涂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pH值在3.0~4.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OH~-离子浓度逐渐增加,促进了FHA的形核,FHA形貌由针状转变为带状,其平均长度也由5μm增长至11μm;当pH值进一步升高至5.0时,OH-离子浓度进一步增加,引发Ca和P离子沉淀,不利于FHA的形核,其形貌由带状逐渐向细小的球状转变,球状FHA的直径范围为0.2~0.3μm。(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8期)
危灿[4](2019)在《电化学沉积铝》一文中研究指出铝的析出电位比制氢的电位低,因而不可能从水溶液中电沉积铝,至今为止研发了许多使用非水溶剂的电沉积铝液,例如有机溶剂、高温熔盐、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文章介绍了在上述四种非水溶剂中电沉积铝的发展和优缺点。(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8期)
金杰,周树伟,郑大才[5](2019)在《基于微弧氧化和电化学沉积在纯Ti基体表面制备FHAP/MAO复合涂层的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弧氧化和电化学沉积(ED)技术在工业纯钛(CPTi)表面沉积氟掺杂羟基磷灰石(FHAP)/微弧氧化(MAO)复合涂层。并在Hsnk’s溶液中对未涂覆的CPTi基材和涂覆的样品进行电化学耐腐蚀性测试。研究了MAO界面层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P/Ti,FHAP/Ti和FHAP/MAO/Ti复合涂层样品在模拟Hank’s溶液中提高了CPTi基体的耐腐蚀性能。然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具有MAO界面层的FHAP/Ti涂层的结合强度(18.1 MPa)相比,FHAP/Ti涂层的结合强度较差(10.7 MPa)。此外,FHAP/MAO/Ti涂层的接触角约为35.8°,这更有利于促进细胞附着和增殖。(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阳阳,李红霞[6](2019)在《基于科研成果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TiO_2/Co(OH)_2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提倡。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TiO_2/Co(OH)_2为例对材料系本科生开设的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实践证明,科研反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赵心阅[7](2019)在《电化学沉积制备石墨烯/铜复合粉的机理及其在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因拥有极高的强度和卓越的导电导热性能而被认为是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强化相,但石墨烯均匀分散在铜基体中的难度大和石墨烯与铜的界面结合性能差是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上的两大难题。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结合气氛烧结制备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SEM和T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石墨烯/Cu复合粉及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元素成分、晶体结构和相结构,利用维式硬度计和涡流导电仪测试了石墨烯/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当电化学沉积液中氧化石墨烯(GO)的添加量为25.0 mg/L时,可以得到石墨烯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石墨烯/Cu复合粉末,石墨烯没有发生团聚现象,且铜晶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仅为20 nm左右。氢气还原后石墨烯/Cu复合粉中C-O-C和O-C=O等含氧官能团大量减少,Cu_2O也被完全除去,复合粉中仅含有少量氧。XPS和FTIR结果显示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形成了Cu-O-C键,氧原子从间隙氧原子转变为由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的氧原子。通过分析电子衍射图像得出石墨烯/Cu复合粉中存在以下晶体位相关系:((?)1(?))_(Cu)//(10(?)0)_(石墨烯)和(222)_(Ni)//(10(?)0)_(石墨烯),且计算得到铜与石墨烯的晶格错配度ε*为2.1%,这说明Cu与石墨烯是完全共格的,Ni与石墨烯产生了界面连接。Ni-石墨烯、Cu-O-C键和共格的晶体位相关系共同提高了Cu与石墨烯的界面结合性能。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Cu复合粉制备复合材料,结果显示当石墨烯含量为11.8wt.%时,石墨烯/Cu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硬度可以达到111.2 HV,导电率可达89.2%IACS。(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6)
宋永辉,雷思明[8](2019)在《用煤基电极从贵金属贫液中电化学沉积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孔径分布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自制煤基电极材料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及该电极用于处理贵金属贫液中钯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基材料的微孔率大于80%,电极表面对钯配离子有较强的附着能力,但其内部孔道扩散阻力较大;影响钯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时间、温度、电压,当外加电压为1.6 V,40℃处理6 h后,贫液中145 mg/L的钯去除率可达到99.32%,金属钯在阴极和阳极均有沉积。机理探讨认为,在阳极电吸附和阴极电解沉积的共同作用下,溶液中的钯离子沉积到电极表面。(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刘林韬[9](2019)在《基于脉冲反向函数的电化学沉积高深宽比金纳米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沉积金微纳米结构在微电子、MEMS和光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的氰化物镀液污染大,废液处理困难,现己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而无毒的亚硫酸金盐镀液由于分散度好,镀层质量高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镀液,但目前它的研究还存在稳定性差、镀层微观形貌不清晰、成核和生长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新的方波脉冲反向函数引入亚硫酸金盐镀液体系的新思路来研究这些问题。该函数具有正向脉冲电流大、反向脉冲电流小和脉冲占空比低的特点。利用较大的正向脉冲促进晶核形成并进一步生长,反向脉冲抑制晶粒过快生长并刻蚀镀层表面突起,补充到扩散层中,提高离子分布的均匀性。本文深入研究了新型方波脉冲反向函数对电化学沉积过程中晶核形成和竞争生长规律的影响。通过调整脉冲电流密度来调节无毒亚硫酸盐镀液中晶核的成核和生长速率,进而控制微观结构的生长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改变脉冲反向电流来研究其对金薄膜微观形貌和原子排列规律的影响。通过多种表征方法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包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重现纳米至微米级镀膜生长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和取向,利用透射式Kikuchi衍射(TKD)、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晶核形成初始状态进行测量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AFM和SEM对电化学沉积过程中的形成的晶核和晶粒进行形貌表征。通过对表征结果的分析得到最佳的正向电流密度为8.9mA/cm2,晶核快速的被均匀分布于表面,并沿着<111>方向优先生长为带有一定缺陷的单晶。在此结果上,脉冲函数引入0.4 mA的反向电流后,扩散层的离子分散度更高,基本上消除晶体结构中的缺陷和部分混晶,得到标准的单晶。最后利用以上研究来制备高深宽比金纳米结构,得到粗糙度低,微观结构致密的金纳米结构,并最终实现了横向分辨率小于100 nm,高度大于0.9μm,高宽比大于10的金纳米结构。(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6)
朱小波[10](2019)在《电化学沉积非晶碳基薄膜及其疏水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面积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蕴含着富饶的资源。随着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海洋资源的强烈需求,海洋资源的开发正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然而,海洋环境的腐蚀性很强,各种海工装备、设施在海洋环境中易受到严重腐蚀,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必需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特殊的润湿性材料,特别是超疏水材料,基于其表面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抗腐蚀、低粘附等特性,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如防腐、防污等。本论文拟开展碳纳米管——纳米晶/非晶碳基薄膜的微/纳结构设计,从而开发构筑出具有优异超疏水、自清洁和耐腐蚀于一体的碳纳米管——纳米晶/非晶碳基复合薄膜材料;并系统地分析碳纳米管——纳米晶/非晶碳基复合薄膜的成分、微/纳表面形貌与其结合强度、润湿性、自清洁能力及耐腐蚀性之间密切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以甲醇为碳源,通过调节不同的沉积电压(800 V~1600 V)制备纯非晶碳(a-C:H)薄膜。以SEM、XPS、TEM、Raman等实验结果和气相沉积薄膜理论为基础,阐明了a-C:H薄膜生长过程遵循岛状模式生长,其生长机理是伴随有等离子反应的极化-离解-电化学反应过程。薄膜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协同作用决定着a-C:H薄膜的润湿性能,在沉积电压为1200 V时制备的a-C:H薄膜的水接触角为101.20°,较单纯的硅片表面水接触角提升33.30°;腐蚀电流密度从2.81×10~(-6) A·cm~(-2)降低到2.14×10~(-8) A·cm~(-2),降低2个数量级,表明薄膜耐腐蚀性能有较大提升。2.将金属镍颗粒掺入a-C:H薄膜中,形成新颖的低维碳簇纳米/a-C:H复合薄膜(Ni/a-C:H)。SEM、TEM等测试表明金属纳米Ni颗粒以单质纳米晶的形式镶嵌在非晶碳基薄膜中,借助Ni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在有效缓解非晶碳薄膜内应力的同时,在非晶碳薄膜表面构筑了特殊的微/纳米层状结构,赋予了Ni/a-C:H薄膜新颖的超疏水性能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镍掺杂浓度为0.08 mg/mL时制备的纳米晶/非晶复合Ni/a-C:H薄膜的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4.21°和7.96°,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且腐蚀电流密度与未掺杂薄膜相比降低约2个数量级,为7.40×10~(-10) A·cm~(-2)。3.将碳纳米管/Ni纳米颗粒共同掺入a-C:H薄膜中,成功地构筑了碳纳米管增强纳米晶/非晶碳基复合薄膜(CNTs/Ni/a-C:H),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和金属Ni纳米颗粒镶嵌生长在非晶碳膜中。借助碳纳米管表面含有大量羧基等表面基团及其低表面能的特性,在保持Ni/a-C:H薄膜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CNTs/Ni/a-C:H复合薄膜的超疏水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其水接触角高达158.89°,滑动角度为1.99°,同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至3.12×10~(-10) A·cm~(-2),低频阻抗模量高达6.84×10~6Ω·cm~2。此外,超疏水CNTs/Ni/a-C:H复合薄膜不仅展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杰出的自清洁能力,极大地拓展了非晶碳基复合薄膜在海洋装备关健构件表面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电化学沉积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碳/磷质量比为4.5∶5.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扣除非活性材料的贡献,室温下首次充电容量为1215.5 mA·h/g,循环100次后可以保持847.7 mA·h/g的比容量.该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比容量逐渐增加:-20℃时, 0.1C倍率下的充电比容量为425.6 mA·h/g; 55℃时,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1812.3 mA·h/g.说明适量纳米磷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导电基体的孔结构中,可以使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沉积法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跃军,胡婷,王佳音,谢治辉.镁合金表面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沉积和表征[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9
[2].李向南,王秋娴,范涌,于明明,张会双.沉积法合成生物质碳磷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高低温电化学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张亚奇,赵思聪,杨鑫赫,张家豪,朱伟.电化学沉积法制备Mg-Nd-Zn-Zr合金/FHA涂层医用复合材料[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4].危灿.电化学沉积铝[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金杰,周树伟,郑大才.基于微弧氧化和电化学沉积在纯Ti基体表面制备FHAP/MAO复合涂层的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李阳阳,李红霞.基于科研成果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TiO_2/Co(OH)_2为例[J].化工设计通讯.2019
[7].赵心阅.电化学沉积制备石墨烯/铜复合粉的机理及其在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
[8].宋永辉,雷思明.用煤基电极从贵金属贫液中电化学沉积钯的研究[J].贵金属.2019
[9].刘林韬.基于脉冲反向函数的电化学沉积高深宽比金纳米结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10].朱小波.电化学沉积非晶碳基薄膜及其疏水腐蚀性能[D].江西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