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用4种生态区24个小麦品种(品系)组配了48个F1杂交种,对其齐穗期旗叶光合特性性状及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共23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F1代各性状与中亲平均值相关性、F1代各性状与高亲值相关性及产量与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所研究的4个生态区48个F1杂种优势相当普遍,且杂种优势大小因性状和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品系)间组合的不同差异较大。 2 选择合适的不同生态区品种(品系)进行杂交可选育出既丰产、又综合性状好的杂种,在本研究的组合中,黄淮麦区与北方麦区品种(品系)间杂种后代较易选出高产、抗倒伏和冠层结构好的杂交种,而长江中下游麦区与北方麦区品种(品系)间杂种后代较难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3 除单株有效分蘖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传导、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数外,各性状F1都与双亲平均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各性状F1除上述7个性状以及主穗粒数、收获指数、穗平粒数、粒茎比共11个性状外,其余的性状都与高亲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4 产量及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消除了性状间的相互影响,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性状对产量作用的程度。 5 旗叶光合效率5因素在黄淮麦区与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内、西南麦区内、西南麦区与北方麦区品种间杂交种都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在黄淮麦区与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麦区与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内、长江中下游麦区与北方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与西南麦区、西南麦区内品种间杂交种都表现出正向对照优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的近红外光谱判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3)
- [2].81份玉米杂交种萌发期耐冷性的鉴定和评价[J]. 玉米科学 2020(05)
- [3].硅酸盐引发处理后玉米杂交种对低温胁迫抗性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2)
- [4].玉米衰老相关基因在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中的表达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5].三抗(抗旱、抗病、抗倒)玉米杂交种“农单476”通过国家审定[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2)
- [6].试论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16)
- [7].常用玉米杂交种比较试验[J]. 江西农业 2016(15)
- [8].玉米杂交种多点试验的相关评价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5)
- [9].玉米杂交种隆平206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5)
- [10].高产优质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烟紫糯4号选育及试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9)
- [11].3个熟期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籽粒脱水特性的比较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8)
- [12].高产优质脱水快玉米杂交种煌单008的选育研究[J]. 种子 2015(05)
- [13].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间关联分析[J]. 现代园艺 2015(22)
- [14].浅谈保山市玉米杂交种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2)
- [15].玉米杂交种中地168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4(05)
- [16].怎样利用杂交种蜜蜂[J]. 蜜蜂杂志 2012(04)
- [17].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 吉林农业 2012(04)
- [18].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4)
- [19].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花丝数目的关系[J]. 玉米科学 2009(04)
- [20].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的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 [21].不同玉米杂交种生产力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 2008(06)
- [22].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08(04)
- [23].西南丘陵山区玉米杂交种倒伏原因及防御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0)
- [24].黄淮海地区两类主栽玉米杂交种果穗和籽粒含水量及脱水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2)
- [25].玉米杂交种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J]. 种子 2019(10)
- [26].甘肃河西制种区不同成熟期玉米杂交种贮藏期种子活力变化[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 [27].玉米杂交种京英8号选育[J]. 辽宁农业科学 2015(06)
- [28].玉米杂交种联达988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 2016(05)
- [29].不同玉米杂交种茎腐病抗性比较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06)
- [30].突破性玉米杂交种汉单99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优化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