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简言之,除罪化就是将原来作为犯罪的行为不再作为犯罪处理。具体来说,它包括:从立法上对原来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进行合法化或改用行政、民法等规范进行调整,以及对某个具体危害行为通过司法程序不做犯罪处理。对特定行为的除罪化排除了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有助于在刑事领域内限制国家权力,从而实现人权保障,因此应该在我国的刑事政策范围内加以考虑。本文以刑事政策为视角,系统研究了除罪化的概念、产生和历史发展、理论基础以及除罪化在立法层面的思路。笔者认为我国的刑法存在着严重的“膨胀化”倾向,这不利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刑事法治的实现。虽然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法治环境,但在当下倡导除罪化思想却有着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除罪化思想中蕴含着的刑法谦抑性思想、犯罪相对性理念以及自由主义和人权保障精神有助于我们破除对刑法的迷信,理性地运用刑事手段进行犯罪防控。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五章,全文约36000字。导言首先介绍了入罪化和除罪化作为定罪问题的一体两面在刑事政策领域中的重要性,接着又论述了研究入罪化和除罪化的主要目的,最后文章认为在我国犯罪圈不断膨胀的现状下,应充分重视对除罪化思想的研究。第一章主要是界定除罪化的概念。文章首先列举了学界对于除罪化概念的争议,然后对各方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作者对于除罪化概念的理解。第二章是对除罪化思想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进行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除罪化思想在英国的历史发展,在美国的历史发展,在欧洲的历史发展,以及对我国台湾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对除罪化思想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包括刑法的谦抑性思想、犯罪的相对性观念、自由主义和人权保障思想。第四章则回到中国的刑事政策背景中去,重点介绍了我国刑事政策发展和除罪化思想的关系。文章首先对我国的刑事政策的发展做了一番梳理,然后在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反驳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的刑事政策迫切需要引入除罪化思想。第五章主要从刑事立法层面分析了我国进行除罪化需考量的六个因素,及结合个罪重点对前四个因素进行具体论证。结语主要对本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