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腹腔镜外科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肖文[1](2020)在《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医生对于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重视程度高,而对体温的关注程度相对低。小儿由于自身解剖特点使其在术中极易发生低体温,故小儿术中体温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手术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腹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小儿腹腔镜中的体温管理更不容忽视,既要防止低体温又需避免保温过度。加温腹腔镜气腹在成人中使用较多,但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加温气腹效果如何尚不明确。目的:本实验针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加温腹腔镜气腹或暖风机对患儿进行保温,观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不同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及对小儿心率、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20例,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到6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保温组、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每组40人。三组患儿在入室后均采用相同的基础保温措施,包括调节室温在24℃,术中使用37℃的温盐水和消毒液进行冲洗或消毒,覆盖相同层数的手术单。在此基础上,常规保温组使用常规气腹机,CO2气腹的温度为21℃;加温气腹组使用加温气腹机,CO2气腹的温度为38℃;暖风组使用气体温度为21℃的常规气腹机,同时开启温度为38℃的暖风机。记录三组患儿在入室时(T1)、气腹建立时(T2)、气腹建立0.5h(T3)、手术结束时(T4)的体温、心率指标及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内的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儿的术前晨起体温、年龄、体表面积、体重、手术时长指标及低体温、术后寒战、术后发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三组患儿的术前晨起体温、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手术时长、低体温例数及性别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儿体温组间比较:在气腹建立0.5h(T3)及手术结束时(T4),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体温高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气腹组与暖风组在入室(T1)至手术结束(T4)各时间点的体温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常规保温组在气腹建立0.5h(T3)和手术结束时(T4)体温低于入室时(T1)体温;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在手术结束时(T4)体温高于入室时(T1)、气腹建立时(T2)及气腹建立0.5h(T3)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心率组间比较:在手术结束时,加温气腹组心率慢于常规保温组及暖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慢于入室时心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保温组和暖风组在手术结束时心率快于入室时心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气腹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心率与入室时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4.三组在术后寒战、术后发汗及术后EDIN评分的比较,常规保温组寒战的例数高于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暖风组发汗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加温气腹组患儿在出PACU时的EDIN评分低于常规保温组和暖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需要采取加温气腹或暖风机等保温措施预防围术期体温降低,其中使用加温气腹既可以预防术中体温降低,同时有利于维持患儿术中心率平稳,减少常规气腹对机体的刺激,提高舒适度,从而更有效的保障患儿围术期安全。
陈宇超[2](2020)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创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需建立人工气腹可导致循环、呼吸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小儿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引起术中管理困难及术后各脏器并发症增多,尤其是广泛发生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尤为重要。LPVS主要由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泡复张策略(alveolar recruitment manoeuvres,ARMs)、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等组成。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LPVS作一综述,以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LPVS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病人获益。
段叶娥[3](2019)在《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并发症少、视野开阔清晰、术后恢复快、出血少以及切口小等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小儿腹股沟疝以及小儿阑尾炎等等疾病的治疗之中,且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针对小儿腹腔镜的发展、运用和护理来实施全方位的分析,并且为之后临床小儿腹腔镜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情况如下。
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卡热也木,玉苏甫,李凯,刘东,和军,阿孜古丽,周玲,李水学,克力木[4](2017)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腹腔探查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常规腹腔探查诊治小儿合并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72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行LA前常规探查,按顺序探查腹腔、盆腔脏器。如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同时进行处理。结果:本组腹腔镜术中常规探查腹盆腔发现腹股沟隐性疝63例(8.75%),同时行内环口关闭术;发现小肠憩室21例(2.92%),同时行腹腔镜辅助小肠憩室切除、肠吻合术;同侧附件囊肿36例(5.0%),对侧附件囊肿8例(1.11%),双侧附件囊肿12例(1.67%),右侧卵巢畸胎瘤6例(0.83%),同时行切除术;肠系膜囊肿2例,行囊肿切除术;右侧输卵管脓肿1例,同时行引流术。结论:小儿LA已是成熟、安全的术式,术中常规进行腹盆腔探查,如发现外科干预的疾病可同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了因其他疾病行二次麻醉及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
蒋中华[5](2016)在《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新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随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日益突显。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临床应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内容及护理模式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钟洪才,胡宝辉,曾浩,荔童,彭鸿彬,邓俊晖,罗云藩[6](2015)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腹腔镜技术诊治的1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小儿外科进行了包括腹腔镜下阑尾切除(63例)、疝囊高位结扎术(120例)、美克尔憩室切除(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1例)、肠套叠松解(1例)、腹腔探查(1例)、肠系膜囊肿摘除(1例)、脾切除(1例)、性腺探查(1例)、肠重复畸形手术(1例)等术式。除1例外伤患儿经腹腔镜探查后中转开腹外,其余193例患儿均接受了腹腔镜的治疗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包括1例皮下气肿、1例阑尾切除术后单个戳孔感染、1例合并斜疝的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斜疝侧阴囊红肿,这些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治中安全、可行,并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需根据医院设备条件及科室的技术水平适时开展。
傅贤波,李炳[7](2011)在《“2010年全国微创小儿外科新进展论坛”暨“新生儿和小婴儿腹腔镜手术演示与讲座”在江苏省淮安市成功举行》文中指出为推动微创小儿外科的发展,由《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微创小儿外科新进展论坛"暨"新生儿和小婴儿腹腔镜手术演示与讲座"于2010年11月1114日在淮安曙光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登记代表近200人
杨杨[8](2010)在《小儿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是小儿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需要尽早手术矫治。传统治疗方法常规采用开腹探查,手术创伤大,脏器暴露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常会影响病儿的正常发育。腹腔镜技术的微创特点有希望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然而,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发育畸形的难点是涉及到需要精细吻合技术的消化道重建手术。为此,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和胆肠单层缝合吻合消化道重建手术的可靠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3~4 Kg新西兰大白兔10只模拟新生儿及婴幼儿腹腔环境进行十二指肠菱形单层缝合吻合术,随机分为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交替实施,两组在体重、年龄的构成比无差异。采用3 trocar技术,腹腔镜下结扎十二指肠造成梗阻模型,在结扎梗阻十二指肠近端横行切开,远侧纵形切开,一组腹腔镜下用5-0可吸收缝线单层间断缝合完成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另一组用5-0可吸收缝线分别后壁与前壁全层连续单层缝合完成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记录两组手术缝合吻合时间,剖腹解剖观察吻合口径与通畅情况,阻断吻合口两侧注入美兰溶液测试吻合口耐受压力,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2临床应用:根据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2008年1月2010年2月对收治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1例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0例病儿应用单层缝合吻合技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手术。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使用3 trocar技术,腹腔镜下确定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采取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或菱形缝合完成重建手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利用四孔技术,腹腔镜辅助术中胆胰管造影、根治切除胆总管囊肿,延长脐部切口将空肠提出腹外,体外完成Roux-en-Y空肠空肠下端吻合,还纳肠管重建气腹,经结肠后隧道上提胆枝空肠袢,镜下进行肝管与空肠单层连续缝合吻合。记录缝合手术时间、观察病情和有无并发症,随访病儿恢复情况。结果:1动物实验:10只大白兔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操作。间断缝合组吻合时间38.8±5.07min(3050min),连续缝合组吻合时间27.0±7.25min(2040min);剖腹观察吻合口均通畅且吻合处肠管无漏发生,间断缝合组吻合口周长1.99±0.14cm,连续缝合组吻合口周长1.92±0.06cm;阻断吻合口两侧注入美兰盐水测压,间断缝合组耐受压力72.4±19.50cm水柱,连续缝合组耐受压力90.8±6.38cm水柱,其中间断缝合组1只吻合口存在黏膜外翻耐受压力仅38cm水柱。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缝合方法的吻合口径(t= 1.016,p=0.34,p>0.05)和吻合口耐受压力(t=2.00,p=0.08,p>0.05)无显着差异;但连续缝合组的吻合时间比间断缝合组的吻合时间明显缩短(t=2.984,p=0.017,p<0.05)。2临床应用:所有病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病变、成功得到矫治,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1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6例十二指肠隔膜狭窄纵行切开其前壁部分切除隔膜后横行缝合吻合,3例十二指肠闭锁和2例环状胰腺成功进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手术时间75150min。20例胆总管囊肿在术中造影指导下完成囊肿根治切除并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170250min。无手术中并发症和需要输血者。除1例新生儿十二指肠隔膜切除术后第2天出现暂时性吻合口漏经引流3天自愈外,30例术后3~6天开始进食、7~12天痊愈出院。随访中1例5月女婴复合型胆总管囊肿术后1年发生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其余均无症状且生长发育正常,美容效果良好。结论:由动物实验得出:(1)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时须防止吻合口粘膜外翻。如粘膜外翻会使吻合口耐受压力骤降,容易发生吻合口漏。(2)消化道单层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均可达到满意效果,但镜下连续缝合吻合相对便捷、省时。将其应用于临床,证明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重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吻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美观的优点。
高志刚[9](2008)在《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婴儿阻塞性黄疸常见病因有先天性胆道闭锁、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三者往往难以鉴别,往往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使先天性胆道闭锁忠儿丧失手术良机,故早期对三者的鉴别诊断仍很重要。绝大多数的婴儿肝炎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血清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但以前者为主。手术会增加肝脏的损害,术后黄疸会加重,增加治疗难度,所以此类患儿不宜手术治疗。但有小部分患儿,临床上以阻塞性黄疸为主,大便呈陶土色或淡黄色,皮肤、巩膜呈暗绿色,血清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且后者升高程度高于前者。患儿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仍然效果不佳,仍难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如果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又拖延时间过长,易导致不可逆性肝硬化,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对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多种,但尚无一种方法是特异可靠的。目的:通过收集我院普通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对婴儿阻塞性黄疸早期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术,探讨腹腔镜技术对婴儿阻塞性黄疸早期干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1—2007.12期间行手术治疗婴儿阻塞性黄疸患儿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33d~106d,平均58d。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或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出现进行性黄疸,伴有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直至白陶土样。辅助检查:总胆红素115~279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γ-GT、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B超检查肝脏有不同程度肿大,质地偏硬者45例,脾脏肿大40例,小胆囊45例。MRCP检查10例,均不能判断肝内外胆管是否存在。全组病例均在本院经内科酶诱导剂、护肝利胆等治疗2周,黄疸改善不明显而转外科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病例腹腔镜下均可见肝脏呈胆汁淤积性改变,伴有不同程度的细小结节样改变。经造影证实12例肝内外胆管发育良好,病理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汇管区胆管增生伴小叶内胆栓,诊断为浓缩胆栓综合征。术后第1周每天经套管用10~20 ml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根据胆汁引流情况及术后胆红素的下降情况,以后每2~3d冲洗1次,套管留置时间2周~1个月,经胆道冲洗及护肝利胆治疗后黄疸减退。4例见肝内外胆管全程狭窄,诊断为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经胆道冲洗及护肝利胆治疗后黄疸亦减退。40例见胆管部分显影或不显影,诊断为胆道闭锁,根据家长要求,即行Kasai术或放弃进一步手术。结论:对经保守治疗2周无明显改善的阻塞性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可以尽早确诊胆道闭锁,为kasai手术治疗赢得时间。通过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对严重的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患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孙新一,李捷,刘钧[10](2006)在《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2~2.5cm辅助小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16例(美克尔憩室8例,急性肠套叠肠坏死6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8min,术中出血2~3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5~7天出院,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辅助小切口完成肠切除、肠吻合,简化了复杂的腹腔镜镜下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麻醉风险和治疗费用,拓宽了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同时也不失微创原则,在小儿腹腔镜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术式。
二、小儿腹腔镜外科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腹腔镜外科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患者准备 |
1.3 器具准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麻醉方法及体温监测 |
2.4 观察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三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
2 三组患儿手术中体温变化比较 |
3 三组患儿手术中心率变化比较 |
4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5 三组患儿EDIN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体温的生理调节 |
2 体温的监测 |
3 腹腔镜手术研究 |
4 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
5 小儿腹腔镜手术体温下降的因素 |
6 低体温的危害 |
7 保温措施进展 |
8 结语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 |
2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要点 |
3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 |
4 传统机械通气策略 |
5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 |
5.1 小潮气量 |
5.2 肺泡复张策略(ARMs) |
5.3 呼气末正压(PEEP) |
5.4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 |
5.5 吸入氧浓度(FiO2) |
5.6 驱动压(△P)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
2 小儿外科腹腔镜应用 |
2.1 自然腔道内镜技术 |
2.2 单孔腹腔镜技术 |
3 小结 |
(4)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腹腔探查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结果 |
3 讨论 |
(5)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儿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
2.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
3. 小儿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
3.1 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前护理 |
3.2 小儿腹腔镜术中护理技术要点 |
3.3 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护理 |
4. 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
(6)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
1.2.2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
1.2.3 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术 |
1.2.4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
1.2.5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
1.2.6 腹腔镜下肠套叠松解术 |
1.2.7 腹腔镜下肠系膜囊肿摘除术 |
1.2.8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
1.2.9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手术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小儿腹腔镜诊疗技术诊治腹部疾病的可行性 |
3.2 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腹部疾病的特点及优势 |
3.3 适应证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
(8)小儿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小儿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第二部分 小儿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诊治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现状与进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腹腔镜辅助胆道冲洗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 |
2.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术后并发乳糜腹水临床分析 |
3.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部外科疾病218例报告 |
4.小儿粪石性肠梗阻28例诊治 |
致谢 |
(10)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手术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小儿腹腔镜外科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D]. 肖文. 青岛大学, 2020(01)
- [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D]. 陈宇超.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进展[J]. 段叶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19(01)
- [4]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腹腔探查的临床意义[J]. 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卡热也木,玉苏甫,李凯,刘东,和军,阿孜古丽,周玲,李水学,克力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04)
- [5]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新进展[J]. 蒋中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3)
- [6]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探讨[J]. 钟洪才,胡宝辉,曾浩,荔童,彭鸿彬,邓俊晖,罗云藩.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9)
- [7]“2010年全国微创小儿外科新进展论坛”暨“新生儿和小婴儿腹腔镜手术演示与讲座”在江苏省淮安市成功举行[J]. 傅贤波,李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02)
- [8]小儿腹腔镜消化道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D]. 杨杨.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9]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D]. 高志刚. 浙江大学, 2008(09)
- [10]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孙新一,李捷,刘钧.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04)
标签:腹腔镜论文; 腹腔镜手术注意事项论文; 体温论文; 心外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