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不但造成美国的经济衰退,更扩展并影响到全球各个经济体,造成自上世纪著名的大萧条之后最大的经济危机。危机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于是这次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所诱发全球性危机被形象的称为金融海啸。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的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作为一个跨国性综合型银行,无论是硬件资源还是软件资源,世界上很少有其他金融机构能和花旗媲美,能够在如此之多的地方,提供如此之多的产品,满足如此多样的需求。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花旗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花旗银行成为世界顶级的跨国综合型银行。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花旗银行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作为花旗集团的核心资产,花旗银行在过去十几年中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花旗集团庞大的业务基础和广泛的客户群体。然而此次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得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纷纷倒下,仅存的摩根和高盛也转向全能银行型。作为全能银行的魁首,花旗自身在危机中也遭受了巨额亏损,不仅股价连连下挫,最终不得不分拆并引入国家股份。于是对花旗集团以及花旗银行,议论讨论之声纷纷。从花旗危机的外部原因来看,总体来说有四点原因:1、美元一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流动性泛滥,而促使银行不断从事高风险业务;2、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企业的金融创新大大领先于政府和企业的金融监管;3、美联储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导致金融机构风险不断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4、美国过度消费的模式以及宪政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就其本身的原因,花旗危机的爆发实际上实在世界金融经济迅速发展和金融监管放松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纷纷丰富和发展各自的金融衍生品,使得资本市场市场扩张的速度飞快,伴随着各种“金融创新”,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资本和财富神话。由于金融衍生品存在着较低资本要求和有着高额利润回报,且屡屡被不断出现的创富“神话”所证明,作为商业银行的花旗银行,传统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逐步让位于冒险扩张,利用其先进的运作系统,花旗实质上已经偏离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理念,转而变为了与投资银行的博弈。其经营日益严重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脱节。花旗利用其完备的部门设置和业务组织,实现了将银行传统贷款的信用风险以出售、证券化、签订信贷衍生产品合约等多种创新性方式,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而不是如传统模式一般的持有到期。通过这种方式花旗实现了贷款的分销,转移了风险。花旗拥有先进的信用评分系统和业务操作模板,在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后进行信用评估、资产审查、谈判、最终建立贷款合同关系,.花旗最快可以在一天内完成。随后,花旗把贷款进行重组、设计、包装和出售的过程。花旗将抵押贷款转让给中介机构后,中介机构将多种贷款相互结合、捆绑、创造出可供出售的证券。特殊目的实体(SPE)设立使花旗集团作为资产管理人管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可以利用SPE为第三方为发行商业票据、包括将抵押资产和其他抵押结合在一起创造抵押支付证券(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抵押贷款责任(CLOs)、担保债务合约(CDOs)和合成CDOs等提供便利。在此过程中,花旗集团还要成为这些证券的做市商。花旗集团有时对某些特定实体保留服务权,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管理这些证券、它们通常作为交易性资产,其价值盯市。花旗集团在SPEs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设计交易和保留一部分债务融资或者权益投资;提供流动性空头期权等形式的流动性支持;提供信用保护(担保人、信用证、信贷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等);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和从事收取服务费用的特定交易。为了顺利销售,资产证券化产品一般都要通过一家或多家评级机构予以信用评级,然后出售给不同风险需求特征的投资者,或者被花旗自身暂时保存。在次贷危机前,这些金融产品能获得很高的信用评级。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激励与风险承担的错位是其首要的风险。发起银行不再审慎发放原生贷款,直接导致信贷纪律松懈。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即使信用历史欠佳、借贷收入比较高且信贷文件不全的借款者也能收到次级贷款。由于错位的激励结构把发起人银行的收入和贷款数量连接在一起,而不是和贷款质量联系在一起,而且一笔贷款的信用风险通过资本证券化之后可以从资产负债表移除,发起银行就不再有很强的动机对借款人和信用风险进行审核、筛选与监控。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是分销产品很容易获得高信用等级。信用评级机构过度相信金融工程下对于资本证券化的风险分析,同时也通过评级赚取了很高的收入,加之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和投资工具的顺利销售有关,级别越高,越容易销售,收入也越高。对“小概率”风险的模式使他们没有动机去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于是,信贷标准、监控过程的广泛放松及评级质量的下降共同导致了信贷市场泡沫。花旗分销产品结构中,抵押贷款证券化占据主导地委,信用卡贷款证券化次之,2004到2006年,两者之和占总分销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同时结构化产品(CDOs和CLOs)总体币种也在不断上升。与美国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花旗银行不仅所持有的次贷相关资产规模要大得多,而且其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他传统商业银行难望其项背的。作为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曾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第二大交易商,拥有的资产组合价值最高时达到3.6万多亿美元。2006年,花旗集团通过建立SPE实体而交易的各种证券化产品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114%,如MBS、CDO、CLO、CDS,等等。这些表外资产哪怕遭受到10%的损失,花旗银行也将资不抵债。2007年,因次贷危机爆发花旗银行的这一比例才首次降到57%左右。作为蓬勃发展的中国金融行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体系也逐步的成为国内银行及金融集团的发展目标,花旗对我国的银行业在产品创新和企业内控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有意义的借鉴和警示的作用。作为世界上诸多国家、机构竞相模仿的偶像,花旗集团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巨额损失,所暴露出的多方面问题,无不反映了银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在机构和产品在变革与监管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冲突,暴露了功能性监管体制与银行内控机制的双重脱节和严重后果。处于综合化转型期的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夯实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市场稳定性监管,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多元业务的风险协同管理,在全面履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稳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都是未来发展面对的战略问题。。本文试图找到次贷危机渗入花旗银行路径,找出混业经营下机构风控体制下的漏洞,对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本文拟对花旗危机及其风险控制进行一定分析,对混业经营下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文章对花旗的分析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就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的演变进行了说明,同时对巴塞尔协议和新巴塞尔协议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花旗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花旗的历史,分析了花旗业务的组成,对次贷危机中引起花旗巨额亏损的风险爆发点进行梳理和剖析,找出花旗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对花旗风险控制组织结构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对其中的风险暴露点和结构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结合新巴塞尔协议的具体要求,对次贷危机中花旗银行在资产证券化和信息披露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的银行业提出在综合化经营下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行混业经营:为何此时?又意味什么?[J]. 中外管理 2020(07)
- [2].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4)
- [3].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05)
- [4].股份制银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5)
-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新趋势及风险研究[J]. 知识经济 2016(22)
- [6].网络银行混业经营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J]. 经济视角(上旬刊) 2015(02)
- [7].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1)
- [8].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5)
- [9].银行混业经营更赚钱[J]. 英才 2015(09)
- [10].现阶段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现状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02)
- [11].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混业经营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2(14)
- [12].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09)
- [13].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绩效研究[J]. 海南金融 2011(11)
- [14].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J]. 企业导报 2010(10)
- [15].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与挑战[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5)
- [16].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改革思路[J]. 发展 2008(10)
- [17].银行混业经营成大势所趋[J]. 北方金融 2016(09)
- [18].银行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J]. 中国经济信息 2015(12)
- [19].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J]. 中国市场 2010(39)
- [20].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6)
- [21].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状况分析[J]. 财会月刊 2010(30)
- [22].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9(17)
- [23].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对策[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4)
- [24].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SWOT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06)
- [25].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及其SWOT分析[J]. 北方经济 2008(17)
- [26].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J]. 读书文摘 2015(24)
- [27].银行业:混业经营任重道远[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11)
- [28].中小企业与银行混业经营的内在关联[J]. 企业研究 2013(06)
- [29].关于银行混业经营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J]. 企业导报 2012(19)
- [30].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系统风险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05)
标签:次贷危机论文; 花旗银行论文; 银行内部风险控制论文;